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7年常德经济企稳回升 未来发展稳中向好

  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克服经济运行开局不利的形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季回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8.1亿元,增长8.4%,增幅均快于同期、好于预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7.7亿元,同比增长3.9%,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种植业面积、产量保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722.3千公顷,微幅下降0.2%,产量387.8万吨,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63.9千公顷,增长1.4%,产量9.5万吨,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300千公顷,产量57万吨,面积与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17千公顷,增长12.6%,产量315.7万吨,增长13.4%;养殖业呈现回暖态势,全年出栏肉猪618.1万头,增长0.2%,水产品产量51万吨,增长1.8%。二是规模工业增速趋稳。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增速在烟草制品业负增长9.4%的情况下,呈现低开高走、艰难回升态势,上半年保持升势,三季度逐月回落,年底翘尾收于全年高点增长6.8%。分行业看,非烟工业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累计增长15.5%,专用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通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分别增长26.1%20.1%20%19.7%15.2%农副食品加工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2%三是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50.1亿元,增长1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来势较好,增速较上年分别提升3.3个、2.9个、1.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29.3万平方米,增长38.4%;商品房销售额265亿元,增长50.9%;商品房待售面积91.1万平方米,下降38.3%。金融业运行平稳。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20.3亿元,同比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84.5亿元,同比增长23.5%。旅游业发展不断升温,旅游接待总人数4396.7万人次,增长8.7%;旅游总收入362.2亿元,增长14.1%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3:42.8:44.2调整为12.2:39.9:47.9,继续呈现一、二产业比重降,三产业比重升的发展态势,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年优质稻种植面积350千公顷,增长3.5%,产量 199万吨,增3.6%。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截止年末,常德市已拥有桃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澧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4个国家级农业园区,36个省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6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4家、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4家。三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7年常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为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动力。全市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3%,高于规模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增长13.2%,高于规模工业累计增速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1%,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四是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同期5.9%提升至6.3%,上升0.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三)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其中三产业投资1299.8亿元,增长21.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6.6%,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二产业投资934.3亿元,增长5.4%,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2.4亿元,增长38%,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509.8亿元,增长17.6%二是消费稳中见旺。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2类主要零售商品中,18类商品同比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0.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在楼市升温带动下继续旺销,分别增长35.6%15.9%15.4%。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1.9%,比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平均增速高27.3个百分点。三是市场活力增强。随着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释放,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截止四上家,家。其中,新增工业企业家,批零住餐业家。

  (四)开放经济不断向好。一是对外贸易来势较好。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58%,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8.8亿美元,增长79.1%,进口2.5亿美元,增长11.2%。二是招商引资增速较快。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780.2亿元,增长12.1%。其中外资到位10.7亿美元,增长20.6%,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10.5亿元,增长20%

  (五)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加快。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5亿元,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163.5亿元,同口径增长7.1%。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8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7元,增长8.5%三是企业效益稳步改善。受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以及降成本措施的持续发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改善。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93.5亿元,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159.5亿元,增长7.3%。亏损企业84户,下降17.6%。四是民生水平稳步提高。重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已完成49088套,农村危房改造17997户(占任务117.7%)。新增城镇就业56569人,超年度任务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增长1.7%

  二、2018年全市经济的初步判断

  2010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创出15.2%的高点之后,全市经济增速已连续六年回落,2017年全市经济增长8.4%,是六年回落后的首次回升,说明全市经济增长已经走过“L”型左侧,开始进入“L”型右侧,未来发展稳中向好。

  (一)向好因素不断积累。一是外围环境向好。2017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复苏,我国经济发展好于预期,2017年实现6.9%的增长,全省工业、投资、消费全面企稳回升,外围发展形势逐步向好。二是政策环境利好。十九大将社会主要矛盾总结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将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对地处中西部、发展不充分的常德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将更多追求质量而非速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这将为我市的产业承接、产业调整、产业发展带来利好。三是发展基础向好。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已突破50%2018年城镇化将迈入新的加速期,双百城市建设将进一步提质,津澧融城、常桃融城步伐将加快;交通跨越也将进一步提速,黔张常铁路、沅澧快速干线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成为拉动全市投资、提升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动力,为2018年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业发展厚积薄发。“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实施后,全市招商引资来势来看好,产业发展逐步升温,2018年将是产业发展打基础、增后劲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预计将保持平稳向上,但实现全面复苏仍将是缓慢和曲折的过程,产业发展将呈现厚积薄发态势。一是骨干行业增速将趋于平稳。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断崖式”下滑后,2017年已经走出低谷,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18年机械行业在替换需求和基建投资带动下增速将趋于平缓;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断臂求生后,目前已出现转机;农产品加工业在国家政策利好下预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医药制造业景气依旧良好;但建材、造纸、花炮等产业受环保、安全整顿因素影响预计将有所回落。二是新兴动能将助力经济增长。2017年全市招商引资保持快速增长,实际引进内外资均保持两数位增长,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光电模块半导体产业园等十亿级产业项目投资纷纷签约落户。全市新入规企业大幅增加,12月底在库四上单位个数达到280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42家,这些将为2018年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

