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从0到1的统计人生
近日,在出版社任编辑的闺蜜给我介绍了一本由她编辑出版的书《从0到1》,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这本书的作者是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 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读者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虽然这本书是关于经商的,但也是一本心灵鸡汤。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书中提及的从1到N的复制。而在如今的社会上,普遍的模式都是从1到N,因为复制是最简单的,而从0到1,则需要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要有创新的精神,才能做到从0到1,即通俗所说的从量变到质变,而不是单纯量的增加。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同样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联想到自己,于生活,我的角色是妻子和母亲。还记得一年前初为人母的紧张和不安,到现在的从容和淡定。面对孩子的哭闹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再是六神无主,而是从容应对。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自己对孩子的爱,因为爱而去改变和学习,学习如何哄孩子,怎样喂奶,换尿布,做辅食,学习基本的儿科知识。我从0到1,由一张白纸,一点一滴的写满我的育儿故事。于工作,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统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坚信只要坚持,善于实践,勇于创新,也能实现自己在统计领域“从0到1”的跨越。加入统计大家庭还不到2年的时间,于统计,我还是个新手。2014年,我通过省考考入了市统计局,被分配到工业统计科任职。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的是工业统计的效益报表,这个报表是每个月报送一次,效益报表的指标很多,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虽然以前大学的时候有学过基本的会计知识,但也只是一知半解。在报送报表的时候,除了要学会联网直报的基本操作,在报送过程中还要审核和汇总数据,确保数据质量,因此,对效益指标的各项解释以及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了然于心。于是,在工作之余,我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把所有指标的涵义都弄懂搞透,这样才能在审核报表的时候看出问题,才能准确的指导企业报送报表,才能保证报表的数据质量,才能有力的分析汇总数据。随着接触的报表越来越多,对统计也越来越了解,首先这就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从有经验的同事,领导那里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再在日常的工作中累积经验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就是从0到1,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统计人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数据的海洋里破浪前行。
在一代又一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统计从最原始的数据收集,手工抄录,到如今的联网直报;我们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创新,以大数据利用为引擎,奏响创新号角;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顺势而为,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搜集能力、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统计的从0到1。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工业科 朱海英]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