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一季度衡阳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衡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大环境,努力营造小气候,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34亿元,增长8.8%。其中,一产增加值69.38亿元,增长3.0%;二产增加值209.27亿元,增长7.5%;三产增加值161.68亿元,增长12.8%。

  (一)从供给端看,服务业发展较快

  农业生产趋稳。一是春耕备耕来势较好。衡阳市早稻计划插播面积373.9万亩,同比增加9万亩。已翻耕秧田面积16.5万亩,占计划79%,其中早稻集中育秧可插面积169.5万亩。二是养殖产品价格效益提升。目前,全市生猪收购价为6-6.3元/斤,普通肉鸡、肉鸭市场均价为11元/斤、12.5元/斤,鲜鸡蛋均价0.9元/个、鲜鸭蛋7.2元/斤,价格同比去年一季度整体增幅在20%左右。随着价格的回涨,会带动效益的提升。三是农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全市农业重点项目已开工复工59个,开复工率达93.7%,完成投资18.9亿元,占年计划22.1%。

  工业生产趋缓。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7.6%,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虽然增长趋缓,但优势产业发展快、新兴行业来势好。作为市优势产业中的代表企业特变电工、金杯电工、恒飞电缆一季度分别增长10.9%、32.1%、19.7%,同比分别提高16.6、29.3、16.0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行业和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来势较好。电子信息业增长达到了83.3%,占规模工业比重为16.8%;生物制药的代表企业紫光古汉、恒生制药分别增长152.9%、32.9%。

  服务业发展趋好。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68亿元,增长12.8%。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交通运输发展快。一季度公路换算周转量70.0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2%,位列全省第6;水路换算周转量8.0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0.4%,位列全省第3。二是快递业务发展较快,一季度累计完成业务收入2523.04万元,同比增长42.0%,完成业务量178.51万件,同比增幅68.1%。三是股票成交额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证券和期货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1.2倍,仅3月全市新增开户数高达9510户,是去年同期的3.7倍。月未全市股民股票市值222.62亿元,同比增长111.66%。

  (二)从需求端看,投资增势较好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05亿元,同比增长26.0%。一是重点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4.47亿元,同比增长16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14亿元,同比增长29.6%;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7.20亿元,同比增长7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0.22亿元,同比增长50.7%。二是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明显。目前全市在库项目有916个,同比增长6.4%;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有158个,同比增长22.5%,累计完成投资84.99亿元,同比增长43.2%,亿元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9%,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193.63亿元,同比增长27.9%,比去年同期增幅上升7.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70.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86亿元,同比增长12.2%。一是城乡市场同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3.5亿,同比增长12.2%;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36亿元,同比增长12.0%。城乡增幅差距仅为0.2个百分点。二是餐饮消费呈恢复性增。一季度全市实现餐饮消费31.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逐步消除公务消费的影响,形成了大众消费的新格局。三是刚性需求仍是主要动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的商品零售类值合计增长为13.4%,其增长点主要来自于吃穿住等必需品。各类商品中,零售额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的主要集中在吃类(增长23.6%)、穿类(增长19.9%)、住类(增长22.0%)。

  外贸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2.6%,较前两月回升4.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44亿元,增长1.9%,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三)从景气端看,“克强指数”相关指标逐步回升

  工业用电量温和回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32.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其中工业用电量17.98亿千瓦时,下降4.2%。但从单月看,工业用电量为5.9亿千瓦时,下降4.8%,较2月单月回升4.5个百分点,呈温和回暖态势。

  信贷资金增长较快。3月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包括表外)分别为2614.7亿元、13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9.4%,分别较年初新增197亿元、77.86亿元。住户中的中长期贷款283.57亿元,比上月增加3.02亿元,较年初增加16.4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为351.43亿元,比上月增加4.72亿元,较年初增加20.96亿元。存贷比为50.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四)从效益端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3.38亿元,增加6.82亿元,增长12.0%,增速位列全省第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47.36亿元,增长13.0%;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1.92亿元,增长5.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4.09亿元,增长20.93%。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支出105.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5亿元,增长22.7%。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户保障等重点支出完成77.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77%。

  规模企业效益平稳增长。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311.82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为18.57亿元,增长13.4%,利税总额为31.50亿元,增长9.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少。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070.9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92.6元,同比增长10.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7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缩少。

  二、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增速同比分别回落0.2、5.1、0.6和13.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滑。一季度,全市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58.8%,低于市州平均水平8.47个百分点。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一季度,七县市工业总产值增速慢于城区22.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占比为56.9%,较上年未下降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县市增长8.0%,市区增长14.7%,县市与市区增幅差距达到 6.7个百分点,增长最快与最低相差了24个百分点。在经济持续下行趋势的大环境下,我市经济增长压力将会超过预期。

  (二)工业发展后劲仍显乏力。一是工业项目投资不足。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 126.28亿元,增长7.8%,较去年同期回落12.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70.60亿元,同比下降20%。二是高耗能企业拖累重。六大高耗能企业占整个规模工业比重为23.8%,一季度增加值累计下降1.0%。代表性企业有衡钢、建滔、中钢衡重。三是部分行业不景气。化工行业增加值整体下降6.3%。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因环保不达标,停产、限产所致。还有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湖南星马重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南岳电控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全面下滑。

  (三)内需发展基础尚不牢固。投资方面:新开工亿元项目少。一季度,新开工亿元项目8个,同比下降63.6%。房地产市场疲软。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1.52亿元,同比增长4.0%;商品房销售面积65.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商品房销售额20.1亿元,同比下降35.9%。消费方面:总部经济不发达。衡阳大型央企几乎没有,本土上市公司也很少,直接影响消费总量。大宗商品消费增长乏力。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占到全部限上企业零售额的20%左右,一季度仅完成13.38亿元,同比下降7.9%,直接拉低了全市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5.4个百分点,拉低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密集出台的稳增长系列政策,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增强要素保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确保上半年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有的放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着力提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实力,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三)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按照省委、政府的部署,稳步推进9大类45项重点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力抓好前置审批制度改革第二批试点工作,加快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国企改制扫尾,深入推进全市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和改组;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财税、农业和社会领域改革,以改革增活力、增效益。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喜]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一季度岳阳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下一篇:一季度怀化市经济呈现筑底趋稳的总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