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郴州市城乡义务教育生源规模预测与资源需求分析

  义务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二孩政策有利于刺激生育,致使未来学龄人口规模发生某种“突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需求也会随之改变。科学预测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增减趋势,准确把握其教育资源需求,是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国民都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服务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郴州市为研究重点,建立Leslie矩阵模型,分析预测2020-2035年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城乡生源分布及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开展分析,提出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建议以供参考。

  一、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方法

  常见的人口预测方法有灰色预测、CPPS人口预测、Logistic回归预测以及队列要素法等。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人口发展趋势做灰色预测,只能反映出人口的逻辑增长,无法解释区域内生育率变化引起的大规模人口变动;CPPS人口预测软件中设定的生育率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国水平,无法用于区域预测;Logistic回归预测只适合较短时期内的小区域预测。使用队列要素法,通过构建可反映人口、种群生死更替的Leslie矩阵模型,在中长期人口预测过程中能显示出较强的稳健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对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的预测采用队列要素法构建Leslie矩阵模型。

  (一)Leslie矩阵模型原理及其构建

  Leslie矩阵模型的原理是:先将年龄进行分组,按照时间序列,根据各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基础数据,构建模型以预测未来各年龄组的人数及人口变化。

  根据原理,构建Leslie矩阵模型:

  (二)模型应用及研究基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郴州市人口按照年龄从0岁至90岁及以上划分为91个年龄组。根据人口转移规律,由于Leslie人口预测矩阵中只包含了由生育率、死亡率等引起的人口自然演变,在预测中忽略人口跨市迁移、突发性事件造成的人口机械变动等外界因素影响。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郴州市总和生育率为1.621,由于二孩政策影响,本研究根据实际进行参数的适当调整,测算得出2020年郴州市总和生育率将升至2.02,且这一生育水平将会维持较长时间至2035年左右。在社会稳定、医疗水平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各年龄的死亡率参数将会基本保持稳定,存活率也会保持稳定,因此,。随着人们生育观念转变,人口性别结构也会趋于稳定,因而假设未来各年龄别女性人口比例不变。

  二、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结果分析

  将郴州市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年龄别人口数据、15-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各年龄别存活率等指标代入Leslie矩阵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代码更迭运算,获得2020-2035年郴州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结果(见表一)。本文将6-14岁的适龄人口界定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其中,6-11岁为小学学龄,12-14岁为初中学龄。

  预测数据显示,2020-2035年,郴州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见图1)。2025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总体规模将达到最大值108.11万人,其中小学学龄人口69.03万人,初中学龄人口39.0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峰值出现在2022年,初中学龄人口峰值出现在2025年,但之后下降趋势较为平缓。由此可见,新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影响,尽管不能保证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持续增加,却在一定程度上让下降的趋势放缓。

  三、义务教育生源规模城乡构成预测

  2016以来,郴州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0%以上。考虑到《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因此,本研究认为,可将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数据看作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数据,这种假设建立在国家严格的法律之上,其可信度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因而据此进行相关教育资源需求量的预测也具有较充分的合理性。根据2018年数据测算,郴州市小学城镇化率为81.55%,初中城镇化率为85.18%,义务教育城镇化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趋势将逐渐趋于平稳。假设该城镇化水平保持不变,结合学龄人口预测数据,得到2020年-2035年郴州市分城乡的义务教育生源规模。(见表二)

  分城乡看,2020-2035年,郴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受新生育政策的影响小于城镇教育。(见图2)小学在校生规模最大值出现在2022年,初中在校生规模最大值出现在2025年,之后呈不断下降趋势。

  四、资源需求分析

  义务教育资源通常分为人、物、财三类,人力是指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物力是指义务教育所拥有的办学条件的总称,财力通常指政府财政经费的支出。本研究选取专任教师数量、校舍面积、教育事业经费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预测郴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因义务教育越来越注重省级统筹,故使用湖南省的相关规定来作为郴州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进行研究。

  (1)专任教师需求。生师比是预测教师资源需求的关键,是衡量义务教育人力投入是否充足的重要条件,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资源使用效率。根据《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小学、初中最合理的生师比分别为 19:1、13.5:1,以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需求量的标准。

  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见表三)。2025年,郴州市义务教育专任教师需求量达到最高值 6.53万人,其中小学 3.63万人,初中2.89万人。随后进入下降阶段(2033-2035年有些许回升),到2035年,专任教师需求为5.81万人,比2025年减少0.72万人,降幅达11.0%。其中小学专任教师需求量为3.56万人,比2022年峰值的3.97万人减少约0.41万人,初中专任教师需求量为2.25 万人,比2025年峰值的2.89万人减少约0.64万人。根据郴州市教育局的数据,2018年,郴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专任教师人数为2.49万人,初中专任教师人数为1.45万人。按照预测的需求数,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专任教师缺口为1.03万人,初中专任教师缺口为0.33万人。

  (2)校舍面积需求。《湖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分别对不同规模、地域的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做出了达标规定:小学农村、城镇生均校舍面积标准分别为7.28平方米、9.15平方米;初中农村、城镇生均校舍面积标准分别为8.92平方米、10.1平方米。

  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校舍需求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见表四)。义务教育校舍需求在 2025年达到最高值995.70万平方米,此后这一需求波动下降,2035年降为896.89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需求595.09万平方米,初中校舍需求301.80万平方米。根据郴州市教育局的数据,2018年,郴州市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352.42万平方米,初中(包含: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校舍建筑面积为310.87万平方米。如需满足2022年及以后的需求,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至少还需236.02万平方米。如需满足2025年(16年内峰值)的需求,初中(包含: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校舍建筑面积还需77.0万平方米。

  (3)教育经费需求。教育经费需求不仅和当期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有关,还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为了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支出水平,需要对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指数加以考量,即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为预测义务教育经费需求,首先要确定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其取决于生均经费支出指数和人均GDP 水平,然后结合预测的在校生进行计算。因为省、市各方尚无健全的教育经费支出基数及其保障法规,本文暂不预测。

  五、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建议

  (一)“城镇化”问题值得重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从2022年左右开始引起义务教育生源规模扩大,因而需要在这段时期对义务教育资源进行相应的规划配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小学和初中将会承担越来越重的教育负担,专任教师和校舍建筑规模将出现大量缺口需要补充。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在校学生规模不断地缩小,农村义务教育“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将会出现校舍闲置、教师编制过剩等情况。因此,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义务教育的承载能力不足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二)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生源规模会产生一定波动,相应教师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存在一定的专任教师需求缺口。如继续保持现有教师规模的情况下,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轮岗培训、提升学历等方式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同时,分城乡来看,在农村义务教育对教师数量需求逐渐降低的同时,城镇义务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会逐渐增大,所以应加快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相关保障措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效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确保城乡教师资源的有序调配。

  (三)谨慎对待农村撤点并校,补充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学生将逐步转移到城镇入学,大量农村校舍将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撤点并校是农村学校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的居住地离中心校距离太远,撤点并校后因配套措施跟不上,只能住校或让家长到学校附近租房,增加了安全隐忧和家庭负担。因此,在切实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前,应谨慎对待农村撤点并校,避免增加农村学生和家庭的负担。同时,偏远贫困地区保留的小规模学校由于不适宜安排各科教师,会出现教师结构性缺少问题,因而可以进一步补充全科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上一篇: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下一篇:郴州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