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新常态下长沙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不断转化;在动力转换期,老动力减弱、新动力不足问题显现,长沙与全国一样经济增速出现放缓。

  一、2014年长沙“三驾马车”基本情况

  2014年,长沙市需求结构总体来看更趋均衡,主要体现在消费、投资增速差距缩小,外向经济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均衡。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4个百分点,较上年缩小0.6个百分点;外需拉动有所增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9%,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稳中趋缓。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下,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新常态。近年来,长沙投资增速总体呈现回落态势,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2013年回落2.5个百分点,比2010年回落12.4个百分点。最显著的特征是民间投资活力不断释放和房地产投资有所降温,2014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80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70.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0.50亿元,增长13.6%,由前些年30%左右的增速逐步回落至13.6%。

  二是消费总体平稳。全市消费增速总体平稳,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与2013年比较略有回落。2014年,全市汽车、石油、中西药、食品类等主要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3.1%、17.8%、15.3%和19.0%,但总体来看汽车和石油类商品消费有所降温。网络消费大幅增长,从商品销售形式看,互联网商品销售较快发展,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72%。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报刊杂志、化妆品等商品零售额增速领先,分别增长23.5%、22.1%、16.9%和15.4%。

  三是外贸快速增长。2014年,长沙进出口总额保持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7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增幅提升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其中,进口额538.48亿元,增长41.0%,增幅提升21.8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变化,呈现自主产品出口提升、出口效率提高的新气象,表明长沙在外贸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取得新特点。2014年,长沙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7%,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22.9个百分点。

  二、近年来传统增长动力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长沙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减弱,科技、创新、消费等新动力正在逐步成长,发展动力转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长沙发展“新常态”。

  (一)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弱化。支撑长沙经济30多年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供求关系日益趋紧。长沙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型城市,无油无气,缺煤少电, 2014年全市用电量达227.49亿千瓦时,发电量56.94亿千瓦时,缺口为170.55亿千瓦时,缺口比2013年扩大6.3亿千瓦时,呈现扩大趋势。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土地稀缺性愈加凸显,土地成本随之上升。当前,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长沙逐渐步入老年型社会的行列,2014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6.7%,较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2.8%下降到2014年的68.6%。

  (二)投资拉动能力持续减弱。近年来,随着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投资增速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4.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8.9%,“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21.2%。新世纪以来,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点是2004年的38.9%,2010年以后逐年回落,2014年投资增长放缓更为明显,从以往的20%以上甚至30%以上的增速回落至18.3%,为新世纪以来年度最低增速。投资在高基数上增速逐步回落,而依靠投资量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越来越难以为继。

  (三)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升。目前,长沙经济仍处于投资驱动型阶段,2001-2014年长沙投资弹性系数(GDP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比)波动不大,基本保持在[0.4,0.6]这个区间,2014年为0.57,平均值为0.5,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当前,长沙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0%左右,全省和全国分别达50%左右,南京和成都分别为48.5%和42.5%,长沙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同时,消费并未接过投资的接力棒,2000年以来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高点是2008年的23.7%,2010年以来逐年回落,2014年增长12.9%,是2002年以来最低,消费增速整体出现下滑态势。

  另外,受地理位置所限,长沙出口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低于同处中部的郑州和武汉。虽然近年来进出口形势较好,但由于占比较小,其对经济增长仍未能形成有力拉动。

  三、增长动力的形成与调整

  当前,长沙经济正处于增长动力切换的新常态,传统动力急需调整增效,新的动力正在孕育蓄积,对动力切换的把握是决定未来长沙经济能否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在本轮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长沙要在保持传统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消费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协同拉动,并不断强化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提振发展信心,形成合力的增长动力体系。

  (一)最根本的动力是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关键要释放“改革红利”,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经济新活力,让改革成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

  (二)可持续的动力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弥补长沙传统动力减弱、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优质高效增长的根本之路,在当前传统工业产品增长乏力情况下,创新发展显得尤为关键,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为契机,加快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力争在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3D打印、生物技术、两型住宅、节能环保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抢占发展先机;推进工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最基础的动力是消费。过去投资逐步取代消费成为长沙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但消费依然是经济的“稳定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创新消费模式,积极应对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较大挑战,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消费。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收入分配比例,扩大内需和就业,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优化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以增设公共服务性消费网店、增加服务种类等方式,提升社会服务消费品质,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培育自主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

  (四)最直接的动力是投资。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依赖投资现象。当前,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投资增速放缓、投资效益降低等问题相继显现,对经济增长支撑力减弱,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点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率,不断推动投资的量质齐升。加强产业投资,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完善产业投资规模和效益考核办法。创新投资主体,探索推广公私合作(PPP)模式,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提高投资效益,提升项目投资单位产出,立足于产业链条延伸、功能完善和创新增量投入,发挥项目投资综合效益。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邹俊平]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2014年岳阳市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 下一篇:2014年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