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2016年郴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年,郴州市坚持围绕“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服务业“四年发展行动计划”,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加速发展,总体上呈现规模扩大、速度稳步加快、新增企业带动明显的良好态势,但部分行业发展缓慢,企业成本费用居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量突破200亿元,增速稳中有升

  2016年(采用1-11月作为统计核算数据,下同),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6.0亿元,占全省的9.3%,同比增长29.6%,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加快了12.0、7.6和8.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0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仅次于湘潭(29.9%),位居第2位。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亿元,同比增长29.1%,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加快了13.7、3.5和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邵阳(34.5%)、株洲(32.3%)、衡阳(30.5%)、湘潭(29.3%),居全省第5位。

  (二)新增单位贡献大,企业规模扩展

  2016年郴州直报企业381家,次于长沙(1169)、衡阳(443)、常德(441),位列第四。2016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1家,位居全省第二,2017年年报单位数达到466家,比2016年增加128家,预计新增单位将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拉动5.0个百分点以上。

  从企业规模看,2016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3家,比上年增加8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的8.6%;营业收入千万以上企业166家,比上年增加26家,占43.5%。从行业看,水上运输、管道运输、房地产中介的行业空白得到填补,也使物业管理、卫生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的行业反映更具代表性。

  (三)行业增速总体加快,公共领域增速放缓

  生产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快增速,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9.1%、34.2%、30.1%,增速远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水平,领跑行业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物业管理营业收入增幅均由上半年的负增长到全年分别增长29.4%、33.1%。文化体育娱乐业也因基数较小、新增单位强力拉动持续保持在35%以上的较高增速。

  公共服务行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受天气环境、市场及政府政策等影响,营业收入增速逐季小幅回落,全年比一季度回落6.1个百分点。以私立医院、私立学校、驾校为主要构成的教育业、卫生业营业收入增速呈现回落趋势,全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6.5个、6.0个百分点。

  (四)营业利润持续向好,亏损面收窄

  2016年郴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营业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20.4%,比三季度、二季度、一季度提高15.3个、2.1个、11.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7.3%,比三季度、二季度、一季度分别降低1.8个、6.0个、4.5个百分点。27个行业大类中一季度9个行业大类累计亏损,四季度减少到4个行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其他服务业5个大类行业扭亏为盈。

  (五)税负增速总体回落,政策红利显现

  全面“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总体减轻。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3.6亿元,同比增长9.6%。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税金0.2亿元,同比增长18.7%。应交增值税2.1亿元,增长12.1%,三项税金之和为5.9亿元,同比增长10.8%,比上年同期回落113.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十大行业三项税金增速均呈现回落,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三项税金比上年同期减少,分别同比下降4.9%、5.7%。

  (六)薪酬增长加快,吸纳就业平稳

  2016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15.1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服务业月人均薪酬3859.8元,高出上年同期381.3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薪酬月人均薪酬最高,达到7771.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净增1741.3元;物业管理薪酬垫底,月人均1857.7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上年同期相比,月人均薪酬只增加了24.1元;卫生业薪酬下降,月人均薪酬减少了475.9元。

  2016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6万人,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吸纳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是:卫生业、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1.6%、19.8%、17.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减少,增速分别为-3.9%、-0.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行业分布过于集中。专业合作社人数多,规模小,受季节、时令等影响颇为明显,目前全市已入库在联网直报的专业合作社83家,占全市“规上”服务业单位数比重21.8%;累计营业收入10.8亿元,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4.7%,2016年营业收入在千元以上的仅占32.9%;同比增长17.1%,低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2.0个百分点。而文化体育娱乐业入库在报企业仅为13家,十大行业门类中仅占比3.4%。

  (二)部分行业发展遇瓶颈

  1、部分行业亏损面大。随着市场转型竞争加剧,对物流企业的配送速度和配送间隔等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2016年郴州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道路运输业亏损逾四层。仓储业、水利管理业、卫生业4个行业大类累计持续亏损,亏损面分别为75.0%、57.1%、52.9%。

  2、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发展较缓。移动、电信、铁通、联通4家电信业企业营业收入基数大,增长相对较缓。9家网络公司因传统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逐渐被新兴的网络电视所替代,外部竞争激烈,有线网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削弱,本年业务量明显下降,增速为-12.9%。

  3、居民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以洗浴、美容美发为主要构成的居民服务业受经济环境、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业务有所萎缩,效益下降,全市入库的居民服务业企业14家,累计营业收入0.9亿元,增速仅为3.0%,比上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

