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全域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指明了方向,画出的重点,明确提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近年来郴州市提出“打造千亿产业,建设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为此,今年开展了全市民宿发展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功能”的建议。
一、民宿产业发展顺势而为且有星火燎原之势
民宿经济是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业态。主要是利用乡村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乡村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田园乡野生活的住宿休闲场所。民宿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发端于“分享经济”在国内的普及。2017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房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称,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1.4万亿,其中仅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预测,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乡村民宿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民宿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民宿性价比高、自主性强、集生活与休闲于一体的住宿风格成为出游的新宠。它以一种更为多元化、个性化接地气的体验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地元素”,从解决民宿客人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各个方面,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上不平衡和业态发展上不充分的矛盾,提供优质的旅游住宿产品。推进民宿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破原有景区、城市固有的模式,呈现“景区+民宿”开发模式,打造出新的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郴州资兴市环东江等建立起来的33家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11.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
(二)发展民宿产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曾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民宿产业发展能促进当地消费,农村资产利用和村民就业,帮助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二是带动了乡村旅游。体验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相关的业态、促进了经济发展。郴州市北湖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田园观光游、乡村采摘游、民俗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业。例如鲁塘镇南溪云岭竹海山庄、小埠古村等一批精品民宿在成功创建三星级康养民宿休闲示范点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基本形成了以民宿旅游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三是助推了精准脱贫。民宿经济实现家门口就业,生活生产两不误,适宜于一家一户的经营业态,也正成为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新业态。郴州市许多贫困地区,古村落基本保持原生态风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宜居,各具特色,秀丽奇特,且未经商业开发,大量古旧民居保存完好,独具魅力。部分贫困户可以通过将旧民居出租给投资者兴办民宿,在民宿务工,再加上出售特色农产品,增加收入,实现脱贫。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美丽乡村扶贫创新公益项目,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依托,引入社会资金、信息和人才要素,通过重估贫困村价值、再造乡村民宿等形式,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底,项目累计投入4450万元,惠及全国12个国家级贫困县,受益农户超过1.5万人。
(三)郴州市发展民宿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和生机焕发的态势。近年来,郴州依托自身交通区位、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民宿发展,为郴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自2016年郴州市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精品民宿以来,郴州市通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加强宣传推介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来郴投资和本地居民投入兴建旅游精品民宿中来。今年,郴州市出台了《关于印发<郴州市加快发展精品旅游民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郴宿发〔2018〕2号)文件,全面加快推进郴州市旅游民宿发展。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已建成运营的旅游精品民宿(含家庭客栈、度假村)41家,总投资2.67亿元,年均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占同期旅游总收入的0.47%。2018年全年已确定投资的精品民宿项目25家,普通民宿200家,投资总额35.8亿元,旅游精品民宿的规模和品质均有大幅提升。
二、郴州市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调查分析,郴州市民宿产业发展中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民宿发展认识上有差距。一是观望,怀疑心态明显。对民宿产业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对民宿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缺乏把握。同时,因目前相关政策还不配套而产生顾虑。二是“跟风投资”现象普遍。目前,郴州市主要以推进乡村景区精品民宿为重心,在推进旅游精品民宿方面下了大功夫。然而,在大力推进民宿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凭热情、靠感觉、一哄而上的“大跃进”发展现象。大部分人只看到浙江莫干山定价高、全年无淡季的火爆,而忽视了去年以来云南大理和丽江大批民宿经营者逃离,以及大批新晋民宿经营者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三是对民宿本质理解有偏差。民宿发展特别是乡村民宿发展必须要立足乡村振兴为战略背景。外来民宿占比还不到十分之一,90%的都是本地人,大部分本地民宿主意识还停留在原来农家乐的阶段,有一部分人的意识有转变但是都还不够。调查发现,郴州市现有的民宿大多缺乏对农业、农村、农民和民俗特色的深度融合,缺乏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么是简陋的农家旅馆,要么追求“高大上”的高端消费,导致资源浪费,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也扩大了市场风险。
