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近年来,长沙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加强对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内在联系,对促进全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收入与GDP实现协调增长
从近年来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增长弹性分析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析来看,长沙财政收入与GDP保持了协调增长的态势。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长沙市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15.3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824.81亿元,年均增长14.3%;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50.4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03.08亿元,年均增长24.6 %。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也随之增长。从总体上看,长沙财政收入与GDP保持了协调增长。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以GDP为自变量(用X表示),财政总收入为因变量(用Y表示),建立线性回归经济模型,对长沙市2000年到2014年财政总收入和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显示,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系数R2=0.9927。根据相关理论,相关系数大于0.8即视为高度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 = 0.1313x-59.775,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可带来0.1313单位的财政收入,即长沙市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大约可以增加1313万元。
结果显示,长沙财政收入与GDP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表明加快长沙经济发展步伐,壮大总体规模,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二)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弹性分析
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系数(即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主要分析和判断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保持同步,系数越高说明财政收入增长超GDP增长的程度越大,反之亦然。2000年以来,长沙财政总收入弹性系数在0.9-2.8之间,其中有4个年份在2以上,9个年份在1-2之间,1个年份在1以下。说明在大部分年份长沙市经济较快增长能促进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协调发展的。
(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析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财政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集中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和衡量经济运行效益的重要参数。2000年以来,长沙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表明长沙聚集财力和创税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长沙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提升幅度有所加快,由2008年的9.7%提高到2014年的12.8%,提高了3.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一般而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提升趋势,发达国家在40%—5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25%—30%之间。2014年长沙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仅为12.8%。同时长沙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2012年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22位,虽然2014年有所提升,但依然偏低,2014年长沙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8.1%,居省会城市第20位,低于省会城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二)区县(市)发展不平衡。2014年,在全市九个区县(市)中,财政总收入居第一位的长沙县达140.47亿元,最小的宁乡县仅为55.68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居第一位的开福区达18053元,最低的宁乡县仅为4593元。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最高的开福区达16.1%,最低的宁乡县仅为6.1%。
(三)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带动作用减弱。近年来,长沙财政总收入弹性系数有下滑的趋势,2011-2014年分别为2.4、1.28、0.92和1.29,总体呈现阶段性下滑态势,尤其是2013年降至近年来最低点,仅为0.92,表明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
三、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因此,应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提升财政实力。反过来,财政实力的提升,又可为长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以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培育工程机械、汽车、盾构装备三大先进制造产业,加快发展3D打印、工业机器人、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把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基石,鼓励创新创造,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帮助企业破解创新难题,提升长沙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做大、做强创税能力较强的二产、三产来提升财政收入总量,通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高附加值产业份额,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促进传统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深加工、税收贡献率高的产业或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加强对各类税源的征收管理,不断提高征管水平,坚决堵塞税收漏洞,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检查,实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主动依法纳税意识,全力营造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