  (三)企业成本费用仍然居高

  在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企业各项成本费用仍然居高,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发展拖累。2016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营业成本177.1亿元,同比增长33.8%,高于营业收入增速4.3个百分点,成本逐月走高,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高出15.9个、8.2个、5.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的主要构成是工资和折旧,随着人工、租金、设备折旧的增加,相关费用也呈现较快上涨的趋势,2016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管理费用12.1亿元,同比增长20.6%。

  分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娱乐业、道路运输业的营业成本增速较快,分别为136.8%、134.4%、54.1%,物业管理、邮政业、教育业的管理费用增速分别达到147.8%、77.1%、75.3%,大幅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

  (四)区域不均问题愈加凸显

  随着苏仙、北湖两区以及资兴、永兴等县市区申报力度的加大,这4个县市区单位数合计255家,占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的66.8%,累计营业收入199.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2.1%,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高出0.7个、2.5个、6.7个百分点。根据新申报已入库直报单位的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这4个县市区占了46.2%的比重。相对大县区而言,小县企业规模较小,成长速度较慢,新增单位申报潜力有限,县域不均问题将进一步扩大。

  (五)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普遍下滑,投资意愿不强,对市场前景的预判也不是很乐观。2016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投资收益增幅为-1.4%,十大行业门类中,6个行业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为-72.4%、-60.9%、-33.0%。根据四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显示,预计下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的企业仅为11.8%,减少的为13.7%,持平的为74.5%,企业未来投资计划相对保守。企业对下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合理预期乐观的占25.2%,一般或不乐观的占74.5%。企业对下季度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乐观的占24.7%,一般或不乐观的占75.2%,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环境信心不足。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考核,优化企业申报入统流程

  1、部门联合强化清查入库。与工商、编办等审批部门,交通运输、房产、教育和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税务、财政等综合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衔接与合作,明确部门职能职责,逐步探索实现单位基本信息共享,全面开展摸清排查,促进达到规模的企业及时入统。

  2、进一步落实奖励机制。强化考核与奖惩措施,建立服务业企业入规入统工作长效保障机制。着力落实《郴州市统计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工作督导实施方案(试行)》(郴政办函〔2017〕4号)文件要求,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进行择优奖励,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3、完善报表制度和平台操作。建议从顶层设计上统一各专业报表的年定报上报时间,解轻企业交叉填报报表的负担。强化联网直报平台的稳定性,节约企业报表的填报时间。完善统计报表强制性审核和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指标,加强企业主动申报入库及报表的主动性。

  (二)真诚帮扶,化解行业发展困境

  1、完善物流行业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可考虑对物流运输车量整顿广泛听取物流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城外着力统一车辆长途运输沿途各省同一款车型限载标准,城内则强化运输货车及快递网点配送布局,用政策优势吸引物流企业靠拢集聚。对“治超”拟定循序渐进的过渡政策,或者考虑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免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迅速攀升,给企业造成直接损失,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2、引导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创新发展方式。引导有线电视网络国有独资公司转变发展思维,寻求自身突破,拓展基于新技术融合的增值业务,着力在医疗、教育、电子阅读、游戏、电商等领域展开增值业务,积极尝试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捆绑,与邮政、水电费缴费等业务打通等新的增值业务模式,吸引用户,增加创收渠道。

  3、促进居民服务商业加速触网。生活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涉及的品类非常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向社区商业各领域渗透,政府可以探索出台政策,以居民生活需求为导向,构建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虚拟与实体互相补充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商圈,带动居民服务业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进一步促进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今年以来,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根据四季度“规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显示,25.0%的企业认为本季度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75%的企业认为未受益。由此可见,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税费优惠等政策的解读、宣传和落实,为中小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2、统筹地区和行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出击,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大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有重点地向行业倾斜,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以点带面形成各有特色又相互关联集聚洼地,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推进行业企业上规模、上轨道,逐步缩小地域差距。

  3、优化投融资结构。尽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确保有诚信的企业能顺利地获取商业贷款。适度放宽对企业的考核制度,并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在企业还贷前出现经济效益下滑时,企业可提前向银行申请暂缓还贷或部分还贷。对其他渠道的融资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投资市场内的风险。

  4、搭建交流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家改变经营思维,相应成立行业商会,并组织开展行业商会内部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引进新的商业模式,将传统恶意竞争改变为资源整合与合作共赢。要定期组织专业专家对企业家进行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郭呈利]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长沙工业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 下一篇:2016年衡阳市服务业保持强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