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郴州市北湖区民宿发展的探讨
一、北湖区民宿发展现状
为充分挖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满足游客较高品位和档次的休闲度假需求,北湖区抢抓民宿发展机遇,着重培育和扶持具有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康养民宿休闲旅游示范点,打造精品民宿旅游项目。目前,北湖区现有营业民宿26家,共182间客房、360张床位,达到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建设标准的民宿有16家,包含2家三星级标准、5家精品民宿,2017年全区实现民宿营业额2000多万元。
(一)政府引导扶持,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北湖区高度重视民宿旅游建设,先后组织相关单位赴浙江莫干山、西坡等民宿业发达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北湖区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北政办函〔2017〕24号),成立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建设管理办法、奖励扶持标准,为民宿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
(二)突出主题特色,走精致化发展之路。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精品民宿项目建设纳入北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以郴仰公路创建国家自驾旅游示范路为契机,在郴仰公路沿线开展康养民宿休闲示范创建,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荷塘菜色、醉美粮都、小埠古村等一批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应运而生,且全部对外开放营业,成为北湖民宿旅游的先行者。北湖区还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以自然生态、民族民俗、康养休闲为核心主打品牌,通过A级景区、星级民宿等精品项目建设,增强核心产品支撑力,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名品。比如,在小埠南岭生态城绿心童乡区域内拟新建精品民宿,建设用地57亩,由陆地游憩区、亲水游憩区、森林游憩区、配套服务区四大核心功能区组成,拟开发亲子厨房、萌宠园、观光小火车、梦回瑶乡稻草人艺术节、亲子漂流、寻宝迷宫、星空营地、迷你沙滩、户外拓展、淘气堡、自然课堂等30余种项目,项目完成后,主题特色明显,游客吸引、人气聚集能力将大幅增强。
(三)旅游类型多样,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湖区旅游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道路迈进。尤其是近几年,北湖区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统领,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依据自身特色,打造吃、住、养、游、购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让消费者既能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又能欣赏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北湖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田园观光游、乡村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业,其中鲁塘镇南溪云岭竹海山庄、小埠古村等一批精品民宿在成功创建三星级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基本形成了以民宿旅游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这些类型的休闲农业在旅游、教育、扶贫、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北湖区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服务不配套。北湖区民宿资源丰富的地方基本集中在西南山区,而西南山区大部分为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现有的民宿大多是当地村民利用自己的空房自发经营或者个别投资人与当地村组合作投资经营民宿,未形成较大民宿规模,分布相当零散;其次大部分民宿目前还处于“无监管”状态,从业人员缺乏技能训练,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民宿卫生设施差,没有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道路及路标、环境卫生、停车场地、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消费投诉多。甚至部分民宿主抱着来一个就接一个的态度,没有考虑“回头客源”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协调机制不畅通。目前,北湖区虽然已成立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扶持民宿发展与管理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但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某些民宿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80%民宿仍处于无监管部门、无经营许可证、无法开具发票的“三无”状态,制约了民宿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项目开发的快速推进。同时,一些涉及民宿监管工作,也没有成系统,基本各管各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了民宿管理和经营中出现漏洞、无人监管或反复被检查的可能,全区民宿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营销手段不够多。在当今人们出游普遍借助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时代,84%民宿经营者宣传营销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人传人、发名片和口碑宣传,在携程、同程、途牛等知名旅游网络平台都未注册信息,致使北湖区大多数民宿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有一些民宿开展了网络营销,但是因未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缺乏政府部门牵引,没有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营销范围不广,没有形成规模。另外,北湖区尚未形成专业的组织和协会,缺少民宿行业的整体宣传效果,致使经常出现“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的现象。
(四)品牌特色不鲜明。目前,北湖区多数民宿重模仿轻创意,主题还不是特别突出、特色还不是非常明显。从现阶段北湖区已经布建的26家康养民宿示范点来看,已达标的只有16家,其中达到三星级标准的只有2家。就郴仰公路北湖区段沿线的民宿看,大部分是在民房的基础上稍做一点翻新,建筑风格、室内装潢毫无特色。大部分消费者对民宿体验明显感觉缺乏特色和内涵,档次较低,同质化严重。无论是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乏地方特色,没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游客向往的特色体验以及主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同质化”现象严重,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没有针对各类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
