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口雪峰蜜桔上市效益及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洞口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流通与销售一直是全县发展农业的短板,解除农产品销售瓶颈的制约是洞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道最大难题。2014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以雪峰蜜桔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应运而生,成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的突破口。雪峰蜜桔上市一年来,究竟交易量怎么样,柑桔合作社和桔农增收了多少,财政税收增收了多少,对全县柑桔业的发展有多大作用。为了解相关情况,洞口县统计局深入湖南三可食品有限公司、洞口县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走访了解,到县园艺场、竹市镇斜口村、水东镇高坡村等地通过跟企业、合作社座谈,入户入园现场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雪峰蜜桔上市前的基本状况
雪峰蜜桔1966年由周总理亲自命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成为了出口产品,远销苏联、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所产蜜柑具有皮薄光滑,果型美观,肉质脆嫩,无核多汁,消融化渣,味甜如蜜的独特品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逢采摘季节,漫山遍野的桔园里挂满了沉甸甸、红艳艳、香气扑鼻的诱人柑桔,给洞口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相当时间内蜜桔产业市场前景渺茫,产业发展萎缩,整体效益下降。突出地表现为:
(一)柑桔品质降低,价格上不去,产品知名度越来越低。近年来,由于城镇的扩容提质,全县以县园艺场为代表的优质桔园面积大幅减少,导致优质果产量下降,全县优质果不到总量的30%。产量多的果子品质不优,品质优的果子产量不多。每年鲜果销售季节,桔农和桔商以次充好,有些从外县运回桔子冒名顶替,高价销售,严重败坏了雪峰蜜桔的声誉,知名度严重下降。由于品质低,造成价格上不去,经济效益差,导致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
(二)新扩面积较小,新增产量少,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洞口建县以来,雪峰蜜桔就有了规模,常年柑桔总面积14万亩,产量8 万吨,全县近600个村60万农民中约有1/3个的村和农户种植柑桔,千亩以上的柑桔专业村20个,产量千吨以上的村50个,柑桔一直是洞口的主要产业。然而半个世纪以来,雪峰蜜桔产业基本是维持现状,新扩面积小,新增产量少。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柑桔产业迅猛发展,柑桔产量与日俱增,我县柑桔产业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影响越来越小,从2002年起停止了柑桔出口。省内的石门县,省外的浙江温州等地的柑桔名气越来越大,迅速占领了国际国内市场。
(三)销售方式单一,产业做不强,升值创税空间越来越窄。雪峰蜜桔80%以鲜果方式销售,直接以鲜活农产品的方式对外销售,其升值空间必然太小,且农产品销售是免税行业,销售方式过于单一,没有给地方财政创造多少税收,碰上市场行情不好、天气不好的年份,桔农会严重亏损。目前县内柑桔加工企业辣妹子公司在县内的收购量只占全县总产量的20%,一方面市场不好或天气不好的年份柑桔收不回,烂在园里掉在地上。另一方面现有原料供应量远远达不到满负荷生产加工的需要,加工原料远远不足。由于蜜桔加工产品加工量小、品质不高、品种单一,对于原料供应环节来说造成对柑桔原料的质量要求低,收购价格低,对于产品销售环节来说造成升值创税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升值创税空间收窄。
为此,洞口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都在认真思考,探索研究。洞口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开拓创新,认为蜜桔上市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和希望所在,从2012年起开始筹划雪峰蜜桔的上市工作。
二、雪峰蜜桔上市后的现期效益
雪峰蜜桔上市整个筹备工作从2012年筹划到2014年正式上市共历时三年,湖南三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中标运作,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筹备过程中总投入3500万元。公司在本部(洞口县境内)修建了果蔬储藏冷库一座,总建筑面积7988.64平方米,其中专用机房584.44平方米,储藏量1.2万吨。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新建了交易交收运营中心和选果车间,具有日处理量200吨的吞吐能力。公司组建了雪峰蜜桔交易中心,聘用员工35名,其中高管2名,电子商务、质监等专业技术人员12名,收购、仓储保管、物流人员21名。为保障网上交易交收和储运的需要,交易中心对产品标准、质量监管、定价机制、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一系列的环节制订了明确细致的标准规则。聘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负责雪峰蜜桔产购销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咨询解答、争议解决。各项准备工作完备以后,2014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湖南省首个上市交易的鲜活农产品。
