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长沙市1-9月新增“四上”企业总体趋缓

  “四上”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2017年1-9月,长沙市“四上”企业新增总体趋缓,除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同比有较大增长外,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和规上服务业同比处于不升反降的状态,应予以充分重视。

  一、1-9月新增“四上”企业总体情况

  (一)新增“四上”企业总量与其他市州比较。1-9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54家,同比减少18家,占全省新增“四上”企业的18.9%。与其他市州相比,长沙市1-9月及9月新增“四上”申报的企业数在全省均排第1位。

  (二)新增“四上”企业按行业分布情况。分行业看,1-9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7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6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50家。受上年同期申报基数高的影响(去年上半年和全年全市“四上”企业申报数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除资质内建筑业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他专业新增企业数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三)新增“四上”企业按区域分布情况。分区县看,1-9月新增单位从多到少依次为:浏阳市37家、望城区36家,长沙县30家,宁乡市29家、天心区28家、雨花区26家、芙蓉区23家、高新区15家、开福区15家、岳麓区15家。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申报降幅较大,结构有待优化。1-9月,全市新申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2家,远低于永州市的75家,位列全省第五;同比减少26家,降幅达38.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新增单位共71家,与位列第一的永州市(70家)基本持平,同比减少33家,降幅达31.7%。此外,1-9月新增规上服务业单位共26家,占全市新增总量的比重仅10.2%,刚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未能很好地反映长沙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从服务业(批零住餐业、房地产开发业和规上服务业)总量来看,新增单位共147家,同比减少46家,只完成月度新增目标的49%。

  (二)区域分布与月度分布不平衡,申报积极性有待提升。从区域分布来看,1-9月,内五区共申报107家,仅占全市的42%,而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共申报132家,占全市的52%,新增单位的区域分布与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月份来看,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分别新增7家、11家、8家、53家、35家、83家、57家。虽然新增企业总体呈逐月增加的态势,但单月新增数并不高,申报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新增单位规模较小,占全部单位收入比重低。1-9月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亿元、55.7亿元、126.3亿元、4.9亿元、7.3亿元,占相应行业全部“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0.5%、1.9%、4.2%、0.5%、1.2%。从占比情况看,各行业1-9月的新增单位收入水平不高,新入库单位规模及经营水平需不断提升。

  三、几点建议

  1-9月全市新增“四上”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5.2亿,占全部“四上”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只有1.5%,但对全部“四上”单位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7.7%,新增“四上”单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小觑。按照现有制度,月度申报将持续至12月,但后期月度申报与年度申报同时进行,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各区县(市)要把握时间节点,强化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尽早入库。

  (一)要强化部门联动。要充分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拓宽挖掘四上企业的渠道,当前要重点结合工商年度报告信息及已经下发的2017年1-6月税务部门行政登记单位等资料,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对确已达标的企业提供精准的申报指导和服务,确保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入统。对已接近申报标准的准“四上”单位,要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达到规模即可申报入库。

  (二)要创新方式方法。要进一步推进全市“个转企”和“小升规”工作,推进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要切实突出规上服务业重点,结合已经下发的工商新登记的2980家疑似移动互联网单位进行重点调查,充分挖掘“三新”经济业态。

  (三)要夯实工作基础。要强化对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申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在继续抓好今年最后一次月度申报工作的同时,做好年度二批新入规单位摸底和申报工作。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前三季度益阳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下一篇:1-9月岳阳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