三、加快北湖区民宿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引导,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做好总体规划。以“全域旅游”为总盘,由政府牵头在全域旅游中把民宿经济规划好、布局好。坚持以推进全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游客需求,坚持全域布局、多点发力,探索创新民宿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北湖特色的民宿发展新路子。二是完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省、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等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北湖区的行业标准。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合作,推行点状供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精品民宿办证等难题。注重行业管理。成立民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宿协会,明确管理主体,通过联合公安、环保、卫生、质监等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为民宿解决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供服务和平台,推动民宿可持续发展。三是盘活现有资源。将不同的资源,定位不同的民宿特色,将现有民居基础上以集体保存、房屋流转、按栋形式认领,实现多元化发展和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搭配“产学研”政策,充分利用北湖区现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结合当地旅游特色打造出精品民宿,为民宿业主经营理念出谋划策,引导民宿业主深挖地方文化内涵;积极对接北湖区职业院校,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民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经营管理、服务礼仪、营销策划、烹饪技术、食品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培训;创新规划方式,采取“学院派+实战派”方式,安排民宿业主、投资商、设计品安全标准,对北湖区地方特色美食进行规范提升,满足游客对食品安全、风味的基本要求。二是制定高端民宿产业准入门槛。引入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亩产”收益,充分整合盘活农村旧民居、旧厂房等闲置资产,引导有条件的旧房改建民宿,充分按照地域自然民俗特色分类分片建造特色精品民宿。如根据山水自然生态特色打造仰天湖高山草原特色精品民宿,根据水资源特色打造龙女温泉休闲精品民宿,根据古民居文化打造湘南民居南岭特色精品民宿,根据农业体验休闲度假打造四清湖、西河风光带休闲特色精品民宿等。三是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北湖区交通设施建设,加大路网新建和改建力度,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提升交通容量及安全系数。完善供电、供水、消防、网络、污水管网建设,保障旅游民宿业主与当地居民的用水用电供给和使用安全,降低生活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旅游民宿周边环境长效管理,完善各主要地段、景点的环保设施和养护工作。创新组合开发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进行串点连线成片,实现“开门有景观、出门有景点、整体是景区”。以创建国家自驾旅游示范路、自驾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为抓手,梳理项目,整合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创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等,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北湖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和运营民宿,鼓励其与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团队等开展合作,发展村民共建共师等参与民宿规划设计,体现民宿特色。积极引进国内外民宿设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经验丰富的服务人员,加强本地人才培养。由政府牵头组织区内星级酒店和旅游服务社等为民宿经营户和工作人员开展“帮带传”帮扶活动,推动星级酒店与民宿结对互助,酒店对民宿开展专业指导,民宿服务人员到酒店轮岗锻炼,进一步提高北湖区民宿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精准定位,打造精品民宿。民宿经济是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业态。主要是利用乡村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乡村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田园乡野生活的住宿休闲场所。据途家网数据显示,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房型依次是客栈(占比40%)、酒店式公寓(占比31%)、公寓(占比17%),可见,性价比高、自主性强、集生活与休闲于一体的住宿风格成为出游的新宠。北湖区民宿要发展须按照民宿消费需求,尊重市场规律,精准定位,按照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向,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丰富和提升旅游体验,拓展民宿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客均消费水平。一是设立民俗文化开发与产业发展协会。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服饰装饰、民族文字、传统美食等进行深度开发,将传统元素融入民宿和地方特产、旅游商品的开发之中;支持民俗文创产业发展,将民俗符号化,创新设计,通过旅游商品、旅游标识等将民俗符号贯穿整个旅游体验;执行食享的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增收。
(三)积极引导,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在土地、古民居、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民宿经济向国际化、品牌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制定高端民宿产业的准入门槛,实施旅游项目预评估机制,把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亩产"效益。加快形成行业规范、标准的实施文件,出台专项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家庭农场主,依托现有住房、集体闲置用房发展民宿。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发展高端民宿,依托旅游资源重点村,加强项目包装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三是加强行业协作。组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针对民宿经济产业的服务指导,增强与各旅游民宿业主、当地农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业务培训辅导、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提高业主的政策知晓率和当地农户的法律、文化、卫生意识。四是规范民宿管理。明确民宿管理牵头部门,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强化对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民宿的整改,积极主动地向民宿经营者宣传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并联合旅游、公安、消防、工商、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民宿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形成“经常性检查+节假日突击检查”机制,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规范经营。
(四)强化营销,广泛宣传推介。一是强化联合互动。对北湖区民宿进行统一规划包装,以民俗文化的主题立意为核心,同时又突出个体民宿的自身特点,整体设计北湖民宿形象,打响北湖民宿品牌。二是拓展营销平台。创建民宿专题网站,进行集中展示推介,让每一家民宿都有页面进行民宿介绍、旅游产品发布及民宿预订等。引入民宿经济开发的战略合作伙伴,如途家、千途、Airbnb、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三是加强媒体合作。积极拓展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加大民宿自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北湖区民宿的知晓度和美誉度。着眼于全域旅游大格局发展,联合周边景区、景点设计线路,在各节庆活动设计参与性亮点,联合报纸等平面媒体发表体验性攻略,邀请名人名家前来做客民宿,提高北湖区民宿的知名度。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史章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