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开局总体平稳 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挑战,全省工业经济开局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工业生产增速较上年同期继续回落,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必须客观认识。当前,随着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一些行业供需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产品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但国际环境中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困难,必须全面认识、清醒对待。下阶段,必须进一步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以创造更加宽松和优良的发展环境为抓手,继续加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继续加快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在发展中调结构、谋转型,推动全省工业稳中向好发展。

  一、生产运行下行压力较大

  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3月份增长6.3%。一季度增幅比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减缓1.8个和1.6个百分点。从2008年以来的全省规模工业同期增速看,2008年一季度增速为11.5%,2010年提升至27.4%的高点,随后逐年回落,但回落幅度趋于收窄,今年一季度增速为200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一)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其他类型企业生产收缩

  分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高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略低0.1个百分点,与上年全年持平;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7.1%、3.6%和4.2%,生产整体呈收缩状态。

  (二)工业三大门类增速有升有降,制造业担当增长主力

  分三大门类看,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6.5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升10.1个百分点,初显触底回稳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而上年同期增长3.1%、全年增长0.3%,工业经济下行以及结构调整对电力需求影响明显;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2.4个和1.9个百分点,但仍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是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

  1.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增幅比全省规模工业和制造业增速分别高3.9个和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从主要构成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25.1%,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快16.3个和12个百分点,是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最突出的行业之一,其增长贡献率为13.0%,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回升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快11.7个和8.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8.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制造保持稳步发展,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2.2%,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3个和0.4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前几年规模不断收缩、增长基数有缩小,今年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0.4%,较上年同期增速(-5.2%)回升,与上年全年增速持平;电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随着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骨干企业增长压力加大,一季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虽然快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但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增幅分别回落20.7个和6.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少拉动1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减情况

行业

3月份增加值增速(%

3月份增速较1-2月增减百分点(个)

一季度增加值增速(%

一季度增速较2015年增减百分点(个)

制造业

7.1

0.5

6.8

-1.9

  装备制造业

6.9

-5.2

10.1

1.4

   金属制品

6.6

-8.9

12.4

3.5

   通用设备

11.0

-2.9

12.8

8.1

   专用设备

-1.7

-3.7

0.4

0.0

   汽车制造

21.4

-6.0

25.1

12.0

   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

-8.3

-11.9

-1.0

-12.6

   电气机械

8.8

-5.4

12.2

-1.0

   电子设备

8.8

-2.0

10.1

-6.4

   仪器仪表

8.6

-0.6

9.0

19.7

  2.高耗能制造业稳定发展。高耗能制造业主要涵盖原材料加工业。得益于生产技术改造和新材料产业良好发展,高耗能制造业总体增长比较稳定。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高耗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快于全省规模工业和制造业,比上年全年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从主要构成行业看,化工、建材(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增长比较稳定,增加值分别增长7.8%、9.7%和11.7%,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8%、11.9%和13.6%,分别拉动增长0.6个、0.7个和0.9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发展有所回稳,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均有提升;石油加工行业受计划制约,发展波动比较大,增加值同比下降3.7%,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增速均有明显下滑。

全省规模工业高耗能制造业增加值增减情况

行业

3月份增加值增速(%

3月份增速较1-2月增减百分点(个)

一季度增加值增速(%

一季度增速较2015年增减百分点(个)

六大高耗能行业

5.6

-1.8

6.7

-0.3

  高耗能制造业

6.6

-3.0

8.6

0.5

    石油加工

-16.4

-18.5

-3.7

-16.9

    化工

5.5

-3.7

7.8

-0.1

    建材

9.2

-0.8

9.7

2.6

    钢铁

0.6

-4.6

3.6

1.5

    有色

10.3

-2.2

11.7

0.1

* 电力

-1.8

4.4

-4.8

-4.0

  3.主要消费品制造业低速增长。一季度,受烟草制品业生产下降影响,全省主要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低于制造业和全省规模工业平均增速水平,比上年全年增速下滑7.2个百分点,但不乏亮点。从主要构成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家具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医药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0%、9.5%、9.8%、11.4%和11.1%,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7个、0.2个、0.1个、0.1个和0.3个百分点。受行业发展规律和消费环境制约,烟草制品业扩张步伐受阻,增加值同比下降7.4%,虽然降幅较1—2月收窄9.7个百分点,但仍拉低全省规模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另外,纺织服装服饰、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增加值同比下降。

全省规模工业主要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减情况

行业

3月份增加值增速(%

3月份增速较1-2月增减百分点(个)

一季度增加值增速(%

一季度增速较2015年增减百分点(个)

制造业

7.1

0.5

6.8

-1.9

  主要消费品制造业

7.9

8.2

2.9

-7.2

    农副食品加工

7.5

-2.4

9.0

-0.2

    食品制造

7.0

-3.8

9.5

-3.1

    酒、饮料、茶制造

5.5

-0.3

5.7

-3.3

    烟草

25.3

42.4

-7.4

-13.5

    纺织

5.4

-1.1

6.1

-2.5

    纺织服装服饰

-12.5

-4.5

-9.7

-14.9

    皮革毛皮羽毛制品和制鞋

4.8

-4.9

7.9

-1.7

    家具

9.2

-1.0

9.8

-2.4

    造纸和纸制品

3.0

-1.2

3.8

-6.9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6.0

-8.3

11.4

-7.5

    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

-12.0

-11.6

-4.8

-45.9

    医药

7.6

-5.5

11.1

-5.3

    化学纤维制造

3.4

2.2

2.0

-4.4

  (三)市州工业增速下行压力普遍较大

  一季度,长沙、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7.2%,其他市州的增速在7%以下。市州规模工业增速与上年同期比,岳阳、张家界、娄底不同程度回升,其他市州均不同程度回落,显示市州工业增速下行压力普遍较大。

