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十二五”衡阳市工业能源消费分析及“十三五”展望

  “十二五”以来,衡阳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强化政策保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工业节能呈现积极转变。为“十三五”节能工作奠定基础。

  一、“十二五”节能主要成效

  (一)加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节能目标超额完成。 “十二五”以来,衡阳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节能工作成效显著。2011-2015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7.8%,已超额完成“十二五”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且标;截止2015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7.3%;单位GDP电耗累计下降36.1%。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8%,固体废弃物利用年均增长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3%,木材综合利用已经达到60%。

  (三)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有效腾出用能空间。“十二五”以来,衡阳市着力政策机制完善,积极化解冶炼、水泥、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铁合金、铝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企业进行淘汰关停。“十二五”期间,衡阳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关闭小企业共256家。其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0家,关闭小企业136家。通过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了衡阳市工业经济结构,有效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减少了大气污染。

  (四)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衡阳市企业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取得进展,组建了煤业公司26个,全市关停9万吨/年及以下产能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40处,煤炭工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根本好转。电力“上大压小”取得成效,全市关停59家企业小火电机组总容量16.33万千瓦,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排放,腾出了发展空间。火电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例由53%上升72%;太阳能、风电和生物质等新能源装机占比8.61%,发电量占比7.08%。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度显著提高,管道天然气供应量持续增长,年供气达到2.5亿立方米,居民用气量年均保持近10%左右的增长速度,车用CNG和LNG用气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加强节能项目建设。“十二五”以来,衡阳市组织实施工业锅(窑)炉、电机风机变频、工业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节能环保、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节能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全市共争取省节能项目76个,省级节能专项资金1200多万元,带动节能项目投资约90亿元,每年可约标准煤约10万吨,有力地推动了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根据不同行业工业企业特点,结合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企业加快清洁生产项目的实施。全市已完成40家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涉及建材、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等行业,带动投资达5亿元,每年可节能约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5万吨,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二、“十三五”节能降耗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十三五”恰逢中国减排兑现承诺的最后五年,全国要完成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如 “十三五”(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目标继续下降16%以上,将困难重重。随着前期技术节能手段大都付诸实施,节能空间不断收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环境的约束性指标不断增加。“十三五”将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常规节能措施空间受限,推进难度将越来越大。尽管全市节能降耗在 “十二五”期间超额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节能降耗资金投入不足,节能监察、监测能力落后,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全市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有六大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二)能源结构性矛盾大。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偏大,占比70%以上,新能源产业规模仍偏小,占比不足5%;能源消费以原煤消费为主,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46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7.2%。农村电网历史欠账较多,且投资渠道较为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存在较多问题,10kv网络延伸不及时、公变布点不足、供电“卡脖子”、电压低等问题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天然气气源单一,储气设施不足,安全隐患多,季节性调峰能力差,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

  (四)居民生活用能刚性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住房面积不断增大,以空调为代表的高耗能家电普及率越来越高,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将会带动油、气、热、电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能总量和人均用能水平呈刚性增长趋势,居民生活用能将会长期保持5%左右的增长态势。

  (五)高耗能行业恢复性增长影响大。“十二五”较好的节能降耗成果,主要是因为全市一系列得力有效地节能措施,但经济危机影响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也有一定促进关系。全市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电力行业为70%。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恢复到正常年度产能,能源消费总量将快速增长,对市节能降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关于“十三五”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

  (一)狠抓重点企业节能工作。从2015年看全市规上工业消耗一万吨标准煤以上有35家,重点能耗企业的综合能耗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80%以左右。各级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经常性监督、调控,强化能源政策的导向作用。要督促重点企业建立完善的节能机构,加大节能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重点节能。

  (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各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要认真制定实施年度节能技改计划和重点耗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扩大投资、加大对节能减排资金扶持力度的机遇,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改力度。使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水平稳步下降,为完成节能降耗年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要充分利用好招商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行业加快发展。通过启动一批高附加值的低能耗大型工业项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消化高耗能行业恢复性增长带来的能耗增长。全面推动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度。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我省相关产品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的产能,要根据规定淘汰时间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通过有效措施,依法予以关停。对能耗超过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通过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淘汰节能。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三产发展,实现产业节能应该成为未来衡阳市节能降耗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衡阳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增加经济总量,调整内部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增加值率较高的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通过三产总量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迅速膨胀,实现产业节能。

  (六)是加大节能宣传和产品推广。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主题,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技术科技项目,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节能电机等产品

  (七)建立完善节能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应切实抓好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指导、支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节能法规,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和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要实行有利节能的财税政策,形成高效利用能源的激励政策。要强化税收调节功能、严格差别电价政策和建立超能耗加价制度,通过形成良好激励、约束机制,为实现“十三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谢德能]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上一篇:郴州服务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研究分析 下一篇:2015年常德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