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长沙工业在“稳增长”的同时,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工业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开局良好。 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02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同比提高24.8个百分点,扭转了上年全年利润负增长的状况,比上年全年增速提高32.5个百分点,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
一、工业效益运行的特点
1、国企改革效果凸显,外资企业提速增效。1-2月,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79亿元,同比增长17.2%,扭转了长期以来负增长的状况,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国企改革效果凸显。集体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实现利润总额0.43亿元,同比下降5.4%;股份企业扭亏为盈,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03亿元,扭转了去年亏损的状况。外资企业提速增效,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扭转亏损局面,实现利润总额2.64亿元,转亏为盈;外商投资企业高速增长,实现利润总额6.28亿元,同比增长161.0%。
2、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效益全面提升。从企业所属门类来看,制造业总量规模大,发展态势好,1-2月实现利润总额114.16亿元,同比增长29.5%。而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45.2%和10.8%。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企业效益全面提升,1-2月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企业实现利润45.75亿元,同比增长49.6%;中型企业实现利润29.50亿元,同比增长19.0%;小型企业实现利润41.77亿元,同比增长15.3%。
3、主导行业恢复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改善。今年以来,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两大行业利润恢复性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1-2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62亿元,同比增长4.9倍,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0.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38.0%,成为拉动利润增长最大的行业;烟草制品业1-2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9.60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25.3%,行业占比最高,利润同比增长1.3%,拉动全市利润增长0.4个百分点。以上两大行业共计拉动利润增长10.9个百分点,转变了去年受两大行业效益下滑影响,拖累利润下降10.0个百分点的局面。
4、支柱行业全面增长,拉动贡献显著提升。1-2月,长沙增加值排名前十的支柱行业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累计利润总额73.48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62.8%,拉动利润增长23.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86.2%。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最快,拉动最强,贡献最大,前两个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89.7%、443.2%,后一行业转亏为盈,同比净增利润3.65亿元;分别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0.5、6.4和4.0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8.0%、23.0%和14.3%。
二、工业效益向好的主要原因
1、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下降。1-2月,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352家,亏损面为12.6%,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7.7亿元,同比下降50.7%,亏损净减少7.9亿元,占利润净增总额的30.3%,其中广汽三菱利润扭亏为盈,利润贡献率达7.7%。亏损额减少是全市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新增企业效益趋佳贡献较大。去年月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6家,占企业总数的10.2%,1-2月实现利润总额4.42亿元,同比增长156.4%,拉动全市利润增长2.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10.6%,对规模工业利润增长贡献较大。
3、销售形势较好库存下降加快。1-2月,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1.59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存货增速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库存下降1.2%,增速同比下降24.2个百分点,改变以往库存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情况。
4、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增量扩大。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年12月提高1.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6.7%,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约96.17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5%,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88.23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7.94亿元,同时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合计为9.8元,同比减少0.2元,致使利润增量比上年明显扩大。
三、工业效益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仍在增加。随着生产管理经营方式的改进,企业生产费用有所降低,但生产成本仍有所增加。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为1126.28亿元,同比增长13.8%,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每百元主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3.5元,同比增加0.4元。
2、企业资金依旧紧张。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累计应收账款总额为1455.45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流动资产总额的31.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回收期为57.0天,同比增加1.8天,企业资金比较紧张。
3、区县之间发展失衡。区县工业企业效益规模与质量差距较大,内五区利润总额39.07亿元,占比33.4%,同比增长1.2%,其中岳麓区、芙蓉区和天心区利润增幅为负。县域企业规模较大、发展较好,实现利润总额77.95亿元,同比增长47.1%。县域经济效益受大型企业影响较大,如长沙县利润同比净增13.98亿元,其中三一、中国铁建、广汽三菱等三家企业利润同比净增7.27亿元,影响贡献率达52.0%。
四、促进工业效益提质增效的建议
1、优化服务,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一是要保持政策连贯性。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或是传统制造企业结构调整上要保持优惠政策的落实,稳定行业发展,降低企业成本。二是要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从技术角度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三是标准化生产拓宽上下游产业。随着生产资料购进价格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发展上下游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中间成本。
2、拓宽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一是在传统银行借贷的基础上规范民间借贷,对于改革中针对特殊产业可以适当打开绿色通道,一定程度上保障基本资金渠道畅通。二是推进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快金融创新,通过推动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创新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盘活流动资金存量。
3、整合资源,推进工业均衡发展。一是要根据区县(市)、园区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等,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延伸重大行业产业链,补齐并壮大产业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是要大力度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三是要做大做强企业,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建重大项目和提质改造项目,促使尽快建成达产,充分释放产能,提质增效。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张阿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