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开放平台不断完善 外经外贸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0-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明显增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果丰硕。

  一、开放平台不断完善

  40年来,湖南开放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对外通道日益畅通。

  (一)招商引资机构应运而生

  1993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当年湖南省招商局正式成立,同时建立了由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招商项目联合开发和外资企业联合会审机制,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和外资统计制度。这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湖南招商引资新体制正式确立。2000年,湖南省招商局相关职能并入省外经贸厅。2004年,湖南省商务厅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对外加挂湖南省招商合作局牌子。机构的成立,在经济体制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对湖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顺应了开放发展的需要,使湖南利用外资工作,从小规模、单项目引进,到促进产业项目形成,从单纯生产产业,向商贸服务、高端研发等领域不断扩展。

  (二)国家级平台陆续搭建

  各类园区有效引导了产业集聚,是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仓储、物流、货物集散的主要平台。2011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准,成为中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这是推动长沙在更高起点上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9月,全省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41个,国家级园区21个,占14.9%。其中国家级经开区8个:分别是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湘潭经开区、岳阳经开区、常德经开区、娄底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8个:分别是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衡阳高新区、常德高新区、益阳高新区、郴州高新区、怀化高新区;国家级综保区5个:分别是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湘潭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郴州综合保税区。

  (三)通关口岸逐步开通

  全省相继开通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口岸,通关口岸数量居中西部前列。形成了省电子口岸;长沙、郴州、怀化、娄底、株洲等铁路口岸;衡阳、湘潭、永州、湘西等公路口岸;长沙、张家界等航空口岸;岳阳、长沙、常德等水运口岸。铁路口岸开通了长沙至欧洲、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至广东、上海等地五定班列(轮)线路;水运口岸开通了岳阳至香港直航和至东盟的接力航班;航空口岸开通了长沙、张家界至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或地区航线。长沙航空口岸实施部分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从2014年开始,湖南申报获批进口口岸9个。其中,长沙的进口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药品指定口岸;岳阳的进口粮食、肉类、固体废物、汽车整车指定口岸;张家界的进口水果指定口岸。湖南依托口岸开放平台,大力拓展国际客货运输大通道。航空口岸开通了7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进出境人次连续11年保持中西部领先。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一)对外贸易总量实现新跨越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外贸发展由调拨出口进入自营出口时期,对外贸易逐年增长。1991年,湖南进出口总值突破10亿美元(13.75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7.6倍;其中出口10.17亿美元,占总额的74.0%。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湖南把“开放带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贸易总量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历史新跨越。2008年,达125.66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12年突破200亿美元。2014年突破300亿美元。1978-2017年湖南进出口总额累计2914.46亿美元,年均增长14.9%。其中:出口1836.04亿美元,年均增长14.2%;进口1078.42亿美元,年均增长17.1%。

  2017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36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3%,增速居全国第四位、中部首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进口128.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4%。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7.2%;其中出口依存度由1978年的1.5%上升到2017年的4.6%。

  (二)进出口结构趋于优化

  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2017年一般贸易完成进出口额25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69.7%;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额10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6%,占全省的28.8%。从产品结构来看,2017年全省高技术及优势产业主要产品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音箱、手机面板、轨道机车、鞋类、陶瓷、服装等主要出口产品分别完成12.87亿美元、10.38亿元、2.24亿美元、10.24亿美元、5.91亿美元、14.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2%、49.6%、11.8%、26.9%、36.3%、27.0%。集成电路、肉类、乳品、铁矿砂等资源性产品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分别实现进出口额10.92亿美元、2.46亿美元、2.47亿美元、1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45.4%、212.4%、86.5%、46.5%。

  (三)外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2017年,湖南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100家,比2008年增加2211家,增长1.2倍。其中:进出口1亿美元以上企业49家;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504家。

  随着湖南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到外贸中来、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1993年湖南外贸中,国有企业还是绝对主力,占全部进出口贸易的81.8%,其中出口占96.2%,进口占54.2%,到2008年,国有企业在外贸中的比重下降为40.8%,出口、进口比重分别降为38.4%和45.7%。而在这期间,私营企业快速发展,从1993年的11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2.4亿美元,猛增了4万多倍,在外贸中的份额也从1993年的不足0.01%上升到2008年的41.7%,其中出口更是占到46.2%,已经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湖南外贸的主力军,并且涌现出一批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博大钢铁等为代表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2017年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22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63.6%;国有企业完成进出口额48.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13.5%;三资企业完成进口额8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22.8%。

  (四)“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快速成长

  2017年,湖南与各主要市场、重点贸易伙伴国家进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全年与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分别实现进出口56.69亿美元、43.29亿美元、45.75亿美元、40.32亿美元、17.8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4%、20.7%、36.0%、47.4%、38.1%。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湖南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全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87.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占湖南进出口总量的24.1%;在非洲市场实现进出口额20.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4%。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湖南认真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对接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民营 500 强企业,鼓励、引导、推动湘商回湘投资创业,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发展,外商投资呈现出速度加快、地域拓宽、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外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增强。

  (一)引资规模成倍增长

  1982年,随着国门逐渐打开,试探性的国际资本开始流入湖南。1983年,第一家外资企业粤湘强丰有限公司(泰国)开工建设,投资额26万美元,这是湖南引进外资的起点。198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受思想解放和政策开放的双重推动,湖南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局面,并掀起了利用外资的新高潮。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的26万美元跃升至1992年的1.29亿美元,增长496倍。此后,湖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总量成倍增长,200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10.31亿美元);2010年突破50亿美元(51.84亿美元);2014年跨越100亿美元(102.66亿美元)。2017年突破140亿美元(144.75亿美元)。1983-2017年,湖南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37.9%。截至2017年底,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93家。

