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数字,跳动的音符
从事统计工作12年了,手中经历的各类报表、各种数据不计其数,在数海中遨游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工作之余喜欢听听民乐打发时光,与二胡唢呐等国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若不是新任局长的一番关于“统计数据就象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的感慨,我这个准民乐发烧友,都不会把那一连串的统计数据与音乐符号挂起钩来。
局长是位写了长篇小说、出版过诗歌散文集的文艺中年,又长期在县市区和政府任职,经济管理和文艺创作都是行家里手。报到的第一天,在见面会上谈到,市委书记找他任前谈话时对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要把一行行统计数据当作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来看待……”局长继续说道:“0,1,2,……,7,8,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在有些人眼里,它呆板、枯燥、单调,没有生命;但在我看来,它是音符、是旋律、是奏章,它有生命,它能演绎人间的喜怒哀乐,它能唱响百姓的悲欢离合,更能展现时代的荣辱变迁。它变幻莫测,看似虚无缥缈,但它无穷的排列组合,通过微妙的加减乘除,却聚集着巨大的能量,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一席对统计数据生动的感悟,也让我这个从事统计工作12年的人得到了深深触动。是啊!把统计工作视为跳动的音符,是多么形象又美妙!
把数据当作灵动的音符,说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尼采说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一串串枯燥的数字,一张张冰冷的表格,在一个新近入行的统计人的眼中,却如同跳动在五线谱上的律动音符。那是对统计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这“音符”在“五线谱”上谱写着一首首奋进之歌的肯定,是对他们孜孜追求的艰辛、无私奉献的汗水和艰苦奋斗的风貌的肯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统计人员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统计为荣”。统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以岗为乐,把统计工作为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统计人员乐于奉献,甘于寂寞和清贫,在平凡的统计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不断陶冶情操。
把数据当作灵动的音符,说的是一项工作制度。一首乐曲靠一个个音符来谱写,但动不动听、感不感人,还要看串起音符的强弱、节奏、旋律等是否遵循了基本作曲理论和规律。统计工作说到底是一项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科学。也就是说,统计工作必须坚持以满意最高目标,用统计数字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统计工作不仅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而且要为社会各界公众服务;不仅要让各级领导满意,更要让广大群众满意。因此必须做到:一要坚持“数”问于民,夯实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基础。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数于民,才能保证数据采集的规范性、真实性,有效防止统计数据失真。二要坚持“数”公于民,在公开中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的统计指标数据,都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平台,让社会公众和评价对象知情,主动接受监督。同时要根据群众的建议和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三要坚持“数”利于民,让群众从统计数据中得到实惠。加快发展,创造政绩,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百姓。如果统计数据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却下来了,那就毫无政绩可言。政绩靠数据来反映,群众得了实惠没有、得了多少实惠,同样要用统计数据来体现。
把数据当作灵动的音符,说的是一门生活艺术。甘于平庸,习惯寂寞,乐于服务,无私奉献是统计人的品格,统计人曾无数次为有如此品格而欣慰和自豪,但统计工作时间长了,也会感到环境单调和工作色彩单一。面对年年岁岁调查、填表、审核、上报,机械平淡的生活,我们得有一颗追求快乐的童心。有人说,世间有两种力量是无法比拟的,一种是爱,另一种就是音乐。当灵魂被感动时,我们第一个欲望就是想歌唱。唱出心里的那份快乐之情,唱出那不可言说的情绪。这快乐就像是大海那层层的波涛,一起一伏的涌入心间,激起心的浪花。林语堂说:“人生的意义是这样的:人是一切事物和活动的中心,人生的目的与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而活着就要快乐,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乐。”也就是说生活的享受在于一种态度。选择了统计,就选择了统计数据谱写的乐曲。
如今,“我把数字当音符”已经成为大多数郴州统计人的一种情怀,一种对统计工作深深眷恋的情怀,一种为统计发展无怨无悔的情怀,一种为统计事业奉献毕生的情怀。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黄涛]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