张家界市经济环境稳中向好 蓄势发力增添后劲
今年以来,张家界市上下紧紧围绕“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和“11567”总体思路,统筹处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1—6月,全市旅游、投资、房地产、消费、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研判,经济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运行,经济运行环境依然稳中向好。
一、 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2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高1.5个和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10.1%。
(一)旅游市场总体向好,境外市场受到冲击。旅游作为张家界的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具有作用半径大、辐射能力强和吸纳就业广等特点,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域旅游的号角拉响,旅游与产业的发展必将深度融合,旅游市场呈现出旺盛生命力。上半年,全市景点接待游客2697.6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其中接待过夜游客和境外游客分别为1805万人次和118.9万人次,分别增长22.8%和下降11.9%。实现旅游总收入195.9亿元,增长29.8%,其中门票收入和外汇收入分别为14.7亿元和3.2亿美元,分别增长18.6%和下降13.7%。
(二)规模工业负重前行,工业用电小幅下滑。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1-5月提高0.7个百分点,总体处于“稳中求变,负重前行”的时期。一是主要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农副食品加工增长14.3%,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6.6%,燃气和水供应业分别增长42.7%和26.1%。二是工业效益恢复性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值税10671万元,增长11.3%。三是工业用电小幅下滑。累计工业用电量2.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
(三)投资增速保持前列,房市交易量价齐升。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25.7亿元,同比增长13.6%,虽然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这一增速仍在全省保持较快水平。其中,完成项目投资109.7亿元,增长14.4%,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61.9亿元,占项目投资的56.4%。房地产市场阶段性火爆。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95亿元,同比增长8.6%,市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352元/m2,同比上涨36.3%,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28.5万平方米,增长5%,商品房销售额13.5亿元,增长23.9%,受棚改货币安置的需求影响,市城区商品房基本出现“一房难求”局面。
(四)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同比增长11.2%,受旅游市场的强力支撑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从限额以上单位的零售额看,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1%,金银珠宝类增长13.2%,粮油食品类增长16.3%,中西药品类增长15%,家具类增长7.1%。商务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的外贸形势呈恢复性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3471万美元,同比增长97.2%。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信贷投放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亿元,增长28.9%,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4亿元,增长19.4%,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其中实现税收收入9.9亿元。信贷投放保持刚性。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5.6%,金融对实体经济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7.9亿元,同比增长22.7%;贷款余额503.9亿元,同比增长22.2%。
(六)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线的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诸多领域呈现积极变化。一是落后产能收缩明显。慈利白龙煤矿、桑植新街煤矿、分水岭煤矿、新生煤矿全部关停。二是房市库存逐月减少。6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5.6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减少25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创近3年最低水平,在不考虑新出让土地、新开工等动态库存因素下商品房去化周期仅为5.2个月,基本不存在库存压力。三是企业负担同比下降。受工业产品价格回升、企业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成本负担减轻。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42.9%,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83.1元,同比下降0.5元。四是短板领域支出增加。财政用于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8%、30.2%和96.7%。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保障继续加强。一是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5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651元和3719元,分别增长8.4%和9.9%。二是就业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28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一万人)任务的62.3%。三是物价温和可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0.6个和0.4个百分点。四是民生投入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亿元,增长25.2%。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分别增长30.2%、86.1%、96.7%、76.6%。五是安全事故大幅减少。1-6月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5%和12%。
二、需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
(一)工业市场存在的压力依然不小。今年前5个月,规模工业增速基本是持续下滑,在6月份成功扭转下滑势头环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一是新兴工业发展不快。当前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仍属于传统工业企业,而在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工业势必冲击加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仅为22.4%,这成为阻碍我市工业提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耗能大户用电下滑。桑梓发电厂、华新水泥和南方水泥3家能耗大户因停产限产导致产值和用电同比出现下滑,对规模工业的评估形成不利影响,桑梓发电厂6月21日复产一周后于28日继续停产。三是停产企业较多。6月末,全市有18家企业继续停产,其中慈利8家,桑植6家,永定4家,对工业总产值拖累较大。
(二)民间投资仍有提升和激活空间。政府政策对经济的主导性很强,主要是政府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和立竿见影,尤其是在经济下行阶段政府投资更为迫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以债务扩张和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势必逐步减弱,且在目前防风险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也不会有大的空间,应该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经济的有力支撑。从当前的数据看,我市以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达到4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而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36.8%,分别低于去年同期和当期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这个差距还比较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但落地进度偏慢。没有外来项目和外来资金,单纯靠本地人靠本地资金,全市经济社会很难有大的发展。根据商务部门数据显示,截止6月末,全市签约项目38个,签约额393.7亿元,履约率约80%,但部分项目仍处于征地拆迁前期准备阶段,未形成有效的实物量,如武陵源的宋城千古情、永定区的仙人溪特色街区。特别是外资利用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仅有桑植长元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境外借款实现489万美元的外资利用,同比下降90%。
(四)指标时序进度不及预期。根据预测数据与政府年度目标对比,除财政收入、利用内资、过夜游客3项指标外,大部分指标对实现“双过半”任务的压力较大,时序进度不甚理想。如:地区生产总值时序进度为39.4%、农业增加值时序进度为32.9%、规模工业增加值时序进度为38.3%、实际利用外资时序进度仅为4.1%、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时序进度分别为34.8 %和42.2 %,诸多经济指标进度较为缓慢,给下半年带来较大压力,各级各部门需紧紧围绕年初目标,找准短板,加快调度,持续发力,形成有效的实物量。
三、对搞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难有大的宽松。全市上下要牢牢抓住稳增长这项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增长9.5%的奋斗目标,找准差距,主动作为,切实采取有效管用举措推动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一要稳工业,全力以赴解难题。一是帮助企业解困。针对当前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要继续抓好 “双联双解”活动,强化部门主动作为,深入基层摸排企业停产、用地指标、缺乏资金等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列出清单,抓好问题交办督办并限期解决。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涉企税收相关优惠政策,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继续推进“三证合一”等改革举措,最大程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企业正常的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等需求。
二要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一是抓现有项目进度。加快推进续建和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额,为确保全年投资稳定增长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二是抓新增项目的谋划。认真研究国家、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梳理包装一批符合改革方向的大项目,通过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特别是要使更多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的投资落地。三是抓项目的招商落地。继续通过港洽周、沪洽周等平台,瞄准珠三角等传统招商地,力争与万科、长隆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包装一批上亿元的旅游大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形成投资效益。
三要活三产,多措并举促消费。以旅游为主辐射的第三产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要通过三产带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的逐步转变。一是扩大农村消费。通过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加大农村保障投入、适度信贷支持等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二是培育新型消费供给。在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加大对低空航行、自驾游营地、观光轨道等“体验式消费”业态的培育,加快建成“酒吧、小吃一条街”等特色消费载体,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三是抓旅游营销。继续抓好森保节、乡村音乐周、民俗文化活动月等旅游营销活动,讲好张家界故事,擦亮张家界品牌。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刘波]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