  二、经营效益小幅增长

  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14.35亿元,同比增长6.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为212.58亿元,增长1.4%。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实现利润156.03亿元,同比增长7.0%,总额占全省规模工业的73.4%;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实现利润30.69亿元和7.8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9.2%和41.1%。按企业规模分,中小型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121.74亿元,增长14.6%;中型企业实现利润51.26亿元,增长5.6%;大型企业实现利润28.95亿元,同比减少34.9%,降幅比2015年全年扩大11.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大类行业盈利状况分化较明显。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盈利,3个亏损。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52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23.02亿元,增长19.2%,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8.79亿元,增长17.7%,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3.79亿元,拉低规模工业利润增速3.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1.73亿元,下降31.5%,拉低规模工业利润增速2.5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实现利润29.40亿元,下降8.6%,拉低规模工业利润增速1.3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一)工业结构向中高端买进。一季度,在全省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和9.8%,增长速度明显领先于制造业和全部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其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5.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反映工业向中高端升级和转型发展的产品增势较好。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41.4%,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增长20.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9.6%,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36.6%,工业机器人增长26.9%,新能源汽车增长3.5倍,光缆增长30.1%。

  (二)集聚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从区域集聚发展看,一季度,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省级工业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幅比全省规模工业高2.4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9.6%,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长株潭城市群规模工业增速领先全省,其中长沙的增速居各市州第一位,株洲、湘潭的增速并列第三位,长株潭城市群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49.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从产业集群看,电子、汽车、医药等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集群效应提升。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8%、3.9%和3.0%,分别比四年前同期水平提高3.5个、1.8个和1个百分点。

  (三)非公有制经济活力较足。一季度,在全省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与国有、集体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形成明显反差,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3.3%,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是非公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加值增长速度也快速于全部规模工业。一季度,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1.5%。

  (四)创新发展力度较大。顺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明显。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8.2%,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6.0%,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

  四、面临困难仍较突出

  (一)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今年以来,工业品出厂综合价格环比逐步企稳并略有上涨,其中钢铁、有色类产品价格环比上涨比较明显,但价格同比仍有不小幅度下跌,与历史比仍在低位运行,显示工业品市场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显示,螺纹钢(Φ16-25mm,HRB400)3月下旬均价比2015年底每吨约上涨500元,但比2014年底每吨约低400元;电解铜(1#)3月下旬均价比2015年底每吨约上涨1400多元,但比2014年底每吨约低8000多元。产品价格总体较低迷、供需矛盾较突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多重影响,一是企业的盈利压力较大,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订单不足。1-2月,全省经营亏损的规模工业企业1393家,占全部企业数的10%;盈利额在10万元以内的企业108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7.8%。某硬质合金企业反映,由于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订单明显不足,经营十分困难。

  (二)多重不利因素齐制约,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大。产能发挥不足、市场开拓困难、资金状况偏紧等因素,均影响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增加经营压力。一些企业发映,由于订单不足,产能发挥水平偏低,而生产固定费用开支不可同步减少,使得企业主营成本负担压力大。1—2月,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2%,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1.1个百分点,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担负主营成本82元,同比约增加1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居高不下,1-2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销售费用139.79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2.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开支206.44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状况整体欠佳,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和支付能力降低,增加了融资成本和资金结算成本。在融资成本方面,1—2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财务费用支出65.56亿元,同比增长6.1%;在资金结算方面,不少企业反映,企业收到的承兑票据比例较高,在增加了资金变现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回笼速度减慢。1—2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24.01亿元,同比增长8.7%。

  (三)过剩产能“瘦身”面临居多困难。钢铁、煤炭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领域。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问题和困难更加凸显。一是化解债务压力大。1-2月,全省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负债率达74.6%,不仅远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同比还上升了2.9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负债率为41.4%,同比上升了3.1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压力增加。在去产能、去僵尸企业的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压力较大。1-2月,全省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平均用工人数同比下降4.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下降12.1%。三是经营困难。1-2月,全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亏损总额增长455.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总额增长100.0%。

  五、几点建议

  一是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坚定不移去产能。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下的政府调控作用,按照国家要求,主动压减产能,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优势产能。通过配套相关政策,完善并购金融工具,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尽可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另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推动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扩大内需,激发消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行业指导和监测。在积极稳妥推进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的同时,要重点加强部分优势行业分类指导和监测预警工作。既要推进烟草、食品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创新发展,又要助推汽车、医药、电子等新兴优势产业的稳定增长。要鼓励烟草、食品企业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体系,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要落实扶持优惠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目前,全省汽车制造业快速增长,但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在全国汽车制造业整体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要加大对汽车行业的监测力度,避免整个行业出现较大波动,同时还要加大对整个产业链的扶持,形成整车、零部件和研发等抱团发展的规模效应;鼓励医药企业加大对中高端药品的研发,提高生物医药的比重,着力推动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在全国知名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面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压力加大的现状,着力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中高端电子产业项目,促进湖南省电子行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破解企业发展困局。跟踪落实好国家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湖南将密切跟踪中央提出的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组合拳”,及时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尽快按时落地,见到成效;金融机构要以实体经济的走向为风向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合理地确定信贷资金投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是发挥湖南工业特色。全面实施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围绕制造强省建设确定的12个重点领域,分产业制定政策措施,充分激发湖南具有优势、特色和潜力的产业发展活力,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出拳头品种、锤炼一流品质、创建名优品牌,全面提升湖南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承办:工业统计处
执笔:张吉世 陈  思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上一篇: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开启湖南工业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转方式调结构助推湖南经济新常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