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长沙用工市场人才需求旺盛 就业结构更趋优化
为准确判断一季度长沙就业形势,长沙市统计局通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劳动工资调查及重点企业现场走访,全面了解当前企业用工现状。从调查情况看,用工市场人才需求旺盛,从业人员工资水涨船高,登记失业率低位回落。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85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41万人,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77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0.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比去年同期回落0.02个百分点。
一、用工市场特点
100家重点企业用工调查结果显示:
1、招工企业占比提高。2018年春节后有招聘计划的企业占比为82%,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对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所有参与调查的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均有招聘计划,其次是83.3%的制造业和80%的批发零售企业有招聘计划。人才市场素有金三银四之说,大部分企业趁着3月份人才市场饱满,招揽储备人才。部分老牌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则由于人员较为稳定而没有招聘计划。
2、用工需求总量扩大。从招工企业招聘规模来看,52.4%的企业招用人数在50人以内,25.6%的企业预计招用人数在50-100人内,22.0%的企业招用人数在100人以上,与2017年春季调查结果相比,用工需求总量进一步扩大。节后虽然人才市场火爆,但并不是所有的招工企业都是由于扩张而招人,其中部分企业招聘是由于员工跳槽导致的,在有招聘计划的企业中,65.9%的企业存在春节前后因员工离职而导致员工数量减少。部分新兴行业同时存在由于企业扩张和人员跳槽引起的人员需求扩大问题。一方面企业快速扩张,占领市场,需要大量的员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扩张过快,管理水平跟不上,员工跳槽频繁,不断需要补充新鲜力量。
3、专技人员需求增加。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四上”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愈加明显。调查结果显示,76.8%的企业需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除了专业技术人员外,企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依次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45.1%,行政办事人员41.5%,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37.8%,商业、服务业人员34.1%。某建筑公司年初预计招聘1000人以上,且大部分为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其施工人员并不由企业自己招聘,主要来自长期合作的施工队。毕业生通过几年努力可以成长为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大企业愿意花时间培养自己的专技人员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4、学历要求趋于理性。46.3%的调查企业要求员工学历最低在大专及以上,14.6%的调查企业要求员工学历最低在本科及以上。有11.0%的调查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不高,初中及以上即可,招聘对象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的一线操作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28.0%的调查企业要求员工学历在高中及以上,其招聘对象主要集中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普工,尤其是普工的学历要求并不高,招聘方更需要求职者专业对口和有熟练的技能。2018年年初省教育厅发布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湖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四年与本科生基本持平。高职毕业生由于专业对口,实践经验更多,职业竞争力逐渐不亚于本科生。
5、招聘薪酬不断提高。从薪酬来看,有76.8%的企业招聘员工薪酬比2017年春季招工有所提高。长沙薪酬待遇不断提高,与沿海差距逐渐缩小,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回流,求职者在家门口就业的意愿越来越强。一季度长沙规模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去年同期提高8.6%。长沙不断提高的薪酬待遇和生活节奏更符合当前求职者的要求。
二、用工结构变化
8147家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工资调查结果显示:
1、三产业吸纳就业效果显著。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从业人数达到48.4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78万人,增长10.9%。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的33.5%,占比比去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三产业内部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从业人数达到5.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万人,增长47.5%。吸纳就业较多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增长5.6%、7.0%、5.1%和7.2%。
2、二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63.90万人,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从业人数变化较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以传统产品为主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以现代科技产品为主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前者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26万人,后者比去年同期增加1.88万人。两大产业人数的变化是长沙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传统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逐渐较少,另一方面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企业的从业人数逐渐增加。资质内建筑企业从业人数32.40万人,增长4.5%,呈稳步增长状态。
三、重点问题关注
1、企业员工春节前后跳槽频繁。用工调查显示,从人员流动来看,一半以上的(62%)企业春节前后有员工离职,还有6%的企业进行了裁员,仅32%的企业员工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据调查,刚入职的90后普工最容易跳槽。究其原因:一是普工这种不断重复、技术含量不高、相对辛苦的工作,无法满足他们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二是岗位的薪酬待遇偏低。在短期内,这两大短板很难突破。
2、用工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用工调查显示,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制造业企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及部分新兴行业企业普遍反映人员流动性较大,用工短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虽然目前市场上求职的人员较多,但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较少。如某资产管理公司,主营不良资产管理,企业急于扩张,招聘人数在1000人以上,但由于企业发展太快,中层管理人员发展跟不上,导致人员流动性大。某住宿餐饮企业反映服务员招聘难度大,企业一般愿意招聘年轻的90后,提供的薪酬大概在3000元左右,但这个薪酬水平对90后的吸引力有限,企业人员流动较大。求职者和用工单位存在供需矛盾,难以完全满足双方预期。
3、高精尖技术人才一员难求。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有自主研发需求的大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高精尖技术人才、高端科研型人才一员难求现象。“人才新政22条”实施以后,确实为企业招纳高端人才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部分新兴行业企业的高端人才达不到政策规定的学历标准而不能享受人才新政带来的实惠。如某汽车制造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急需新能源方面的人才,由于新能源属于新兴学科,各大院校设置相关学科较晚,从业者的学历一般为本科,达不到人才新政规定的高精尖人才学历要求,从而不能享受有关待遇,不能为相关企业引进人才带来便利。
四、相关对策建议
1、抓实体经济,促稳定就业。围绕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各行业开拓新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产业新亮点,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的能力和愿望,努力稳定和扩大社会有效就业岗位。
2、抓合作共享,促精准就业。面对市场对技工类岗位的需求量增长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规范建设劳务市场,鼓励企业跟劳务企业合作,由劳务企业根据企业要求统一招聘、培训一线员工,加大一线员工的专业化管理程度。
3、抓政策创新,促就业共赢。近年来长沙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创业创新、促进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渠道,需要进一步落实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就业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发展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努力营造全民创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余 琦]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