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统计文化

晏思:统计+

  小时候,记得和父亲一起去公社粮站交公粮,眨巴着眼睛看着父亲一袋一袋的扛着粮食放在大秤上,粮站叔叔秤一袋报一个数,旁边的粮站阿姨在一张单子上一个数一个数的记着,最后把数字加一下,递一张条子给父亲,我们就回家了。整个过程,阿姨最轻松,父亲最辛苦,但没有阿姨那张单子,就不行,因为那是交多少公粮的证明。多年后,高考结束填志愿时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父亲的告诫,公社粮站阿姨的一举一动时常在我的脑海浮现,于是我便选择了统计专业。这是我“统计+”的开始。

  走进大学教室,大学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然后填上了一些数字进去,然后把每一栏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就问我们:“这个表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数字不管是记在本了上还是记在单子上,仅仅还只是数字,如果通过+,如果通过表格,还真有不少用途。这是我对“统计+”的好奇。

  参加工作后,刚到乡政府,正逢人大代表选举,干部下乡带回了几十箱选票,因为我是大学生,领导便安排其他干部数选票,要我登记数字和加数字,我的“统计+”做得又快又好,领导说“我的算盘毒得鱼死”。几天后,领导安排我搞第四次人口普查,由于我的“统计+”做得好,获得了省先进,是当时乡政府所有干部中历年最高荣誉。第二年领导要我到财政所当会计,我心里十分忐忑,领导对我戏说:“当会计就是+钱”。一路上我喜欢和认真对待“统计+”,一路上我享受和受益着“统计+”。

  多年后,组织上看我是学统计的,又把我调回了统计队伍—望城区统计局。亲身体验着“统计+”带来的各种便捷,看着我们的统计员用PDA做经济普查的“统计+”,我欣慰社会进步了统计工作进步了;看着我们的统计员为了月报季报年报,牺牲了自己法定的节假日休息,同样“汗滴禾下土”式的勤恳工作。同时,感到公社粮站阿姨在我的心里更美了。看到统计成果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不由自主地为统计自豪;看到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统计,倍感统计责任更大了。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互联网+”便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行各业争相而出,不管那一行,只要搭上“互联网+”的车,就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得更快飞得更高,就连资本市场的股票,只要与“互联网+”挨边,都成了香脖脖。

  统计,虽然不仅仅是加,有减,也有乘除,但不容置疑,“互联网+”作用重大,“统计+”同样不可小觑。统计人把“统计+”做好,统计的翅膀就会更硬朗,飞的更远,统计的天空就会更湛蓝。

  [供稿:望城区统计局 晏思]

  [责编:徐林]

上一篇:傅莹:雷锋——我的航标 下一篇:傅莹:雷锋——我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