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7年郴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重”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个“四年行动计划”,坚持不懈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加快建设“五个郴州”和湖南“新增长极”,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积极变化

  (一)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7.7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增长7.9%(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幅比计划目标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6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0.25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971.83亿元,增长10.7%。一是农业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9.41亿元,增长3.9%,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企稳回升。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增幅高于年度计划0.1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其中,医药、装备制造业等行业贡献突出,分别增长23.9%和19.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活力迸发。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2%,拉动全市GDP增长1.9个百分点。金融市场稳健运行。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3.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7%。201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增长58.1%,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客货换算周转量增长6.7%,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1%。

  (二)需求拉动明显增强。一是投资增速加快。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2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高于年度计划0.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1%。二是消费稳中有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37.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增长102.0%,比上年提高88.8个百分点。三是外贸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38.87亿美元,增长47.2%,高于年度计划37.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长77.4%,出口增长28.8%。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9.8:52.1:38.1调整为9.7:48.8:41.5,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一是工业结构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代表中高端水平的高技术工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2.0%,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个和4.9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6.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48.6%,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园区工业比重80.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壮大,高斯贝尔成功上市;有色金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4家企业进入全省有色金属行业50强。二是投资结构改善。产能过剩领域投资快速下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96.2%、19.6%、17.7%和20.1%;全市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1%、22.3%和11.8%。三是消费升级提速。在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代表消费升级趋势的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7.7%,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2个百分点;家电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1.1%和42.8%,分别比上年加快3.5个和14.4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商品和金银珠宝类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4.2%和54.2%,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3.6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提高。2017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4.7%,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60.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改善。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率99.81%,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三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6%,郴州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积极创建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郴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6%,名列全省第一;1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38个考核评价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7.4%。

  (五)新兴动能加快凝聚。一是新主体不断涌现。据市工商部门统计,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33万户,比上年净增5496户,增长14.5 %。其中个体工商户新增5482户,增长18.9 %;新增创业主体2.49万户,带动城乡就业人数5.65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0家,达到434家,实现增加值562.93亿元,增长13.4 %。二是新产品快速增加。全市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6.4%,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三是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1倍;网络约车、在线教育等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假日经济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会展经济独具特色。郴州市成功举办第五届矿博会、第三届农博会和每季度一次的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1.4 %、64.8%。

  (六)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全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一是去产能扎实有效。全面取缔“地条钢”等非法产能,关停“十小”企业120余家,取缔证照不全、污染较大的粘土砖企业87家,淘汰或改造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97座,全市煤矿整合到70家。二是去库存成效显著。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90.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1.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9%,原定三年的房地产去库存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三是降成本效果显现。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税负比率为2.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同比提高 0.2个百分点。四是补短板投入加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2.3%、14.4%,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上下以产业链为主导开展精准招商,成功承办第八届湘商大会暨第五届湘南投洽会,引进中能建控股等一批战略投资者。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14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11.8%,连续6年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增长12.8%,比年度计划高2.8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54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八)民生事业稳步发展。城镇就业稳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38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7 %,低于年度控制目标。物价涨幅温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计划控制范围之内。民生项目完成。全市民生工程投资2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共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45项。其中,农村危房改造18388户,超年度目标任务42%;实现35569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9.21万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171公里,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收入增加。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5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9元,比上年增长8.4%。

  二、面临困难

  总体而言,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转型发展的阵痛特征依然明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经济增速略有放缓。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个、0.3个、0.2个、0.1个、6.3个、19.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靠后。

  (二)工业振兴制约较多。一是工业投资下降。2017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14.5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全市工业后期增长动能堪忧。二是企业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未完全传导到企业出厂产品价格,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加8.7%,比主营业务收入高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4元,同比增加0.4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47.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挤占了利润空间,也冲抵了降成本政策带来的红利。三是主导行业低迷。2017年,受产业结构、环保督察和安全生产整治影响,全市有色金属、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增速回落,对工业增长拖累明显。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19.3%,比2016年回落19.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有色金属增加值分别下降31.0%、11.5%,分别比2016年回落30.8个、11.2个百分点。四是创新动力不足。近几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严重偏低。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0.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3%,远远低于3%的国际经验值,势必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全市10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的只有225家,其中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只有154家,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1.5%和14.8%。

  (三)投资增长压力较大。201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628.1亿元,次于长沙、岳阳,居全省第3位,投资增长基数较大。同时,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201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26.4亿元,同比增长6.8%,比2016年回落2.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不多。2017年全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仅67个。

  三、工作建议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确保郴州经济更好、更实、更协调、更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动能转换。要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积极发展“三新”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商业模式变革,优化消费供给方式,以互联网、物联网、电商的商业模式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带动周边产业链,促进消费稳定和结构升级、培育新增消费点。要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力推结构调整。郴州经济结构有资源型经济的深刻烙印,三产占比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攻坚精准扶贫,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为主要目标,扶持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充分发挥有色金属、石墨新材料等资源优势,延长特色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依托区位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金融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要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稳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服务生产、服务经济、服务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三)扩大对外开放。一要精准招商引资。要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多的质量效益型产业项目,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最终变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二要扩大对外贸易。整合提升现有口岸资源、拓展郴州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功能,积极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努力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改变外贸结构长期单一、有色金属产品占比过重的局面。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胡平金]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长沙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下一篇:引领发展新常态 万亿长沙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