雪峰蜜桔上市后,网上交易活跃。至2015年11月30日,雪峰蜜桔电子交易额达到36.1亿元,实现实物销售额9586万元,实现实物交易交收量1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渗透了蜜桔产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形成了全体收益、全员受惠的良性格局。
(一)盘活了产业。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下桔农积极性普遍提高,逐步形成了生产经营的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县财政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12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奖扶,对新建柑桔集中连片基地50亩以上的农户,根据面积大小按100-6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柑桔生产经营全部实行“公司+农民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县得到政府奖扶补助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97个,其中柑桔专业合作社20个。上市后全县新扩柑桔1万亩,2015年含丰产林、中低产林、未挂果面积在内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柑桔总产量10万吨,与往年比产量增加了2万吨。这是其一,其二蜜桔上市后,劣质果价格低,销不出,2015年三可公司没有收购工业果,在市场倒逼下,促使桔农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改良品种,全县4元/kg以上的高价位桔子占整个产量的比重由去年的30%上升到40%;2元/kg以下的低价位桔子比重由去年的20%下降到10%。
(二)打响了品牌。通过渤海商品交易所的网络平台,向全中国和世界推广雪峰蜜桔,扩大了雪峰蜜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了雪峰蜜桔的销售渠道和信息传播途径,上市后省外国内销售量大幅度增加,雪峰蜜桔销售市场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份。通过线上交易的影响,线下采购非常活跃,桔农均建立了固定的客源,再也不愁销路,不要自找客户,彻底告别了雪峰蜜桔销售难的历史。
(三)提升了价格。渤海商品交易所2014年商品果网上销售均价10元/kg,最高销售价11.6元/kg。工业原料果的网上销售均价1.85元/kg,比市场价高50%。 2015年商品果网上销售均价11元/kg,比去年涨了1元/kg;最高销售价12元/kg,达到县内零售价的3.6倍。线上交易价格的提高带动了线下销售价格的提高,从县园艺场和竹市镇斜口村、水东镇高坡村的点上数据分析推算,2015年县内商品果销售均价3.3元/kg,比去年涨了0.6元/kg;辣妹子公司工业果销售均价1.6元/ kg,比去年涨了0.5元/ kg。根据线上线下的销售比例推算,2015年全县商品果销售均价4元/kg,比去年涨了0.7元/kg。
(四)提高了收入。一是增加了桔农收入。据调查柑桔挂果后,每亩桔园年投入成本约3000元(不计劳动力和前期投入成本,下同),5年以上的丰产林每亩年产量约5吨,线上线下平均销售均价4元/ kg,丰产林每亩年收入2万元,每亩年利润1.7万,利润率85%。全县年产量10万吨,销售均价4元/ kg,年销售收入4亿元,上市后线上线下平均价格上涨0.7元/ kg,价格上涨因素给全县桔农年增收7000万元。二是增加了上市企业效益。从产品销价差、交易手续费、延期交收补偿费三个方面得到回报,上市的前期投资周期长,投入大,除政府奖补外,主要依靠市场运作创造效益, 2015年1-10月三可公司因上市带来的新增利润159.5万元,11月、12月是销售旺季,预计全年上市新增利润可以达到400万元。三是增加了财政税收。上市前雪峰蜜桔的销售基本上是桔农自产自销,柑桔的增值部分很难体现,增值税无法实现。现在有了交易平台,公司收购价与销售价之间的价格差一目了然。按农产品增值税13%计算,网上销售1万吨鲜果可实现税收460万元。按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17%计算,销售1万吨桔片罐头可实现税收1624万元。
(五)改善了储藏。公司采用冷库储藏蜜桔,保质期长,保鲜效果好,向桔农及加工企业展示了冷库储藏蜜桔的优势,今年已有桔农建立小型冷库专门用于储藏蜜桔,这是改变传统储藏方式的良好开端,为雪峰蜜桔转季销售升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储藏方式的改变和储藏量的增加,蜜桔加工企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改变了只有柑桔收获季节才可以收购加工的状况,辣妹子公司以往每年生产时间只有4个月,现在延长到了8个月。
(六)拉长了链头。一是延伸了交易平台。将渤海商品交易所作为公共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除公司本身直接销售鲜果外,县内其他蜜桔经销商也可以在此平台交易,如洞口辣妹子系列蜜桔加工产品现已成功进入该所直购商城销售。二是带动了电子商务。雪峰蜜桔上市示范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以此为契机,县政府携手中国惠农网倾力打造了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洞口县产业带”,开启了全县农业信息化之路。“洞口产业带”利用中国惠农网的优势推广资源、推介产品。集合了洞口茶叶、蜜桔、水产、蜂蜜以及各种农副特产30多个优势品类,构建了产业直供农产品消费模式,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贸易协作圈。三是形成了产业链接。蜜桔的外销带动了物流、快递、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雪峰蜜桔50件以上的大批量购销一般采用物流方式,每件5公斤,物流费用每件5元;50件以下的小批量购销一般采用快递方式,每件5公斤,快递费用每件10元。按年蜜桔物流、快递量2万吨测算,物流、快递费用达到3000万左右。包装纸箱每个5元,可装容量近10kg,按年总包装容量5万吨测算,年纸箱包装费用2500万元。此外每年不乏有外地客人自驾游到果园自采自摘柑桔,观赏桔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带动了消费。
