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围绕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大步践行“六个走在前列”战略之时,通过加快文化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创新发展。2014年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贡献提高、文化湘军壮大及文化消费稳增等态势。
一、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贡献稳步提高。一是总量稳增。2014年末全市共拥有文化产业单位7.7万家(含个体户),其中“四上”文化产业单位959家,比上年增加62家;实现增加值688.9亿元,同比增长15.4%。二是贡献提高。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8%,较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13.7%;年末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共拥有从业人员60.6万人,同比增长9.7%,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1%,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从业人员增长1.2个百分点。
(二)文化湘军各放异彩,烟花出口同比增长。“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动漫湘军”和烟花产业等文化品牌曾是长沙文化产业的名片,为全市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14年长沙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发展情况看:一是“出版湘军”规模壮大。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出版企业34家,拥有资产219.4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再次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成为全省范围内唯一一家连续七年入选企业,并成功入围2014年度世界媒体500强。二是“广电湘军”盈利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广播电视电影制作企业19家,共拥有资产323.7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营业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39.0%;资产负债率为29.6%,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83.2%,较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湖南电广传媒入选第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三是“动漫湘军”扭亏为盈。2014年全市8家规模以上动漫企业拥有资产25.7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是上年的2.2倍;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总体呈现扭亏为盈局面。其中山猫卡通、宏梦卡通和金鹰卡通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实现利润总额6741.1万元,比上年增加7206.4万元。四是湘绣产业利润倍增。2014年全市9家规模以上湘绣生产企业拥有资产3亿元,同比增长19.9%;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6416.6万元,是上年的1.9倍;拥有年末从业人员1829人,同比增长2.6%。五是烟花出口同比增长。2014年全市共出口烟花19万余吨,占全省烟花出口总量的91.9%,同比增长5.5%。从全年规模以上焰火生产企业发展情况看,386家规模以上焰火生产企业共拥有资产101.9亿元,同比增长3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6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3.2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利润总额34.3亿元,同比增长2.1%;年末从业人员达7.6万人,同比增长2.1%。
(三)上市文企规模扩大,整体效益缓中趋稳。从规模看,年末全市5家沪深上市文化企业共拥有资产352.2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总额22.6亿元,同比增长19.9%;实现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应交税费约3亿元,同比增长27.0%;共投入广告及业务宣传费3.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21.9%;年末从业人员约3.1万人,同比增长5.4%,其中本科以上人员1万余人,同比增长4.3%,本科以上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2.7%。从效益看,2014年全部上市文化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0.1%,较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13.1%,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22.9%,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四)公共文化服务增多,居民文化消费稳增。一是公共文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为1244千人次,同比增长16.3%;16个博物馆参观人次为1339千人次,同比增长77.6%。此外,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按国家一级标准改善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和音乐厅)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其中作为长沙新增文化名片的音乐厅总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三千余名音乐爱好者欣赏艺术、参加艺术培训。二是居民文化消费稳步增加。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152.8万户,同比增长6.9%;有线电视用户数159.7万户,同比增长3.5%;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支出2187.3元,占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8.2%,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支出479.5元,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3.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发展情况
(一)文化制造占据主导,文化服务效益较好。从2014年全市“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分行业发展情况看,文化制造企业占据全市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文化服务单位经营效益最好。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共556家,比上年增加13家,文化制造企业数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数的58.0%;实现营业收入1014.6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的67.9%;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28.4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税金及附加的85.5%;实现利润总额83.4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利润总额的54.6%;年末提供就业岗位14.5万个,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的75.2%。而从企业经营效益看,全年272家规模以上文化服务单位资产负债率为33.6%,低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企业平均水平8.5和20.2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为20.7%,高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企业平均水平12.6和15.7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34.5%,高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企业平均水平24.7和29.0个百分点。
(二)民企占据半壁江山,私企同比增幅较高。从占比看,2014年全市“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中民营企业772家,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数的80.5%;拥有资产585.7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总资产的47.4%;实现营业收入1182.1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的79.1%;实现利润总额94.9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利润总额的62.1%;提供就业岗位约15.2万个,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的78.8%。从增幅看,2014年全市“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中私营企业493家,比上年增加33家;共拥有资产176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营业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利润总额49.1亿元,同比增长27.1%。
(三)骨干企业引领显著,产业支撑作用增强。2014年全市“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中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简称骨干企业,下同)288家,比上年增加67家,骨干企业数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数的33.6%,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共拥有资产976.9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资产的79.0%,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191.4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的70.0%,较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1.7亿元,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利润总额的79.9%,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拥有年末从业人员12.9万人,占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的66.8%,较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产业布局日趋完善。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以通过狠抓文化项目带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文化领域发展为主的《长沙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意义重大。2014年全市共对270个文化项目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扶持额度,单个项目扶持资金为10万元至80万元不等,扶持项目既包括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质项目,如湖南红太阳演艺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晚会《潇湘画卷》节目制作、长沙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的湘绣刺绣工艺研究应用及推广等;也包括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数字内容产业项目,如拓维信息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幼教有声阅读平台—宝贝故事开发、金鹰卡通的“快乐家”亲子互动APP开发;还包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园区及平台建设项目,如湖南明义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寿庆情景烟花的创意设计与推广、沙坪湘绣的湘绣艺术中心建设等。通过对相关文化项目的扶持,既减轻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资金压力,又提高了全市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湘绣、动漫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给予了强力支撑。
