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邵阳市统计局

2009年3月5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4

打印本页

0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挑战,紧紧围绕“抓项目、保增长”的发展目标,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创新的局面,和谐邵阳迈出更大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1.5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6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82.2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28.74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8332元,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32.5:40.7,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所占比重2008年为2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据快报统计,全市财政总收入34.5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市本级完成总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5.9%。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2.11亿元,增长15.8%,其中税收收入12.45亿元,增长16.3%。一般预算支出102.27亿元,增长25.1%。

    新型工业化成效明显。工业保持对整体经济较强的带动作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8%,其中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18.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规模工业信息化建设投入7954万元。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6家,比上年增加31家。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规模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耗能2.3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11.97%,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削减9.6%,化学需氧量削减11.5%。

    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完成或超额完成全部预定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增长17.9%,援助解决了333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全年共有12.6万城镇居民和6.7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0所,新建“五保之家”12所。新建城镇廉租房9.8万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10.4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租赁补助10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实际参加农民人数526万人,比上年新增41万人,参合率达到87%。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免除学杂费。全市财政保障资金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教育支出19亿元,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5.63亿元,增长23.8%。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呈现可喜局面。按照农业普查数进行调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创近几年来的新高。种植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产值110.88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5.3千公顷,同比增长1.8%,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丰收。各类粮食总产量302.28万吨,增长2.0%,其中水稻产量264.98万吨,增长1.8%;油料总产量8.1万吨,增长18.6%,烤烟产量0.87万吨,增长46.5%,水果总产量58.9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完成产值115.03亿元,同比增长7.5%。年内出栏生猪911.21万头,同比增长10.2%,肉类总产量67.14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1.56万吨,增长6.5%;牛奶产量4.85万吨,增长6.5%。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比重高达91.9%,比上年略有提升,传统的“粮猪型”农业特征依然明显。林业和渔业平稳发展,分别完成产值8.53亿元和5.59亿元,同比增长4.2%和3.6%,水产品总产量8.82万吨,同比增长6.4%。

表1:2008年邵阳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302.28

2.0

#水稻

264.98

1.8

油 料

8.1

18.6

烤烟

0.87

46.5

水 果

58.99

-0.6

肉 类

67.14

9.6

禽 蛋

1.56

6.5

牛 奶

4.85

6.5

水产品

8.82

6.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财政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1.52亿元,增长45.8%。水利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5千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1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1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8.95万千瓦,增长4.8%。

    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共有10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已经基本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3亿元,建成通乡公路459公里,通村公路2889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2万口,比上年增长130%,有效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87个,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248家,年内有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家。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201.7千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2亿元,增长14.6%,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30万人,解决了13.5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受年初冰雪灾害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势头相比去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9.54亿元,增长20.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6.0%;集体企业2.4亿元,增长28.1%;股份制企业70.64亿元,增长2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2亿元,增长21.2%。轻工业增加值44.89亿元,增长19.5%,重工业增加值74.65亿元,增长20.5%。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高    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形势乐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339.49万吨,增长14.3%;发电量20.4亿千瓦时,增长27.7%;乳制品3.05万吨,增长23.8%;饮料酒6.86万升,增长32.3%;服装907.02万件,增长3.3%;人造板81.62万立方米,增长26.1%;水泥417.8万吨,增长16.6%;铝材4.89万吨,增长17.9%;汽车2351辆,增长87.5%;机制纸及纸板54.26万吨,增长7.7%;布0.33亿米,增长29.3%。

