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稳步推进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为加速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推动智能制造实现大发展,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了《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随后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有力措施。目前,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发展内外支撑有力,智造体系初步形成,新模式不断凸显,示范应用成效显著。

  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发展亮点

  长沙2015年启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在当年8月通过了28家企业作为全市第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016年边试点边推广应用,先后两次分别通过了88家和114家企业作为长沙市第二批、第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市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市场换产业的要求,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其引领、推广、带动作用。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76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智能制造发展内外支撑有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智能制造变革潮流中,长沙智能制造发展抢先布局,抢占制高点,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早部署早谋划,各项政策迅速出台。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同年7月长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全国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随后出台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智能制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2016年9月长沙市十三次党代会会明确提出,“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2017年6月7日,长沙正式发布《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简称“长沙工业30条”),打造顶层设计政策“升级版”,6月29日发布长沙人才新政22条,投入百亿资金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搭平台优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子共同设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建设长沙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打造了30多家“众创空间”,并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北斗导航等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以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智能制造提供共享平台,为企业降成本、提效益。三是促发展求创新,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迫切。试点示范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为9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32万人,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28.3%。长沙智造发展内外支撑有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30家企业智能制造试点,将引领带动全市2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2、智能制造体系初步成形,园区示范引领发展。目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涵盖了制造业22个行业大类,涉足工程机械、汽车、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六大优势产业,全市初步构建出智能制造体系,对六大产业中的重点示范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制造优势产业引领区。示范企业遍布全市各区县(市),分别是芙蓉区7家、天心区3家、岳麓区1家、开福区7家、雨花区21家、望城区31家、长沙县41家、宁乡县39家、浏阳市34家、长沙高新区46家,其中188家企业集中在园区。各大特色行业集聚发力:长沙高新区初步形成以湖南深拓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先进装备制造为主的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和长城信息产业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示范;长沙经开区形成以三一集团等工程机械和以众泰、广汽三菱等汽车为主的智能制造创新示范;望城经开区形成以泰嘉新材料等有色金属材料创新示范和以马良数码科技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宁乡经开区形成以阿瑞食品等为主的安全食品示范和以格力暖通等智能家电产业创新示范;浏阳园区形成以蓝思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和以迪诺制造等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示范。

  3、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渐凸显,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全市2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单项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或整合集成阶段向协同创新阶段过渡,在设备自动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智能服务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从企业申报的示范项目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凸显,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变,还有生产产品的智能化应用上。智造新模式从生产过程来看,包括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如杉杉新能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和红太阳光电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项目,通过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智造新模式从生产产品来看,包括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如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桥梁智能检测机器人、中森通信的北斗导航综合信息终端还有长沙凯瑞重工的铜渣缓冷智管理系统等项目,通过高技术研制与开发出可直接投入应用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智能制造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应运而生,各模式之间相互交织呈现多样化,如离散制造的个性化定制、智能产品的远程运维服务等。去年以来,长沙格力、海信生产基地、铁建高端地下装备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过50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陆续动工和投产,长丰猎豹、中信戴卡等项目加快推进,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长沙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4、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成效显著,制造业水平量质齐升。目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机械工程、汽车、食品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机械工程中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的三一泵送18号厂生产全线使用数字化控制和管理,具有更高的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先进的柔性化混流生产,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号称“最聪明的工厂”;博世汽车完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一条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马达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加加酱油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酱油制造十多道工序,全部依靠机械作业,打造出舌尖上的“智能”制造。除了上述重点领域外,移动互联网、新材料等长沙新经济示范项目也在飞速发展。近两年来,随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的推动,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一是社会生产效率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7万元/人。二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5.0%,比全部规模工业低4.1个百分点。三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生产成本为79.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元。

  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1、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对外依存度高。从全市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的发展情况来看,工程机械、汽车、食品等优势产业部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处于较高层次,但仅存在少数企业的部分环节,其核心智能控制装置与部件产业基础仍较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还较低,大型工程机械所需的核心部件以及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互联网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中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总体表现为对外依存度高,自主技术创新不足。

  2、智能制造辐射领域广基础薄,协同发展不足。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产生的,其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五类关键技术装备,涉及到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智能制造新模式也随着技术、市场需求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并且相互交织。目前,全市智能制造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较为薄弱,制造业各个领域共享交流较少,协同发展不足。

  3、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尚未建成,资金仍制约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雄厚的人才后备力量,对于端数控机床、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急需专业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外智力的引进工作力度不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充分掌握机械、自动化、信息计划等复合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从试点示范企业的情况来看,目前基本都有相应的研发机构或成立了科研工作室,八成以上的企业表示对高端技术型人才极度缺乏,企业由于维持自身正常运营的需要,投入研发的经费仍然占比仍然较低,且技术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人才、资金压力制约企业创新发展。

  三、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1、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挥引领示范先锋作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是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领域、行业,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一是要继续加快已有的示范项目的推进工作。对示范项目投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项目示范作用是否达标的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组织完成验收工作,借助智能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真正引领各行业的智能化改造。二是要继续扩大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示范企业230家,其中规模工业176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仅6%,总量偏小,且覆盖行业不全,行业带动力和辐射作用较弱,缺乏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集成创新的试点示范,要完善示范项目的产业创新体系,继续扩大示范项目建设。三是要树立示范项目新模式的典范。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智能制造新模式的主导分类,开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分类树立典范,发挥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尽快建立智能制造统计口径和产业标准,健全智造中心的评价体系。

  2、借力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平台,强化政府部门服务职能。长沙市委、市政府协同设立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着眼顶层设计,致力于为长沙制造业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养人才和核心团队服务,引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长沙智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一是借力智能制造平台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加快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步伐。二是强化政府部门服务职能,落地相关政策。对于试点示范企业(项目)人才、资金缺乏的问题,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尽快落地出台的“长沙工业30条”和“长沙人才新政22条”,制定实施细则,借助智能制造平台解决智能制造企业资金、人才瓶颈。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强化,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三是加强和创新行业管理,克服对批项目、批资金等传统管理手段的依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3、优化智能制造产业结构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目前,国内已有上海等多座城市提出打造智能制造中心。对于什么是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并没有标准,长株潭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在探索中砥砺前进。一是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对现有企业生产设备、装备、生产工艺条件的改造提升,着力提高新产业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分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二是支持发展一批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组织和国内外先进组织合作交流。如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与用户合作的“产学研用”联盟,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北斗导航、智能传感与芯片、工业互联网、无人智能装备等几类关键技术及装备突破,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智能技术及装备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三是要完善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在发展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在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集聚,突显一大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张阿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一篇:郴州:产业创新加速推进 园区经济持续发展 下一篇:1-7月张家界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