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常德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量质齐升
一季度,常德市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高于全省平均,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工业后期压力仍然大,投资后劲仍不足,后顾隐忧仍存在,需进一步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实现上半年和全年目标。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发展起步好。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9亿元,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1.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8.1:40.5:51.4调整为7.6:39.4:53。一是农业生产开局平稳。春耕备耕有序推进、春播作物长势良好,油菜种植面积292.9千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种植面积27.8千公顷,增长4.4%,蔬菜产量77.3万吨,增长3.9%,水产品产量16.4万吨,增长4.9%,生猪出栏198.8万头,增长4.1%。二是工业增速创4年新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增速创4年同期新高。规模工业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益于烟草产业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市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另一方面,非烟工业稳定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前五大非烟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9%,增加值总和占到规模工业增加值20.3%,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主导行业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27.7%、23.2%、22.8%、16.4%、15.4%、11.8%、11.5%。三是第三产业贡献突出。一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4%,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金融产业、房地产业、美丽经济共同发力,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3千亿元达到3130.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95.3亿元,增长20.7%,存贷款比突破54%,创近五年最高水平;商品房销售在连续三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维持平稳增长,一季度销售面积达到86.1万平米,增长14.7%;旅游业发展精彩纷呈,桃花源桃花节盛大开幕,节假日景区人气爆棚,一季度接待旅游总人次突破100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81.9亿元。
(二)投资消费状态稳。一是投资稳中有优。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从投资方向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民间投资信心进一步恢复,投资重点逐步向高端化、高新化、高效化调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9.9%、31.9%、27.6%、16.6%,增速分别高出全市投资平均增速66.2个、18.2个、13.9个、2.9个等百分点。二是消费稳中见旺。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1亿元,增长11.6%,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限上企业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在龙头商贸企业带动下增长19.7%;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亿元,增长17.2%,石油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6亿元,增长21.1%。
(三)开放经济表现佳。新年开局,全市着力推进“开放强市”,打好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的“组合拳”,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对外贸易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6.4亿元,增长34.6%,其中出口12亿元,增长35.8%,进口4.4亿元,增长31.3%。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借助春节团圆契机,全市“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一季度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227.9亿元,增长7.9%。其中外资到位3亿美元,增长20.4%,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14.4亿元,增长16.7%,增幅较上年同期高5.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
(四)经济运行质量好。一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随着宏观经济回暖、政策红利释放以及降低企业成本举措落实,全市实体经济逐步向好,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2月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亿元,增长14.8%,较上年同期、全年分别提升8.6个、7.5个百分点。规模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亿元,增长30.5%,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6.1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全市财政收入高位开局,一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6亿元,增长9.3%。税收占比达到74.5%,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三是新兴经济蓬勃发展。电商经济、共享经济、创新经济等新兴经济在全市落地生根并逐渐壮大,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6.4个百分点;完成快递业务量459.2万件,同比增长50.3%。四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86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元,增长8.8%,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
二、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工业增速稳住难。一是烟厂回升力度减弱。今年1-2月生产消费旺季烟草制品业增速达到15.4%,但因3月份烟厂生产计划骤减,导致1-3月累计增速降到5.8%,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速从正向拉动变为负向拉动。从后期情况看,上年4、5、6月烟厂基数逐月抬高,半年的压力将会逐步增大。二是部分行业下滑。全市主导行业中,上年一季度仅烟草制品业1个行业出现负增长,今年有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3个主导行业出现负增长,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负增长21.2%。三是新增企业动能较小。一季度全市新增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其规模普遍偏小,其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2.2%。四是负增长的规模企业数量较多。一季度全市有225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占到规模工业总数的20%,其中停产或未复工的企业有53家,占到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
