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1-2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有喜有忧
前两个月,衡阳市上下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部署,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有喜有忧。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放缓。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工业增速虽有所放缓,但行业面、产品面总体向好。从行业看,全市38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保持了增长,增速较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的19个,占比达55.9%;从产品看,近六成的主要工业产品实现正增长,增速较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的产品种类也达到了一半,其中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增长势头旺盛,“互联网+”产品种类中,富士康的共享单车、电子书等新兴产品保持了较高增速。
(二)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今年以来,衡阳加大项目招商、推进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加快。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9.01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楼市销售形势较好,开发企业信心增强,投资力度明显加大。1-2月,房地产投资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19%,比去年同期加快15.5个百分点。房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商品房需求持续释放。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2.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6.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稳中有进。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8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11.5%,商品零售增长12%。油品价格上涨,推动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3.5%,而去年同期为下降13%。房屋销售回升拉动了相关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中,家具类销售额增长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增长17.3%。
(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通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结构继续改善。1-2月,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1.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2.2个和5.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逐步优化。1-2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1%,生态环境投资增长43.3%,民生工程投资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2%,均远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全市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增长2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2%,汽车类增长18.7%。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27亿元,增长16.8%,较上年同期上升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全市税收收入完成23.73亿元,增长33.2%,居全省第3位。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54亿元,增长14.3%。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等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分别增长19.5%、83.7%、56.1%和45%。金融运行稳定。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25.28亿元,增长17.6%,其中住户存款2330.2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79.21亿元,增长15.5%。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回升基础不牢。一是部分支柱产业降幅较大。1—2月,在全市规模工业中,比重较大的电气机械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4.9%,而上年12月份为增长5.7%。主要是由于少数大企业因行业淡季、生产基地搬迁等原因,导致产值明显下降。同时,民营煤矿政策性全面停产整顿,采矿业降幅加快,煤炭开采业产值同比下降34.4%,而上年12月仅下降17%。上述二个行业影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12月份下滑0.9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品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因钢铁、有色等重要流通领域产品价格波动,1-2月,钢压延同比上涨161.1%,有色金属冶炼上涨136.1%,比上年12月份环比上涨57.1、38.1个百分点,向下拉低了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电量持续在低位徘徊。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靠后。工业用电量作为工业生产的“晴雨表”,一直在低位徘徊将会对全市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带来严峻挑战。
(二)投资增长压力较大。一是施工项目数不足。1-2月全市施工项目1240个,与上年全年4170个施工项目数相比,差距还很大。二是工业投资低位运行。自2016年以来,工业投资一直维持在低位运行态势,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一直处于回落状态。今年1-2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低于全部投资10.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0.8%。三是民间投资活力不够。自2016年以来,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今年1-2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1%,而国有投资增长67.1%。
(三)消费增长面临困难。一是传统实体零售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市传统实体零售业正经历着来自网络经济和外来商户“入侵”的外部冲击,过去高速度增长下被掩盖的粗放式管理问题不断显现,企业按照传统经营方式发展越来越困难,部分大型百货、超市销售额过快下降,有的甚至已退出。二是行业发展结构布局单一。从限上企业行业结构看,汽车类、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占限上零售的41%以上,尤其是汽车类占比达到25%,位居21大类之首。过分单一的市场结构,特别是大宗商品类,一旦受到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会导致消费市场较大的波动,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三是网络销售发展滞后。在电商发展迅速、网上零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市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较少、占比较低、发展不充分,导致网上零售行业规模较小,1-2月,限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0.6%,仅占全市限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的0.16%。
三、对策建议
当前,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向好,但是,衡阳经济要实现稳步向好发展,仍面临不小的挑战,还需下大力气、花大工夫,必须牢牢抓住各项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好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创新驱动,不断巩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力促工业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市“663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引进工业项目审核把关,围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企业。提质升级市直工业园区。优化“一核一圈二带”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衡山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区、白沙洲工业园、松木经开区扩区提质。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全面梳理“十三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出一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开工建设条件,以抓好项目管理、强化要素保障为重点,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推进进度,特别是对进度滞后的政府性投资项目,要及时分析、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确保按期达产增效。加强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快配套资金拨付,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机构衔接沟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加大项目特别是带动系数大的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推动一批协议项目落地开工,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三是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消除制约民间投资扩大的体制机制性因素,破除资本所有制歧视,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突破民间资本发展的“天花板”。完善民间投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民间投资的融资力度,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教育、节能环保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培育新的投资热点。
四释放消费发展潜力。积极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重点培育旅游休闲、文化健康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商品、住宿、餐饮等的消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实现休闲旅游与市场销售的良性互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引导支持批发零售企业的实体店通过互联网展示、销售商品和服务,加强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芝]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