实践证明,依托雪峰蜜桔电子商务平台,雪峰蜜桔产业实现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跳跃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带动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化链接,实现政府、企业、农民等所有参与者的多赢,给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生机活力。
三、雪峰蜜桔上市后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雪峰蜜桔上市,不是停歇点,而是加油站。以此为起点,拉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扶持全县农产品加工特色县域经济的有利政策和资金,进一步改良品质、拓宽市场、打响品牌,提升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蜜桔产业大有希望,蜜桔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成立县柑桔联盟协会,推行规范的、统一的行业生产经营标准。目前洞口柑桔还是单家独户散户经营,业主多、规模小,各自为政,导致经营方式不一,品质不一,价格不一、包装不一、销路不一,整个产业在质量、品牌、市场、效益等各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性行业标准,看似繁荣,实则暗流涌动,一盘散沙。群龙无首很难有所作为,这也是全县柑桔名气大,口碑好,但总长不大的根本原因。针对这种现状,要促进“公司+农民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由虚向实的质变,成立县柑桔联盟协会,对整个行业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生产、销售、加工的行业标准,柑桔产业发展推行标准化的生产、标准化销售、标准化加工。在生产种植环节实行标准化育苗、标准化施肥、标准化桔园培育、标准化病虫防治,标准化采摘、保鲜、储藏。在流通销售环节实行标准化包装、标准化选果、标准化出售、标准化运输储存,标准化信息共享,确保整个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扶持县柑桔种植专业大户,建设示范性、规模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县的桔园大部分已分到各家各户,只是家庭的副业,整个行业没有成规模的专业大户,示范效应不强。要充分利用能种植出独一无二的雪峰蜜桔的自然地理和气候优势,将优质果产量占比提高到50%以上。雪峰蜜桔上市后给原本早就出口创汇的蜜桔产品重新创造了外贸出口的商机。为此,一是要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在茶铺茶场、竹市镇、水东镇、高沙镇等地新建或整合5000亩蜜桔示范基地,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再以点带面在全县建设8万亩蜜桔出口基地。同时建设无农药、无化肥等特定生长环境的有机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年产有机果1万吨以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建设柑桔增糖提质试验示范区,到2020年有机果和增糖果等优果产量占全县蜜桔总产量的50%以上。二是将柑桔专业户的种植面积起点提高到50亩以上。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促进农村土地向柑桔种植大户集中,扶持柑桔发展,扩大规模经营。继续落实和进一步加大对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的奖扶力度,积极探索以林地桔园为抵押的贷款方式。
(三)培育县柑桔商贸公司,打造综合性、品牌化内外贸易平台。产品要脱销,既要靠品质,还要靠运作,需有专业的,品牌的贸易公司进行系统包装,操作,运营。一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添置多功能、高精度的蜜桔选果分级设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筛选出色泽鲜艳,皮薄光滑,瓤瓣匀整,果肉脆嫩,酸甜适度的优质果,分等定级,按品质分价位外销,多做精品,做大精品,扩大品牌影响,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拓宽渠道、扩大销量。通过品牌影响和网络辐射将雪峰蜜桔全面占领国内市场,逐步推向国际市场,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将渤海商品交易所雪峰蜜桔交易中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柑桔交易平台,实现年平台交易量5万吨以上。三是突出特色、扩大品种。利用现有资源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货交易平台设立洞口地方馆,将全县有注册商标的产品(含服务性产品如文化、旅游产业)全部挂牌进行推介、销售,使之成为我县工业产品和大宗农产品销售最大的综合性交易平台。
(四)扶强县柑桔储存加工企业,实现由产品上市到企业上市。目前,全县“公司+农民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形式上已经建立起来了,口号上也叫起来了,实质上仍然是你不信我,我不睬你,农户说没保本,企业嫌贵了。柑桔产业要壮大,在储藏环节要扶持蜜桔储藏龙头企业的发展,延伸柑桔鲜果寿命,延长生产加工季节;在加工环节要扶持蜜桔加工,促进产品品质标准化、质量标准化、生产加工程序标准化。目前辣妹子公司的年加工量2万吨,基本上是单一的桔子罐头,只有提高产量,改进品质,走深加工之路才能顺应市场要求,为此要与科研院所联合,着力开发高品质果酒、果酱、果醋、果胶、果粉、柑桔膳食纤维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确保年加工蜜桔产品5万吨以上,产品附加值提高一倍以上。最终达到产品上市向企业上市转变。柑桔加工企业品质、效益上去后,对农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证桔农不出现亏损。
[供稿:洞口县统计局 杨国荣 张居国 邹丽]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