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锐意改革促发展 工业经济铸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0-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乘风破浪,潮涌三湘,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湖南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扩大开放,推动了湖南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优化明显,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力量。

  一、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南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工业经济总量连续跨上了几个标志性的台阶。全省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51.94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1879.94亿元,增长8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5%。其中,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50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1千亿元用了21年时间;从1千亿元到2千亿元用了6年时间;此后8年进入发展快车道,增加值平均每年增加近1千亿元,2013年超过1万亿元大关;“十二五”以来,工业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增速保持在平稳较快的发展区间,工业经济调速不减势,经济总量稳步扩大。

   

  (二)工业增速由快到稳,助推经济合理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工业增长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波动周期,第一周期是1978-1981年,增速呈大幅下降的态势;第二周期是1981-1989年,工业增加值一路上扬,中间有小幅波动,在1988年达到峰值(15.3%),随后的1989年急速下跌至谷底,增速仅为3.0%;第三周期是1989-1999年,1993年达到封顶(20.0%),1999年跌入谷底(9.0%);第四个周期为1999-2008年,工业经济在10%以上的增速上运行,2005年出现一个小的调整,在2007年达到峰值19.8%;第五个周期为2008年至今,2008-2010年工业增加值增幅大幅提升,在2010年达到峰值的21.2%,随后随着供需矛盾的不断凸显,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高位换挡,总体增速逐渐回落,但回落幅度逐步收窄,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趋稳的态势。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长7.0%,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企稳回升态势初显。

   

  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经济体量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197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3%,到2012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2.2%。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从2013年开始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下降,到2017年比重降为35.0%,这个过程与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过程基本吻合。2017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3%,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三)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工业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推动了全省工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企业数量的显著增长。1978年,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6419个1,1997年达到22919个,到2013年湖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时,全省工业企业增至72252个,是1978年的4.4倍,年均新增工业企业千余家。2017年底,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5275个,比1998年的4554个增长2.4倍,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工业的3大门类、38个大类行业、189个中类行业、472个小类行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采矿企业868个,制造业企业13923个,电气、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484个。

  (四)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优势产品影响突出。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涌入工业生产中,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统计产品中,钢材2210.15万吨,比1978年增长34.4倍,年均增长9.2%;发电量1349.20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13.4倍,年均增长6.7%;汽车67.13万辆,增长6522.5倍,年均增长24.6%;十种有色金属205.62万吨,增长11.3倍,年均增长6.2%;机制纸及纸板402.28万吨,增长19.8倍,年均增长7.7%;卷烟1678.04亿支,增长28.1倍,年均增长8.7%;水泥11920.40万吨,增长33.6倍,年均增长9.2%。其中,罐头、卷烟、采矿专用设备、合成橡胶、十种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及以上,优势地位明显。

  (五)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支柱产业活力十足。改革开放40年来,受湖南产业发展政策的逐步推进、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省特色的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也出现更替和洗牌,行业发展百花齐放,传统和新兴产业各显神通。1978年湖南纺织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粮油工业和化肥农药工业五大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2%。到2017年,行业增加值占比在5%及以上的支柱行业发展扩充到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八大行业,八大支柱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3.4%,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二、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彰显成效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产业结构逐渐向中高端迈进,工业经济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

  (一)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全省出台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1978年,湖南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5.0%,集体工业占25.0%,工业是公有制的天下。到201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24.4%,集体资本占2.1%,个人资本占25.7%,港澳台资本占1.5%,外商占资本3.0%,形成国有资本占据主要地位,集体、个人、港澳台和外商资本共同发展的格局。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共计14250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93.3%,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6.2%。其中,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2.5%和17.1%,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高出4.8个和9.4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一是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总体规模快速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1978年,全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9%,到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1.2%,制造业的整体规模近万亿元大关。其中,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湖南工业制造一张金名片。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更是行业内的领头兵。二是两高产业发展向好。全省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高端化进一步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12年,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6%和7.5%,到2017年,高加工度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8.0%和11.3%。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发展较快,是2017年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七大行业,对规模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8%、15.0%、10.8%、7.0%、5.8%、5.8%和4.7%。三是高耗能行业发展趋缓。湖南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在稳步下降,远低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2008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9.9%,同比增长10.8%。201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0.3%,同比增长1.8%,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低5.5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负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不到1%,仅增长0.1%和0.5%。

