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1-5月娄底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1-5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钢铁、水泥、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支撑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企业效益持续向好,财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也存在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不多,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且规模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与年度增长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仍需发力。

  一、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幅与上月持平,低于年度目标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集体企业下降29.2%,股份制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制造业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6%。1-5月,全市规模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4.8%、11.2%、8.2%、7.7%和7.5%,增加值分别增长6.5%、17.4%、19.6%、13.7%和34.1%,以上五个行业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49.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约3.9个百分点;从转型升级来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发展有力推进。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不断增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加工度和高技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7%,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5.8%。

  (二)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幅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低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一是重点投资加强。1-5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9%,高于上年同期25.7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3%,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1.2%,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2%,高于上年同期29.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6%;二是民间投资改善。1-5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上月6.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6.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6.5%,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回暖。1-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4%,高于上月6.7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38.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位前进了一个位次,但仍较为靠后。

  (三)服务业市场稳步发展。一是需求端保持活跃。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增幅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24个行业大类呈现21升3降的态势。1-5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6.9亿元,增长20.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02.2%,增幅居全省第1位。二是交通邮电支撑有力。1-5月,全市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7.4%,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17亿元,同比增长37.4%,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3.88亿元,同比增长162.9%,高于上月14.3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35.9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一是财政金融健康发展。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5.29亿元,同比增长32.7%,高于上月4.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22.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57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上月2.8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53.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7.4%,高于上年同期19.2个百分点。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08.18亿元和953.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和7.2%;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改善。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1.8%,高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平均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52元,低于上年同期2.22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6%,低于上年同期6.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5.95亿元,同比增长70.2%。

  二、下阶段走势预测

  (一)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全市工业经济预期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钢铁、水泥、电力等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撑,同时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货运量等相关匹配指标也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也要看到,去年的高速增长拉高了基数,而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压减将对钢铁、水泥等产品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又没有大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兴行业、新入统企业规模仍然较小拉动作用有限,要继续保持这种较快增长压力较大。

  (二)投资回落趋势不容忽视。投资增长预期回落主要是因为政府性投资项目大幅压减,民间投资拉动有限,尤其政府收缩债务平台,资金来源收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回落,且当前全市投资建设缺乏大项目支撑,尤其是新开工落地大项目少,1-5月新开工项目138个,少于上年同期58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有38个。房地产销售市场仍没有明显好转,1-5月,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降幅小幅扩大。

  (三)消费预期小幅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有望回升主要是因为新培育入统企业较多、本土电商快速发展、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等原因,但也要看到,当前全市消费市场缺乏消费热点带动、传统批零住餐行业转型升级缓慢、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截至目前,全市批零住餐完成申报入统“四上”企业18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因此增幅回升或排名前移的幅度不会很大。

  三、工作建议

  (一)继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一是要做大做强钢铁产业。要按照全市打造“钢铁新城”的总体部署,抓住当前钢铁行业市场向好、价格上扬的机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形成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品种钢优势;二是要加快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非产能过剩行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突出的本土中小型企业,加快形成竞争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力度抓实产业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根据湖南省绩效评估改革方案目标导向性可以看出,对投资结构的考核要明显重于总量。我市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重。因此,在按照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年”的要求抓实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和竣工投产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工业投资占比、新开工工业项目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技改投资占比、民间投资占比、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比等结构性指标,尤其是我市短板比较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项目引进和投资项目入统入库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大这几类项目的力度,努力优化全市投资结构。

  (三)进一步补齐第三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二是要进一步激发商贸流通市场活力,要继续加强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建设,引导住宿、餐饮、零售、批发等生活服务业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名街、名店、名品,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高消费市场辐射能力,吸引周边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三是要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娄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市上下要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15条”为抓手,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激活广大农村消费市场,培育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肖    泉    赵晓雯]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关于郴州市北湖区民宿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郴州市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