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引领发展新常态 万亿长沙再出发

  2017年,长沙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跨入万亿台阶,铸就发展里程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五进”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经济增速稳中有进

  万亿来之不易。2017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和城市间竞争更趋激烈,城市发展走势分化,长沙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一是经济总量迈上新阶。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成为中部第2个、中西部第4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3位、省会城市第6位。长沙经济总量过“万亿”,显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二是经济增速稳中有升。2017年,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别为8.3%、8.5%、8.4%和9.0%,全年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1和1.0个百分点,稳居全省首位、全国省会城市前五位,实现了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三是经济结构重大转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8.2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57.80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2.1%和56.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4.0:48.2:47.8调整为2017年的3.6:47.4:49.0,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的转变,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结构初步确立。

  二、发展定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万亿彰显实力。2017年,长沙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全方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4”和开放型经济“2+4”等政策叠加实施、落地见效,汇聚了蓬勃动力。一是农业生产加速转型。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蔬菜产量增长1.4%、油料作物增长2.0%,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5万家(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3家;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加快形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520亿元,“美丽经济”竞相发展。二是工业结构持续改善。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产业产值保持50%以上增幅,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2017年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3.9%、26.5%和19.3%,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占比为33.9%,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随着上海大众、蓝思智能机器人、格力暖通、戴卡科技、北斗微芯等一大批50亿元大项目推进,2017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产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2017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22.0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9%,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国家级园区增速均超过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水泥产量比上年下降10%,中小型型钢产量下降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4%,下降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8.46元,减少0.30元。三是服务业发展更趋均衡。2017年,长沙加快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加快态势,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商贸、交通、金融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2017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6.3%、7.7%、9.5%和8.5%,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7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2017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2家,累计达66家,占全省的75.59%,A股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均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三、三大需求巩固向好,发展动力齐头并进

  万亿汇聚众力。2017年,长沙坚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一是投资结构优化升级。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93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00亿元。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投资活跃,大力培育新型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通号、蓝思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805.49亿元,增长37.6%,新动能投资活跃,对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民间投资回暖成为拉动投资增长主动力,2017年完成民间投资480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3.9%。园区投资高速增长,2017年全市14个省级以上园区完成投资22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8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259.15万平方米,下降12.9%,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二是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4%;汽车类、石油类、中西药品类等主要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速分别达13.1%、13.4%和9.5%;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在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18.0%;部分居住类商品较快增长,家具类、建筑装潢类商品分别增长22.4%和37.7%。三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93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出口额达587.89亿元,增长20.9%,比上年提升27.4个百分点;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14条,获批开展保税航油业务,中欧班列(长沙)货运量全国第四;16个国家在长沙设立签证申请中心,老挝总领事馆设立,实现湖南省领事机构零的突破;驻长世界500强企业达151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是全国第一个获此项殊荣的城市,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精彩纷呈,开放崛起的长沙越来越聚焦世界目光。

  四、发展动力加速转化,新兴动能快速跟进

  万亿孕育希望。2017年,长沙厚植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快速成长。一是新企业持续孕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创业活力持续激活。全年新增商事主体10.7万户,比上年增长8.7%,相当于每天增加近300户。二是新技术加快推广。2017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省会城市第5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增幅居中部首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440.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3.3%,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三是新业态快速成长。“互联网+”等新业态迅猛发展,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169.6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7.3%;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快递业务量增长27.3%。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1.5%;互联网及相关服务单位营业收入增长62.3%;云计算、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4.0%。四是新能源加速运用。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资源边际成本持续降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初步测算,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2%;煤炭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能耗量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生物质燃料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五是新产品迅猛发展。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2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20.3%;汽车用发动机新增1567.96万千瓦;机床数控装置增长10.1%;光电子器件增长15.4%;电子元件增长39.8%;中成药增长12.3%。

  五、运行环境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改善增进

  万亿普惠民生。2017年,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是收入增速加快。2017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131元,比上年增长8.8%,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与全市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0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00.35亿元,增长11.5%,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71%,比上年提升7.1个百分点;随着转型升级的有效推进,实体经济逐渐回暖,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回升,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增速均创近年来新高。二是价格水平稳定。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由降转升,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8%,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趋势,显示去产能初见成效,供求关系改善,市场需求回暖。三是就业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2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金分别达到2304元和160元。四是民生支出增多。2017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达70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长沙GDP突破万亿,显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将进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加快发展的正能量,划下了一条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起跑线。站在新的起点,长沙将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新征程,再铸发展里程碑!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肖正波]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2017年郴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下一篇:2018年岳阳市春节黄金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