  (三)企业规模结构逐步优化。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全省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通过努力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规模壮大、活力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规模及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1978-1997年,乡及乡以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均实现产值由78.59万元增加到759.45万元;1998年-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实现产值由2827.03万元增加到27250.26万元。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2444个,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6.0%,拥有资产17889.3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75.5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0.1%,大中型企业引领作用明显,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扩大。

  三、工业运行效益不断提升 

  四十年来,湖南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为建设美丽富饶新湖南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从总量来看,1978年,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15亿元,到2017年,利润总额增至1930.89亿元;从平均水平来看,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实现利润1264.09万元,比1978年增长145.8倍。工业是财税增收的主力军,在财税增收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税金由1978年的10.33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51.46亿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5.2%;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456.96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1.9%,比1998年的148.84亿元增长8.8倍,年均增长12.1%。

  (二)民生保障能力增强。工业是增加就业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38.08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300万人;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325.90万人,比1998年增加139.35万人。就业人员收入也在稳步提高,2017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分别为47779元、59160元和40186元,而1998年,三大门类的国有经济单位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311元、4677元和9160元。

  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求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逐渐成为了全省工业发展的主线。

  (一)集约发展取得新成效。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聚集效应逐年提高,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拥有规模工业企业8573家,是2006年的6.7倍,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6.1%,比2006年提高42.2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610.17亿元,是2006年的15.6倍,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9.7%,比2006年提高46.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30.89亿元,是2006年的21.5倍,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0.2%,比2006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二)绿色发展获得新进展。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用能总量和能耗增速控制较好。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9%,降幅比2006年高0.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一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较好。2017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040.46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减少1962.50万吨标准煤。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品种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比重增加。按标准量计算,湖南规模工业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合计的比重为10.8%,比2006年提高3.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为1.8%,比2006年提高近1.8个百分点。三是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回收利用量为578.00万吨标煤,比2006年增长近10倍。

  (三)创新发展收获新成果。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湖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2017年,全省工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8049项,占全部授权专利量的47.6%,比2006年提高25.0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612.08亿元,是2006年的10.8倍,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5.9%,比2006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8%,比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四)产业培育创造新动能。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度重视培育本地优势和支柱产业,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不断增强湖南工业的区域竞争力。从1978年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等5大支柱产业,到近年来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培育是全省工业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保障。轨道交通。近年来,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智造”的湖南名片和优势产业的代表。2017年,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14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湖南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全国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9%,优势地位明显。工程机械。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为领头军的工程机械湘军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成为产品品种门类最齐全、知名企业聚集数量最多,集中度最高的产业集群。2017年,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15.86亿元,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8%,比2012年低3.1个百分点,但随着市场需求回暖、“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迎来了寒冬后的春风。电子信息制造。受益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换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湖南工业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行业总规模不断壮大,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提升。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4.70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7%,比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汽车制造。随着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比亚迪、吉利、广汽三菱等大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湖南的落户,汽车制造产业在改革开放40年间逐步发展壮大,初具规模,现在已成为湖南的新兴支柱产业。2017年,汽车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3.50亿元,是2012年的2.6倍;汽车制造业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8%,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新材料。原材料工业是湖南传统的特色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新材料行业成为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新动力。2017年,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8%,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的产值分别占新材料行业的45.4%、19.7%和12.6%,是新材料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我们将满怀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梦想,乘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大踏步迈向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注1:规模工业统计口径:1998年及以前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9-2004年为全部国有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2005-2010年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2011年以后调整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承办:工业统计处
执笔:陈    思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