(二)民宿发展品质上缺乏特色。一是缺乏个性化。个性化是民宿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目前,郴州市多数民宿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少民宿活动项目单一,停留在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的层面,缺乏特色、亮点。同质化严重,无论是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方面都非常相似,缺乏特色,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没有针对各类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二是缺乏文化元素。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民宿也是如此。郴州市现有民宿对本地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湘南民俗文化、福文化在民宿开发中运用不够。三是基础设施差,服务不精细。郴州市大部分民宿目前还处于“无监管”状态,从业人员缺乏技能训练,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民宿卫生设施差,没有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道路及路标、环境卫生、停车场地、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消费投诉多。
(三)民宿发展政策上不配套。一是协调机制不畅通。目前,郴州市及多个县市区政府都已成立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扶持民宿发展与管理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和规划,但都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某些民宿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80%民宿仍处于无监管部门、无特种经营许可证、无法开具发票的“三无”状态,制约了民宿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项目开发的快速推进。二是消防、环保、规划、国土等方面存在政策障碍。消防手续难办,生态保护区环保压力大,用地规划调整难度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无法变更用地性质等问题普遍存在。郴州市民宿大多数是利用私有住房经营,但是郴州市对私有住房作为商业用途尚未放开,导致了部分民宿无法取得经营执照,不能开具发票,无法获得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许可,无法与公安建立联网机制,入住等身份登记成为问题。三是政府规划引导还不够。郴州市民宿发展目前处在散漫自由发展状态,还没有呈现有规模的有影响力民宿聚集区,民宿往往是东一家西一家散布较为散漫。无法形成集聚区,也为相关政府或村里做基础设施道路、综合治理等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思想先导,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注重高质量发展。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形势下,民宿经济将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领域。要发挥民宿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加速助推作用,要把旅游民宿放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发展特色民宿,直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发展一批民宿,改变一地面貌”的目标。各级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忌运动式、跨越式、规模化、全域化的一哄而上,防范“野蛮生长”,要结合郴州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总体规划,谋定而后动。以“全域旅游”为总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民宿经济规划好、布局好。坚持以推进全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游客需要,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以康养民宿为基础,以精品民宿树品牌,探索创新民宿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郴州特色的民宿发展新路子。三是由政府牵头,规划、环保、房产、园林等部门联合制定民宿用地规划,明确如资兴市白廊镇白廊村、汝城热水镇热水村等民宿集聚区,以村为本完善基础设施道路的量化、美化,综合治理服务等问题。充分发挥村委、社区力量,要以村委、社区为民宿管理重心,做好“属地”“在地”管理工作。如厦门市思明区政府一样,下发《民宿管理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其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黄厝社区为可申报民宿的区域。
(二)政策破局,创造多元发展。一是完善相关政策。要把中央2018年1号文件和发展全域旅游意见的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克服等的思想,要守住底线,结合郴州实际大胆闯,敢于试,担当作为,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合作,推行点状供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精品民宿办证等难题。针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制定出台消防、环保、特种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的政策。注重行业管理,成立民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宿协会,明确管理主体,规范民宿管理。借鉴厦门德清等地经验,下发《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民宿的范围、条件及申办流程和地点等,一站式集中开展证照办理前审批工作,真正做到了民宿经营的“便民”服务。二是盘活现有资源。将不同的资源,定位不同的民宿特色,将现有民居基础上以集体保存、房屋流转、按栋形式认领,实现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现民宿经济多元化发展。浙江省德清县把国际化度假作为发展的主题,由南非人创办首家“洋家乐”,吸引了法国、英国、韩国等国投资者,目前已有外国人士及国内投资者开办的“洋家乐”150多家。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搭配“产学研”政策,充分利用郴州市现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为民宿业主经营理念出谋划策,引导民宿业主深挖地方文化内涵。四是加强行业协作。要尽快组建市民宿协会和帮助其他县市区尽快成立县级民宿协会,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组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针对民宿经济产业的服务指导,加强业务培训辅导。
(三)精准定位,以品牌致胜。根据市场细分的需求,精准定位,按照“人文情怀,价格美好”的原则和生态、精致、特色、高端的休闲度假方向品牌化发展。一是设立民俗文化开发与产业发展协会。突出湘南民俗和福文化,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服饰装饰、民族文字、传统美食等进行深度开发,将传统元素融入民宿和地方特产、旅游商品的开发之中。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以毛竹风景为主线,由当地居民和外来投资者自发经营,以不同的经营理念建立不同特色的项目,打造出环莫干山名宿带,共有不同主题的农洋家乐项目530个,建成有法国山居、西坡等精品民宿项目150余个,拥有裸心堡、悠然九希等国内一流精品项目民宿10多家。二是制定高端民宿产业准入门槛。引入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亩产”收益,充分整合盘活农村旧民居、旧厂房等闲置资产,引导有条件的旧房改建民宿,充分按照郴州市11个县市区地域自然民俗特色分类分季节性分片区化建造特色精品民宿。三是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提升交通容量及安全系数。完善供电、供水、消防、网络、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旅游民宿周边环境长效管理。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为例,制发民宿管理实施意见明确实行由政府牵头,属地管理、联合核验、部门监管的管理机制。四是强化营销宣传推介。对郴州市民宿进行统一规划包装,以民俗文化的主题立意为核心,同时又突出个体民宿的自身特点,整体设计郴州民宿形象,打响郴州民宿品牌。浙江省德清县以民俗、农事活动和开展有影响力的节庆和体验活动来吸引客户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家庭农场主,依托现有住房、集体闲置用房发展民宿。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和知名民宿品牌进郴发展高端民宿,依托旅游资源重点村,加强项目包装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史章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