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统计文化

郭正宜:与统计相伴的岁月

  17岁那年填写高考志愿时,在统计和会计之间做选择,想起妈妈在会计岗位的加班、辛苦,我便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一栏填写了统计专业,从此与统计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我幸运地分配到长沙市统计局,开始了平凡而漫长的统计生涯。

  从综合科干起,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先后熟悉了统计数据的来龙去脉,年鉴资料的归类整理,城市之间的数据交换等,20岁的我,渐渐褪去了学生的懵懂,开始在数海中探索、学习、充实、提高。记得当年采用折叠法汇总数据,结果总是差“1”,只好宾栏和主栏反复查,算盘捣腾了十几次才搞准,那傻傻的、较真的劲头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可贵。

  14年之后转岗到工业科,这时候计算机已经替代算盘、计算器,一种全新的统计手段让我们欣喜、让我们忧,喜的是它极大地提高了统计生产力,加速了统计产品、成果的出笼,忧的是自己对这个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一窍不通,就感觉一夜之间被淘汰了、所学的知识用不上了,那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先学习怎样录入,怎样提高录入速度,尽量完成自己的工作量,不让自己的工作成为别人的负担。在工业科这个大集体中,我们相互配合、各取所长,尽管工作清苦,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但同事们在一起开心快乐,心里是甜的。之后又分别换岗至法规处、能源处、服务业处,每一次换岗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新知识的学习,新理念的接受是我们这些老统计人必须正视的新课题,过去的老本使不上劲儿了,新形势促使我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不至于在统计改革全面推进的历史时刻落伍。

  32年过去了,统计事业伴随共和国的强盛而不断壮大,统计参与决策的能力越来越强,统计数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的春天来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转眼间已年过半百,看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加入统计这个大家庭,仿佛又看到了我过去的影子,如今五十多岁的我依然战斗在统计业务第一线,报表、分析、培训指导仍是我的“主食”。有一次跟女儿网聊,我打字的速度让她惊讶,我毫不谦虚地说这是统计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没有这金刚钻,哪能揽这瓷器活儿呢。

  回顾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要做好一名统计人不容易,首先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统计的职业操守,毕竟统计是我们的饭碗啊,把饭碗搞砸是万万不能的;其次是要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本专业的业务骨干,实在感觉枯燥的时候,想想那些千辛万苦想考进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我们是否会因此增添一份幸福感、自豪感呢,因为在别人看来我们就是捧着“金饭碗”的人啊;三是要守得住清贫,统计部门是个纯服务部门,无任何审批权,你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着同一份的工作,内心如果没有强大的定力,注定你的人生会不快乐;四是要少计较个人得失,人活得精彩、干得成功、获得赏识固然是好事、喜事,但是每个人机遇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也不同,通过努力不断改变处境是人生的一种较高境界,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守着一份踏实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健康快乐地活着,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成功呢。

那些年我们的美好时光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服务业处 郭正宜]

[责编:徐林]

上一篇:赵嘉嘉:走进美丽关山 感受魅力乡村 下一篇:燕俊杰:一滴水珠 能折射太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