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上半年湘潭服务业对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

  今年以来,湘潭服务业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业持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优的“助推器”,拉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全市服务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贡献突出。一是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417.10亿元,增长10.4%,增速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2.9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3%,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53.2:41.3调整为5.1:50.6:44.3。二是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加大。上半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0%,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贡献率15.8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2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税收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地方税收24.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为71.8 %,高出第二产业44.4个百分点,服务业一直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二)实体企业发展向好。上半年,全市20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3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位居全省第三、长株潭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其中185家存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2%,17家月度新增企业提高3.1个百分点。从分行业大类来看,有17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同比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12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增长在两位数以上。企业实缴税金1.55亿元,增长10.5%,其中:税金及附加0.45亿元,增长14.2%;应交增值税1.09亿元,增长9.0%。企业应付职工薪酬7.74亿元,增长26.9%,从业人数2.78万人,增长4.6%,月均应付职工薪酬4638元,增长20.8%。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大类来看,现代新兴服务业(包括: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行业大类)发展加快。上半年,以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83家现代新兴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2亿元,增长13.1%,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半壁江山,达57.9%。

  (三)项目拉动催生后劲。上半年,全市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重点项目占比达七成以上。竹埠港地址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搬迁工程、长株潭中央仓储物流园、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加工物流园一期、河东沿江风光带一大桥至二大桥段、湘江学院、长株潭铭泰国际赛道项目、昭山示范区智能化停车场建设工程、义乌小商品城物流中心、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物流仓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湖南金阳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进口水果集中交易区等一大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行业发展亮点纷呈。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增加值总量位居前三是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分别达到266.30亿元、44.88亿元和3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3.4%和9.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3.8%、10.8%和7.8%。在其他服务业中,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营业性服务业增长17.7%,高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3个百分点,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困惑

  (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湘潭是老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偏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仍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上半年,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来看,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不到5.0%;从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达到44.3%,虽然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0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

  (二)投资回落、盈利减弱。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与一季度增长9.3%来看,呈现回落态势。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盈利能力来看,全市202家企业实现营业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9.2%,与一季度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其中亏损企业达41家,亏损面达20.3%,亏损企业累计亏损2.18亿元;有8个行业大类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大类的34.8%,亏损额排全市前三位的是:道路运输业、物业管理、新闻和出版业,分别亏损4315.2万元、640.2万元和538.9万元。

  (三)县域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上半年,从县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来看,全市20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两个城区,达140家,占比69.3%。其中岳塘区最多,达到8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40.6%;其次是雨湖区,达到58家,占比28.7%;最少的是湘乡市,只有16家,仅占7.9%。二是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营业收入最多的是岳塘区,达到27.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8.4%;其次是雨湖区,达到22.02亿元,占比39.1%;最少的是湘乡市,仅有0.72亿元,其占比只有1.3个百分点。三是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情况来看,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湘潭县,同比增长40.1%;其次是岳塘区,增长39.1%;营业收入增速出现负增长的是湘乡市,同比下降4.8%。

  三、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湘潭市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展的若干意见》、《湘潭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应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合理调控,加紧制定和完善本部门或者本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业态,促进全市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合理性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湘潭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为湘潭赢得更好的发展态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服务业企业九成以上为中小微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服务业领域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继续加大政府对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二是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信贷为支持,民间投入为主体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业投资体系。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服务垄断行业,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兴服务业,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三是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对于规模小而散的企业,如小微型物流业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居民服务业企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等,可以尝试组建行业集团公司,实施集群发展。

  (三)实施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配套支持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因地制宜,结合湘潭经济发展实际,实施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智能制造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及工业地产升级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适度配套发展高品质的文化创意、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以便更好地为智能制造提供研发、销售、物流、安装、维修一条龙服务。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上一篇:上半年衡阳市就业形势比较稳定 下一篇:永州市上半年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