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岳阳市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
2014年,岳阳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紧紧盯住“三量齐升”主任务,全面落实“三个提升”主要求,大力促开放,全力活流通,竭力强自身,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中,岳阳市开放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
一、开放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一)招商引资平稳增长。利用外资:2014年,岳阳市共审批外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外资38628万美元,同比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32918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9%。全市利用外资仍集中在第二产业,工业利用外资21917万美元,占外资总额的66.6%;其他产业利用外资11001万美元,占外资总额的33.4%。外资主要来源地仍然比较单一,其中香港21294万美元、德国2034万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6122万美元、新加坡泰国等3468万美元。外商独资仍是岳阳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21个新批和增资项目中有16个为独资项目。内联引资:全市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成功引进了中国网库集团上、海红星美凯龙、湖南友阿集团、中国华润集团、湖南建工集团等一批央企和省企项目。先后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丰日环保电动车、优利特多功能钻机、力宇新能源装备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项目。2014年,岳阳市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559个,到位资金358.4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9%。
(二)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宏观形势下,岳阳市外贸进出口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2014年,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79185万美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其中,出口54165万美元,增长121.9%;进口25020万美元,下降37.5%。对外贸易遍及五大洲,亚洲、美洲为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对亚洲增长86.3%,对北美增长5.1%,对欧洲增长30.7%,对大洋洲激增2.3倍,对拉丁美洲猛降54.3%。外贸主体中私营企业外贸业绩大幅增长,外资企业、集体企业下降明显。其中,私营企业增长2.5倍,占外贸总额的48%;国有企业增长7.8%,占比为23%;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分别减少49.4%、31.1%。外贸产品中,机电、纺织品、陶瓷、纸及纸板等传统商品依然强势,占外贸总额的61.9%;粮食进口量增加,主要是大豆、菜籽油、大米等农产品和粮食共10523万美元,同比增长23.5%。
(三)外经合作快速拓展。2014年,岳阳市共完成对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4090万美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4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1%。全市共有7家企业成功“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成为岳阳市境外投资企业的生力军,境外投资领域也逐步从单一化学制造业扩展到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勘探及开发、矿产品销售及投资、旅游商贸服务、美容美发产品分销等多个行业。劳务输出的国别和地区不断扩大,新开辟了向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的输出。同时,劳务输出的行业也从原来的建筑业为主扩大至机场服务、超市柜员、企业文员、园林服务、海员、电脑工程师等多行业,输出工种由以体力为主的低端粗放式、低收入工种逐步向知识型、高收入的复合形高端劳务过渡。
二、岳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是非常高的,经济越发达,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水平、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就越完善,越有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利于提高外贸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近年来岳阳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产业体系较为全面,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
(二)区域开放型经济欠均衡。岳阳市县区发展不平衡、开放度低及国际经济合作处于粗浅层次,这都阻碍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2014年岳阳市仅4个县区进出口总值超过5千万美元,有5个县不足1千万美元。地区间进出口水平差距悬殊,不利于全市进出口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各个县市区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14年只有经开区超过5千万美元,个别县不足千万。这种利用外资县域分布上的差异,会进一步加大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不利于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三)软硬环境与外商投资者的需求还有差距。投资环境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岳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在不断提高,但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与其他地区相比,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向型经济人才缺乏,特别是兼具语言、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缺,也成为影响岳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
三、岳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一)注重引资质量,促进岳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岳阳市在吸收外资时不仅要继续保持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更要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将引资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注重引资项目的科学规划以及环保和资源节约,鼓励外商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环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产业技术升级、装备更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岳阳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鼓励外商企业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绿色产品精细加工、生态农业等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创造条件,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各国在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的差异性特点,积极承接转移从而扩大岳阳市产业总量、提高经济外向度。二是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争取更多的外资对国企参股、购并,形成新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增大吸引外资的总量。三是推动科技创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争取外商把研发基地、地区总部和制造中心放在岳阳市。
(三)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岳阳市的跨国公司。对外开放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岳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仅要引进更多的外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又要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积极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实行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培育和发展岳阳市的跨国公司。同时,为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岳阳市应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进研发人才,积极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支持岳阳市的跨国公司树立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同时,为了促进企业防范风险,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政府还应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廖扬]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