  (三)烟草产业短期触底。2017年常德烟草产业增速创出近年“新低”,短期内烟草行业已经触底。一是烟草产业与周期性行业不同,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因为烟草消费具有稳定性,虽然烟草产量触及顶板,但下降的过程将会非常缓慢,而且即使产量下降,但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提升,销售收入也可以水涨船高。二是全国全省烟草产业回暖向好。全国烟草产业在经历2016年的下降后,2017年开始出现增长,全省烟草制品业也开始回暖,外围烟草市场已经开始触底企稳。三是常德烟草产业实力仍强。常德卷烟厂生产的“芙蓉王”已连续11年保持全国一类卷烟产销量第一,消费者对常德烟草的品牌认可度非常高,烟草产业作为常德第一产业支柱的地位仍然非常稳固。

  三、2018年工作建议

  1、招商引资突出招大靠强。2017年新投产的企业可以看到,我们引进的企业呈现三多三少特征:数量多、体量小、小微企业多、龙头企业少,传统产业多、高新企业少。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变化来看,当前产能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开始进入剩者为王、赢者通吃、强者恒强的时代,化工、煤电、水泥、造纸、有色等传统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越来越大,超大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越来越频繁。不仅传统行业,金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也出现强者恒强、兼并重组现象。所以,小微企业生存要么靠创新做强、要么傍大企靠强。作为已有一家500亿航母级企业的常德来说,引进小微企业对于常德未来发展很重要,但短期内改变一烟独大结构作用有限,而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特别是大企业的大项目,就能够更快实现“多点支撑”。当然,大企业也都是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重点引进大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引进扶持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2、产业发展突出重二促三。当前常德的产业发展不强主要是工业发展不强,这几年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大,主要也是工业下行压力大,现在农业增速这块基本稳定在3%,第三产业这块保持在10%以上,但是工业这块已经连续6年低位运行。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处于中间位置,是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价值链的中心,是创造价值的主要过程。抓好工业,才能支撑城市、反哺农业、促进三产、做大总量。常德与襄阳2010年经济总量相差仅几十个亿,2017年经济总量相差到800多个亿,主要是工业差距在拉大,2010年常德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增加值685亿元、襄阳798亿元,2017年常德为1292.5亿元、襄阳2147.8亿元,差距从2010年的一两百亿拉大到2017年的八九百亿,差不多就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差距。所以当前产业立市最迫切的是要把工业立起来,带动各行各业繁荣发展。当然在抓工业的同时,也要抓好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已经是我市第一大产业,占比接近50%,是当前推动我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方面要通过抓工业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另一方面要通过抓消费来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增长,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做好城市升值、消费升级、旅游升温 “三升”文章。

  3、创新驱动突出推陈出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交织、相互转化,新的会变成旧的,旧的经过改造也能变成新的,所以,发展新兴产业既要无中生有,也要有中生新,既要“引源头活水”,也要 “促老树发芽”,特别是作为常德来说,既不是科研中心,又不是人才中心,创新驱动单靠自身力量、市场自发肯定难以迅速凑效,所以必须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发挥教育强市优势、人才大市优势、人居环境优势、现有产业优势等创新引领方面的优势,采取对“德商”打故乡牌、对内商打资源环境牌、对华商打世外桃源牌等举措,以最优质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引进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一批研发中心,一点一点地做、持续不断地做,使创新驱动逐渐落地开花。当然,在引进的同时,要做好有中生新文章,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增量提速、存量提质。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孙忠恒    李    蕾]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2018年岳阳市春节黄金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下一篇:2017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中有进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