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2月衡阳消费品市场简析
当前,正处在消费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期,受经济形势下行、收入增长放缓、网络购物冲击和耐用品消费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衡阳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努力扩大消费需求,2016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总体平稳。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基本运行情况
1、消费市场基本稳定,总体趋向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稳定,1-12月,衡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98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去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2、城镇市场占主体,乡村增幅略高于城镇。1-12月,城镇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18.6亿元,同比增长1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9.38亿元,同比增长12%。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升温带动了新的消费热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实施,也拉动了农村消费。
3、批发零售业带动明显,餐饮业发展略占优势。1-12月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1亿元、930.87亿元、21.78亿元、100.22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0.5%、11.9%、8.4%、12.5%。主要是餐饮业适应新常态,及时调整了营销政策,一些高档酒店,改造为平民化消费,带动了行业增长。
二、限额以上企业类值零售额情况
1-12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354.72亿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基本消费持续增长。1-12月,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37亿元,同比增长15.2%,饮料类实现零售额6.91亿元,同比增长22%,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2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共计25.08亿元,其中服装类、鞋帽类同比分别增长12.4%、14.6%。
二是享受性消费增长较快。1-12月,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3.17亿元,同比增长32.4%;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7.61亿元,同比增长27.5%;体育、娱乐类实现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41.6%。
三是房地产带动相关消费。房地产销售趋好和家居家装更新换代带动相关消费走旺。建材、家具、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21.1%、19.5%和18.6%。
四是汽车类商品零售较好。1-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2.14亿元,同比增长18.1%。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年底到期等因素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前三季度快1.5个百分点,比上月累计加快0.3个百分点。
五是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降幅进一步收窄。1-12月,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48.66亿元,同比下降2.6%。
三、存在的问题
1、消费热点匮乏带来后劲不足。衡阳消费市场长期以来主要靠汽车、粮油食品和服装针纺织品传统支柱商品消费来拉动,但其增幅纷纷较上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零售额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弱化,而文化、健康、信息等新兴消费实现零售额占传统支柱商品的占比少,未能替代传统消费商品类别,消费热点的培育尚需一定周期,短时期难以形成,如何有效拓展扩大消费市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显得尤为迫切。
2、传统零售面临挑战。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对传统实体店影响较大,首当其冲的是大型零售企业。1-12月重点零售企业销售有所下滑。2016年,全市前20位重点零售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6%,低于全部限上法人企业增幅5个点以上。
3、预期消费能力增长前景不佳。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增长8.3%,增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放缓对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愿带来负面影响,必然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住房、医疗、养老等居民个人支出预期上升,对部分家庭的消费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影响日常消费增长水平。
4、商业布局、商业环境有待改善。一是衡阳市商业布局有待改善,中心城区、重点商圈的大型商业设施增长过快,综合体之间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商业供给相对过剩;远郊地区商业网点相对不足,商业业态的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面向社区的中低端商业网点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消费模式,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扩大消费首先要扩大消费空间,转变传统消费模式,也就是说,要打破目前我市消费品市场过度依赖汽车、石油制品等大类商品拉动消费的消费模式,要着力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等,促进节能汽车、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等热点商品销售,增强其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带动作用。
2、努力发展本地电商,拓展消费增长新通道。要紧抓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引导支持本地商贸企业自主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或借力第三方交易平台,增强本地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拓展消费增长新通道。
3、着力提高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能力。收入增加是消费增长的基础,是将消费欲望转变为现实的前提。因此,要逐步建立健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分配政策上对中低收入者给予倾斜,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段 乐]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