  (二)外资来源地域和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40年来,外资来源地域不断拓宽,实现了以港澳台地区、欧美等国家为主,向全球拓展的格局。2008-2017年,湖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香港地区投资537.0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4.2%;台湾地区投资59.28亿美元,占7.1%;维尔京群岛投资37.66亿美元,占4.5%;日本投资22.95亿美元,占2.7%;美国投资21.48亿美元,占2.6%;德国投资20.39亿美元,占2.4%;新加坡投资16.28亿美元,占1.9%;卢森堡投资7.12亿美元,占0.9%;中国澳门投资5.98亿美元,占0.7%;韩国投资5.82亿美元,占0.7%;英国投资5.64亿美元,占0.7%;意大利投资4.79亿美元,占0.6%;加拿大投资4.39亿美元,占0.5%;马来西亚投资4.21亿美元, 占0.5%;澳大利亚投资4.00亿美元, 占0.5%;泰国投资1.12亿美元,占0.1%。

  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以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部分投向基础设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2008-201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541.5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3.7%;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投资81.89亿美元,占9.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8.08亿美元,占6.8%;农林牧渔业投资43.95亿美元,占5.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34.47亿美元,占4.1%;金融业投资19.92亿美元,占2.3%;建筑业投资15.97亿美元,占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3.71亿美元,占1.6%;采掘业投资9.60亿美元,占1.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3.33亿美元,占0.4%。

  (三)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一是珠三角外资内移特征明显。2008-2017年,“长株潭”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71.6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5.4%;湘南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31.2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7.2%;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5.33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1.2%;大湘西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5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2%。其中湘南地区招商引资占比提升较快,成为承接外资梯度转移的主要区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8年的10.07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40.79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25.1%上升到28.2%,提高3.1个百分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8年的3.95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18.28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9.9%上升到12.6%,提高2.7个百分点。

  二是“引大引强”意识强化。近年来,湖南越来越受到外资企业的青睐,大项目纷纷在湖南落户。2017年湖南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通过省级经贸活动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5个,投资总额611.3亿元,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93家。2017年,全省新设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32个,实际到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8个,金额为55093.6万美元,其中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长沙宜家购物中心有限公司(1.42亿美元)、湖南三一重能有限公司(1.11亿美元)。

  四、对外合作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前,湖南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基本上以援外为中心展开。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湖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拓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援外、受援、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优质企业跨国并购、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一)境外投资方兴未艾

  湖南境外投资从2000年开始起步,近年来全省境外投资在规模和领域方面均取得较快进展。截至2017年12月底,经商务部门核准(备案)的湖南境外投资企业达1440家,比2008年底增加1234家,增长6倍;累计境外合同投资额224.55亿美元,比2008年底增长17.5倍;中方合同投资额158.78亿美元,比2008年底增长22.6倍。涉及9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量居中部六省第一,全国第十。投资领域已从服装加工逐步扩展到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和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涉及行业有制造业、软件设计开发、采矿冶炼、农业开发、种植、养殖、饲料生产、造纸、酿酒、餐饮、服装生产以及影视制作、医疗保健、综合贸易等,门类较齐全。

  2017年,湖南共核准境外企业92家,比2008年增加31家,增长50.8%;对外合同投资23.54亿美元,增长3.9倍;中方合同投资20.07亿美元,增长8.8倍。优质企业跨国并购步伐加快。2017年,湖南共发生各类跨国并购20起,中方投资16.03亿美元。并获取了一批优质技术资源,为湖南产业升级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2017年新增的 “走出去”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走出去”有效扩展了市场,延伸了产业链。其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全年新增的92家对外投资企业中,90家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8%。

  (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扩大

  1979年,中建湖南分公司以提供成套劳务的方式,承建了中建总公司在也门承包的国家广播电视大楼的施工任务,是湖南第一个对外承包项目。1980年10月,省交通厅与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合作,参加卢旺达基加利至卢汉热里公路工程投标,力挫其它6家外国公司,以43亿卢法郎(合4600万美元)的价格中标,步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此后,省水利水电厅、农业厅、轻工厅、二轻局、建材局、中建五局、中冶三公司、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相继开展对外承包业务。湖南外经队伍不断壮大、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8-2017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累计合同金额375.38亿美元,年均增长13.3%;实现营业额320.18亿美元,年均增长23.5%。在外经营权主要涉及建筑、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化工、工程设计监理、出口贸易、服装生产、农业研发、资源性项目开发、资本运营等领域。

  (三)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湖南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外派劳务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外派行业日趋多样化,市场逐步多元化。从事行业涉及制造业及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建设、设计咨询、农林牧渔业等;劳务输出工种由缝纫工、厨师等初级劳务向白领管理人员过渡,亚洲市场优势明显。2008-2017年,累计派出劳务人员56.10万人次,年均增长17.6%,2017年末在外人数突破16.47万人。2017年,湖南围绕对外劳务输出精准扶贫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输送贫困地区劳务人员,初步形成了面向澳门、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高端劳务外派重点市场。据统计,2017年共派出贫困地区劳务人员24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168人。

  改革开放40年来,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成果令人振奋。而今,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全省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进一步打通对外开放通道,拓展多层次发展空间。未来的三湘大地,必将是一片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适宜投资兴业的沃土。

承办:贸易外经统计处
执笔:贺淑贞    段嘉欣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