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云:做最好的执行者
很少会那么用心的去阅读一本类似于说教类型的书籍,总觉得那些多是夸夸其谈,没有多少实在意义。用这样的时间还不如去看看传记,品品散文,至少在这样一类文章中可以从文字的魅力中得到别样的舒坦心情。《做最好的执行者》是个例外,因为,书里列举的每一个案例故事都是那样的让人感同身受,每一个文字都能直击隐藏在自己身上的各种不安分因子,发人深省;更因为,我们都是执行者。
我们都是执行者,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底气十足的向他人宣告自己是优秀的执行者。因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有太多自身存在的毛病和为自己找借口的理由,正如书中列举的嫌麻烦、怕责任、长惰性、要面子,还有所谓第一次,所谓历史经验,所谓的“想当然”和“自认为”。因着这些可大可小的蛀虫在我们的身体里发展,“最好”的称号似乎很远很远。然《做最好的执行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不是不优秀,也不是不能做到最优秀,只是作为执行者,我们没有真正的去用心、用脑和用手。
用心,做好执行者的前提。用心是对一份职业,一项工作,一种生活最基本的精神态度。《执行必须到位》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所有的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低之别,劳动就会有收获,把工作做到位就值得人们尊敬,因为他在创造价值。”工作中我们不能够全力以赴的根本原因就来自于对自己从事职业的各种不认可或是说不喜欢,于是才有了敷衍了事,碌碌无为,才将“用心”二字抛诸脑后。就像我们总免不了会对统计的枯燥乏味,对数字的盘综错杂,对分析的望而生畏而生出种种消极怠工情绪,这些就是因为我们没能端正态度,用心的对待统计工作。对工作的用心,是要能够拾起对它的热诚,是要把它当成一份事业,一种追求,只有有了这样的工作定位,才能有了用心发挥的收获。
用心需要的是一种主动的责任,是能耐得了苦,吃得起亏的“大智若愚”精神。书中列举的《最傻的员工成功了》主人公杨丽,认真学,不计较,舍得干,才能够做到“问不倒,答得快”,收获尊重和赏识。细想我们呢,统计工作者,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答群众疑难咨询,很多时候却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只因我们花太少的时间沉心专研,用太多的精力去得过且过。没有主动的心,又从何而来期望的果呢?用心还得有一种坚毅的态度。中国卓越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曾说:“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已定,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我们都不自觉的在追求路上有了太多对未知困难的畏惧,我们缺的就是一种奋勇一搏的坚决。就如我们的联网直报工作,100%的直报率要求下,企业的硬件设施,人员素质,配合程度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可是到最后我们还是能较好的完成目标,就是因为我们态度够坚毅,把这一目标当作航海中唯一的彼岸,一旦咬定,无论风浪多大,困难多少,不达誓不罢休。
用脑,做好执行者的关键。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凡事先思考,后决定,再执行,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常动脑,是提高效率,创新方式,提升能力的决定因素。创新进取,是我们统计的核心价值观,要创新就是要能够多动脑将我们的统计工作做活形式,做出特色,做出成绩。执行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拿不准,悟不透,料不到的情况,也常会被一些表像而蒙蔽。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满腹激情投身工作的时候,可能收获并不能如期所愿,这就是没能在执行前,认真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圆满这件事。做圆满,得先要动脑去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摸清事物表象隐藏的本质,考虑可能横空出现的变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动脑思考就是我们执行的“磨刀期”,有了这样一个沉心思考的过程,做好准备,将一些执行进展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扼杀在萌芽期,同时不断开动脑筋突破传统,创新解决方式方法,执行自然也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手,做好执行者的归宿。执行的归宿就是落实,即归于实干和付出。执行,需用心对待,用脑思考,更需用手做事。用手,是要在接受任务时,不推诿拖拉,不鹜于虚声,一说就动,脚踏实地的“孺子牛”行为;是要始终强调效率,将劲使在最需要的地方,要做到能走绝不爬,能跑绝不走的高效方式;更是要能够察微知著,一点就透的悟性能力。用手还得要管住自己的情绪,戒浮躁,戒攀比,戒抱怨,要善学习,勤修炼,多积累,不断提高执行水平;用手更要严格制度,重视结果,按章操作,环环相扣,拒绝“大概、可以、应该”,确保执行到位。
我们都是执行者,我们更要做最好的执行者,多一些自动自发,少一点牢骚应付;多一些热诚奉献,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些吃苦耐劳,少一点懒散推脱。要相信,用心耕耘,终将收获!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邓坤云]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