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1-11月娄底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大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与全年目标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运行情况 

  (一)规模工业稳中趋缓。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市州第3位,与目标任务差距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1-11月,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出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集体企业下降38.9%,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8%;重点行业趋势向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制鞋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5%、12%、23.2%、8.7%和44.8%;经济效益不断提升。1-10月,全市8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51.2%,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78亿元,同比减亏67.3%;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每一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营业成本为86.9元,同比下降1.19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负债合计594.97亿元,同比下降10.7%,资产负债率51.7%,低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低于上月2.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2位。随着“项目建设大比拼”的深入开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速高位增长,1-11月同比增长25.7%,高于上年同期15.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1.5%,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5.3%;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有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7.7%,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2.5%,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1.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1个百分点。生态投资、民生投资持续发力,同比分别增长37.8%和11.7%;房地产投资回升,1-11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3.1%,高于上月18.3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继续升级。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1-11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家用电器与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5.6%、36%和21.3%;汽车石油类消费贡献突出,汽车保有量的稳步增加和油价的持续上涨带动了汽车石油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全市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2%和23.8%,有效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电子商务来势较好。1-11月,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7个百分点。 

  (四)推进“六稳”扎实有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61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财政金融量质同升。1-11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58亿元,同比增长14.6%,居全省第1位。地方收入中的税收占比为70.5%,高于去年同期12.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54.26亿元和982.72亿元,分别增长11.6%和5.8%;对外开放格局持续扩大。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1.81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4.6%,居全省第1位。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居全省第3位。规模工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1.8%,增速居各经济类型之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突出。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从固定资产方面看,1-11月,经开区、新化县、万宝新区和双峰县同比分别增长22.1%、19.4%、14.4%和7%,而娄星区、冷水江市和涟源市同比仅分别增长2.0%、0.9%和-2.0%,最高和最低的县市区间差距达24.1个百分点,下半年来这一差距最大时达到了42.1%。各地地方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也呈不均衡增长。 

  二是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下行趋势不容忽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0%,环比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处于临界点。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降至年内低点,特别是出厂价格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钢材、水泥、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快速回落,导致工业经济增速呈下滑态势,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我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且多数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价值链中低端,1-11月全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同比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9.4%,占比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因为去产能、环保整顿等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较多,到11月份全市在库工业企业中有101家停产报零,与上月持平。 

  三是投资建设项目支撑不足。新项目支撑乏力。1-11月,本年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24.7%,新开工项目规模同比下降24.2%。新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总体进度已经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5.8%,5000万元以下项目总体进度已经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0.4%。续建项目后劲严重不足。1-11月,本年投产项目个数同比增长54%,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总体已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4.7%,竣工投产率为33%;5000万元以下项目总体已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7.9%,竣工投产率为43.2%,完成投资空间极其有限。 

  三、工作建议 

  一是抓预警监测和企业培育。对标对表《湖南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改革方案》中高质量发展部分确定的六大块指标,实时关注各项指标运行情况,加强预警督办力度,坚持联网直报期间值班值守制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按季兑现考核奖处制度,增强各县市区和市直责任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工作积极性。要继续做好企业摸底清查和扶植培育部署,为明年申报入统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抓投资消费扩大有效需求。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1+5+6”产业链和10大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打造板材深加工及汽车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百亿产业集群、装配式建筑百亿产业集群、先进陶瓷百亿产业集群、军民融合百亿产业集群、文化旅游百亿产业集群,着力强链、延链、补链,谋划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围绕娄星高溪钢铁、双峰永丰农机等特色小镇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在加快《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落地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旅游、特色休闲农业等新兴消费热点,着力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个转企、小转规”,优化限上企业结构,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企业,继续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是抓环境优化力促民营经济发展。全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缩减行政审批办结时间,实行集约化办理,提高行政效能通过前置服务,强力推进“只跑一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政府服务中心“一窗一体化”改革,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要素保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无还本续贷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降低小微企业的高息“过桥” 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是抓经济普查夯实产业基础。四经普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是对近十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全面体检”,将全面普查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情况,为今后五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核定基数。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经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安排,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抓住经普契机,调优产业结构,确保相关指标不漏报、不乱报,真实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赵晓雯]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郴州市四季度规模以下服务业景气调查报告 下一篇:长沙市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