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辉:生活的守望
统计人的日子平淡而有规律,十年或五年一次的大型普查周期成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经历的骨架和支撑。炎炎六月,电视里南美迷人的海滩、风情万种的桑巴和各色球衣的球迷等与世界杯有关的画面慢慢多起来了,另一个周期--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在足球王国巴西又隆重登场了。这场豪门盛宴,既是绿茵好汉们展示才华的超级舞台,又是球迷朋友们聚首欢度的节日,而我,在认真剖析四风问题之余,结束一天的茫茫数海遨游,也可以静下心来看看球,找找年轻的感觉,燃烧激情和梦想。
凌晨四点,闹钟响起,一咕噜爬起来,打开电视机,五星巴西身着传统的黄色球衣开始了征战本届世界杯的历程。我端坐电视机前,睡眼惺松,眼帘前如隔着一层白纱,努力睁着、使劲揉着,都还看不清双方队员的球衣号码,只觉得电视机上,着红白和黄色球衣的球员象两块颜色在绿色底板上不停的流动,摆造各种有趣的形状。直到十多分钟了,巴西队将球碰进自家大门,解说大哥一句“球进了,进了,进了,进了!”,我才如醍醐灌顶,完全清醒过来。
初次接触足球,是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那时我还是一名高二的学生。陪语文课代表到老师家去送作业本,正碰上老师在观看前一天晚上阿根廷与喀麦隆的比赛录相,在他的挽留和耐心讲解下,稍稍熟悉了一些基本规则,对足球的力量美、悬念美和团队精神也有了初步的印象,记住了潘帕斯草原之鹰和非洲雄狮这些球队的绰号。放暑假了,回到乡下,电和有线电视都没有,对于农家孩子来说,割禾和插秧等农活才是正事,留给足球的只是一个朦胧的记忆。而四年后的美国世界杯,我见证了大学里浓郁的足球氛围。有电视机的地方就有球迷围坐,不管认不认识;有球赛的时候就有尖叫声,不管是凌晨还是半夜;我们凌晨观看德国和委瑞瑞拉的比赛,半夜为哈吉的40米吊门欢呼,那欢呼声震荡在学校教学楼的上空。后来的1998年,坐在参加工作后自己攒钱买的大屏幕电视机前看球。再后来到了2002年,看球时要调小声音怕吵着了宝贝女儿,顺便还要给她加盖被子。再后来就是2006年和2010年,发现自己有时会看着看着竟会在沙发上睡着了......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如同在时光绳索上打好的等长的结,把过往均地等分成小段,在不同的小段上绘就了杯赛上最耀眼的颜色和历久弥新的传奇,存储在记忆空间。还记得左脚会拉小提琴的苏克,阳光男孩卡卡,风之子卡尼吉亚,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外星人罗纳尔多,轰炸机克林斯曼......偶尔也会想起球星们踢球的精彩瞬间,以及和球友们灌啤酒、嗑瓜子、嚼鸡腿,打打闹闹的场景,多少生活情怀和快乐光阴,系满了时光这一绳索。 然而,世界杯注定是推陈出新、人才辈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欧文等追风少年技惊四座而一战成名,也有巴乔等无数绿茵老将黯然神伤而抱憾谢幕。然而,那又有什么呢?对于那些球星和我们这些球迷来说,难道不仅仅就是一种生活经历而已?
时光荏苒,匆匆又是四年,比赛的地点和赛场上的主角早已不是四年前,但不变的是世界杯赛场仍然星光闪耀,大力神杯依旧光彩夺目。当然,变化的还有我看球的方式和心境,不再习惯酒吧的喧嚣,而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在端坐于家中。不再搜集球员和球队的各种资料,纠结于支持某位球星或某支球队,谁踢得好就喜欢谁。不再因球兴奋或沮丧而睡不着,更不会摔打凳子砸电视机,往往看完就坦然入睡。不是吗?看的是比赛,享受的却是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下一个四年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收获,但可以肯定,就如四年一届的世界杯,绝对值得我们期待和守望!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罗玉辉]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