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雷锋——我的航标
18年前,入学第二年,我和小伙伴们一路欢声笑语来到雷锋纪念馆春游;18年后,工作第二年,我和统计局同事一起来到雷锋纪念馆,再次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18年时光流逝,我的笑声不再像当年那般稚嫩;18年积淀和多次扩建,雷锋纪念馆也不再是原来那般“简单”,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愈加全面愈加深入。
儿时的我,觉得雷锋叔叔特别高大,是一座丰碑,站得那么高,只能抬头仰视——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伟大贡献,都是我和同学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因此,只能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在心中深深缅怀。
如今再次来到雷锋纪念馆,或许是因为知道他的身高不及1.6米,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大了、工作了、能独自在社会上立足了,我总觉得,自己和他之间的距离不再那般遥远——他仍然是我们心中的引路明灯,但这次更像是老师、兄长!
去年,望城区统计局开展“雷锋式统计员”评选,选出了5名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基层统计员,以他们作为行业标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获得了全区统计工作者的广泛支持。为什么要在统计行业内评选“雷锋式统计员”?因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雷锋精神”对于统计工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统计工作的岗位上,我和身边的同事们都体验过遨游于这片数字浩海的艰辛,为了一张张报表的准时上报,为了一项项指标的收集、汇总、计算、核对;为了一篇篇分析材料中的准确数据,常常背负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工作压力。不理解的人认为统计数据水分大,笑称数据来源是“统计加估计”,但是统计人自己知道,每一项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精准数据是多么来之不易!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背后,凝结了从下到上,从基层到部门,从企业源头到统计单位多少统计工作者的汗和泪。
有时候面对工作中的不顺心,难免会忍不住吐槽两句,但统计路上,雷锋这座明亮的航标,指引着我、鼓舞着我。当年的他历经解放初期的苦难、饱尝亲人离世的艰辛,却能在逆境中立志,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当做好事被人笑称为“傻子”的时候,雷锋仍然坚持不求回报的付出,直到他的名字、他的精神、他的价值观被整个国家乃至世界赞颂——就像在沙漠中开出的星点小花,最终成为一片绿洲,谱写出生命的奇迹。所以,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一定要向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统计正名。
雷锋,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代精神模范,所走过的路必然是历经考验的。我是一名统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但也希望自己能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点不平凡的成绩。雷锋这盏明亮的航标,将一直指引我乘风破浪,自由地航行于这片浩瀚的数字海洋上!
[供稿:望城区统计局 傅莹]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