(二)以产业融合为抓手,经济转型稳步推进。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为代表的“文化+”概念应运而生。特别是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底蕴、文化元素丰富和文化基础牢固的古城,长沙“文化+”融合发展正稳步推进,先进制造、传统文化、工艺设计与现代科技等日益交融,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科技型”文化产品享誉海外。从2014年全市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发展情况看,25家示范企业共拥有资产82.6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4%。此外,在科技型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文化企业产品不断创新,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如拓维信息的《啪啪三国》不仅受到海内外好评,而且创造了中国游戏在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作为中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的天舟文化通过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游戏、数字教育等新兴业态,不断整合业务内容,成功入围2014年世界媒体500强。 二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潜力无限。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爱晚亭、岳麓书院和马王堆汉墓等众多的纪念地、古迹和文化景区为长沙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动力。2014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048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0.2万人次,同比增长2.8%;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192.1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43.6亿元,同比增长1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8亿美元,同比增长0.4%。
(三)以文化会展为平台,湘湖文化影响渐大。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会展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其对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及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会183个,同比增长29.78%,展览会数占全省的57.5%;累计展览面积180.2万平方米,占全省的68.5%;实现会展直接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6.3%,直接收入占全省的86.9%,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17.0%,相关收入占全省的87.3%,经济拉动效应为1:9.1,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各重要展会完成情况看,2014年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吸引了近百家手游企业参展,内容涵盖动漫彩绘、电子竞技大赛、3D漫画作品展及3D游戏体验等系列活动;以“指尖世界?成就梦想”为主题的2014中国(长沙)手机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区总规模达2.8万平方米,共设展位187个,新浪、百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共计500余家企业参展,100多个应用现场发布;以集中展示陶瓷古玩、宝玉奇石、工艺品等上千种艺术收藏品与工艺品为主的第十五届湖南文化艺术收藏工艺品展在省展览馆顺利完成,展会规模达1.5万平方米,展位达500余个,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600余家工艺品展商参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广告、演艺产业经营效益欠佳。一是广告产业“拖后腿”现象明显。全年全市39家规模以上广告企业负债2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53.9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实现营业利润7336.1万元,营业利润率为7.3%,低于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263.1万元,投入营业成本7.4亿元,成本利润率为7.1%,低于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二是艺术表演等传统产业形势严峻。2014年以湖南大剧院、红太阳演艺和琴岛文化等为主12家规模以上艺术表演法人单位投入营业成本1.2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利润总额712.1万元,仅为上年的三分之一;亏损企业4家,亏损面为33.3%,是上年的近两倍。
(二)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效益偏低。从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发展情况看,虽整体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效益同比提高。但从横向对比看,年末全市131家限额以上文化批零单位拥有资产134亿元,负债7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3.8%,高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11.7和20.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97.7亿元,营业利润9.9亿元,营业利润率仅为5.0%,低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3.1和15.7个百分点;投入营业成本168.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成本利润率仅为5.5%,低于全部“四上”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和文化服务单位平均水平4.3和29.0个百分点。
(三)财政文化支出占比相对偏低。近年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虽逐年增加,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投入总量仍存在差距。 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1亿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39%,较上年回落0.07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仅高于合肥和南昌,分别比郑州、太原和武汉(2013年数据)低0.16、0.43和0.43个百分点;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分别比西安、深圳、杭州(2013年数据)和北京(2013年数据)低0.57、1.22、1.22和2.32个百分点。
五、进一步加快长沙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落实,提高落后行业扶持力度。在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文化支出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强化部署《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长沙市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实施产业倍增五年计划》等系列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湖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48项支持发展条款,加速长沙文娱演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的发展。此外,对湘绣、广告设计、动漫制作等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之处优先审批、扶持其文化项目,同时加大文化产业资金对以上项目的扶持力度,进而通过创造更具新颖度、创新力的产品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个规模大、结构优良、质量高的文化人才队伍是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因此,为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可充分发挥长沙高校资源丰富优势,搭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及湖南师大等高校毕业生与长沙文化企业用工供需平台。同时,通过提高医疗、住房等关乎切身利益的政策标准,既确保留住现有人才,又加大吸引外来人才力度。
(三)依托园区优势,打造文化湘军发展高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近年来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目前长沙既拥有全国首批9个国家级广告园区之一的长沙广告产业园,也拥有全国第四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因此,可充分发挥以上“国字号”园区在资金、政策及人员上的优势,在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文化企业的同时,加大培育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力度,助力打造文化湘军发展高地。
注:
1、“四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指单位规模既属于统计范畴内的规模或限额以上口径(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时单位行业范围满足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
2、民营企业指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其他联营、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单位。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