(二)投资增速保持难。一是在建项目存量不足。全市10亿级以上在库投资项目仅剩32个,其已完成的投资占到计划投资的一半以上,后续投资存量不足。二是入库项目增量不多。一季度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新入库只有16个,比去年同期入库数减少68个。三是政府投资领域增速减缓。随着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推进,一季度涉及政府投资的项目增速普遍减缓,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9%,民生投资增长3.3%,生态投资下降8.9%,三大领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6.6%下降至40.7%。
(三)三产增长现疲态。近几年来,全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去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4%,占GDP比重达到47.9%,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长1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总量仅次于长沙位居全省第2,但三产连续多年快速奔跑后已出现疲态,热点、亮点不多,后续增长乏力。一是消费市场缺乏热点。限上企业中,汽车、石油、中西药品连续多年占据消费品类前三,占限上销售额比重超过六成,目前汽车市场将日趋饱和,增速开始回落,石油类商品受油价调整影响大,中西药品主要靠一家企业独木支撑,网络零售虽增速高,但占比小,一季度占限上全部零售额比重仅2.2%,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二是金融业增速明显回落。一季度全市保费收入仅增长0.9%,比上年同期回落15.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8.1%,比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特别是受房地产市场升温和居民理财多元化影响,全市居民储蓄增速回落明显,一季度全市住户存款余额1983.7亿元,增长10.9%,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导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同时也将加大流动性风险,抬高实体经济整体融资成本。三是房地产增速难以维持高位。全市房地产市场从2015年升温,销售面积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5%以上,去年增速达到38.4%,销售面积从2014年的236万平米增加到2017年的529万平米,但随着基数增高,增长将越来越难,同时棚改的力度在减弱,金融的环境在缩紧,这都将对房地产增长造成影响,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就回落到14.7%,4月份以后的基数还将继续抬高,后期增速很难有明显的改观。
三、几点建议
(一)围绕产业抓重点。一是抓重点环节。牢牢抓住引资、引智两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认真分析常德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特点、产业资源的基础上,精心筛选一批常德有优势、市场有前景、企业有兴趣、合作有共赢的项目,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诚招商的方式,真正让企业能够引得进来、扎得下根、活得很好。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引进这篇文章,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加入“抢人大战”,不拼城市有多大,而拼环境有多美,不拼户口含金量,而拼生活含金量,不拼补贴有多高,而拼补贴有多实,不拼工资有多高,而拼压力有多小,用优良的环境吸引人才、优美的生活留住人才、优惠的政策激励人才、优质的平台用好人才。二是抓重点行业。加大对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出现负增长的行业和225家产值下降的企业的监测指导,认真分析下滑原因、找出问题症结,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帮助下滑企业走出困境,帮助停产企业恢复生产。三是抓重点企业。加强对烟厂、金健米业、中联重科等重点企业的帮扶结对、运行监测,“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建立月度监测机制,及时做好预警预报。
(二)围绕投资补短板。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投资引导,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扩大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投资的比重,分清轻重缓急做好民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补齐民生短板、交通短板,强化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的投资,抑制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投资。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在政府投资受债务清理影响减缓的情况下,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降低投资门槛,改善营商环境,建立绿色通道,在招商、审批、项目推进和建设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便捷、高效服务,弥补政府投资减缓的缺口。三是抓好项目开工入库。加快项目审批进程,抓好5000万以上在建项目入库的督促和指导,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动,确保投资项目及时开工、及时入统。
(三)围绕风险强弱项。一是防控贸易风险。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并不断升级,虽然常德市外贸依存度较低,2017年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2.4%,但从全市对外贸易结构来看,美国是常德对外贸易的重要对象,约占到全市出口比重的两成,而且常德正在推进“开放强市”,贸易战必然影响“开放强市”进程,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分析贸易战对具体企业、具体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预案,同时加快“开放强市”进程,开辟新的市场,力推多元化发展。二是防控金融风险。一方面严格按照中央、省里部署,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防化和化解债务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行业、部分企业负债偏高问题,密切关注个人房贷动态,控制房贷规模,防止个人债务过快增长。三是防控楼市风险。目前楼市的主要风险不在于待售面积过高,因为目前全市的库存只够卖3个月时间,而是在于当前市场过热与后续增长动力不足。因此,必须密切关注房价变化,做好动态监测预警,既防止楼市市场过热,又防止新一轮供给过剩,根据市场情况,及时把握控制供地节奏,控制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确保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李 蕾 孙忠恒]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