表2:2008年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339.49

14.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0.40

27.7

加工大米

万吨

42.03

53.1

配混合饲料

万吨

14.42

4.2

糖果

万吨

7.22

11.2

罐头

万吨

10.05

18.8

乳制品

万吨

3.05

23.8

饮料酒

万升

6.86

32.3

服装

万件

907.02

3.3

人造板

万立方米

81.62

26.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4.26

7.7

化学纤维

万吨

0.78

2.9

塑料制品

万吨

5.30

83.0

中成药

万吨

0.67

130.5

水泥

万吨

417.8

16.6

农用化学肥料

万吨

25.49

6.0

铝材

万吨

4.89

17.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1

-29.9

水轮发电机组

万千瓦

8.38

173.1

液压元件

万件

4.89

-9.4

汽车

2351

87.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利税25.1亿元,增长28.0%,亏损面为4.0%,亏损企业亏损额1.74亿元。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14.38%,比上年提高24.7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1774元/人,比上年增长24.2%。工业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38%。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1.5亿元,增长20.1%,期末从业人员75268人,比上年增加4873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0.36万平方米,增长7.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7.38万平方米,增长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73亿元,比上年增加99.15亿,同比增长38.2%,继续处于高位增长平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9.97亿元,增长44.4%,其中城镇投资285.74亿元,增长49.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28.38亿元,增长3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84.16亿元,增长51.0%,第三产业投资146.19亿元,增长26.3%。非国有经济投资2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5.5%,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9%,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8.86亿元,增长63.1%,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13亿元,增长130.1%。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23.55亿元,增长50.3%;制造工业投资115.77亿元,增长5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5.94亿元,增长47.8%。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市95个在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2.49亿元,一批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顺利推进。宝庆电厂今年已完成投资4亿元,预计后年就可竣工发电生产;湘窖酒业二期工程即将开工;三一重工已经签订用地协议;宝兴科肥15万吨硝酸铵和神风动力500台机体扩改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另外合力化纤、长城水泥等一批扩改项目正在储备之中。路网建设进度加快,邵阳大道、邵水东路延伸段和戴家路等竣工通车,大祥立交西湖高架桥通车运行,江北新城、佘湖新城和火车站新城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跟进。

    房地产开发趋势回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商品房竣工面积71.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7%。商品房销售面积67.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63.45万平方米,增长25.9%。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需求活力充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4.23亿元,增长22.5%;县及县以下实现142.72亿元,增长2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3.0亿元,增长23.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38亿元,增长21.9%。

    全市8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2.41亿元,增长28.5%,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5.8%,日用品类增长2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1%,中西药品类增长47.7%。46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27.8%。

表3:2008年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分类情况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6.95

23.0

  其中:

54.23

22.5

      

71.76

24.8

       县以下

70.95

21.5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

173.0

23.2

        #限额以上

32.41

28.5

         限额以下

140.59

22.0

      住宿和餐饮业

23.38

21.9

        #限额以上

2.46

27.8

      其他

0.57

13.2

    物价总水平上涨趋势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9%,粮食价格上涨10.7%,居住价格上涨8.6%。城市间交通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9.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进出口贸易节节攀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19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出口总额20029万美元,增长26.6%;进口总额1938万美元,增长41.9%。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7501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香港地区、东南亚联盟国家、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等。私营企业在出口中发挥主导作用,全年完成出口额1345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7.2%。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市精心组团参加“沪洽周”并成功举办了“广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38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7459万美元,增长3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323万美元,增长23.4%;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55.62亿元,增长34.8%,引进省外境内资金78.45亿元,增长24.3%。

    对外经济合作业绩斐然。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1家,同比增长133%;实现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额3140万美元,增长114%;外派劳务2725人,增长22%;初步形成了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劳务输出“三大邵阳品牌”。

    旅游发展基本稳定。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48亿元,增长12%;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489人次,增长8.2%,其中外国人187人次,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11.82万美元,增长3.0%。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邵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邵永、邵衡、邵安、娄新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洞兴高速准备开工建设,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邵怀铁路正式立项,沪昆高铁正在积极争取之中,邵东、武冈机场建设已经进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年末全市公路里程到达数为19155公里,增长32.6%,其中高速公路177公里,一级公路7公里,二级公路625公里,三级公路763公里,四级公路6183公里,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邵阳作为湘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形成。

    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31.21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为9.73万辆,比上年增长13.5%,轿车1.96万辆,增长23.5%。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8%;旅客周转量50.8亿人公里,增长0.6%。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9亿元,增长12.2%;电信业务总量39.17亿元,增长30.6%。年末局域交换机总容量374.56万门,比上年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1.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9.2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存贷业务稳步提升。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1.88亿元,增长1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9.03亿元,增长2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4.44亿元,增长2.8%;中长期贷款余额83.06亿元,增长27.2%。基本建设贷款余额43.78亿元;工业贷款余额13.6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3.81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贷款余额76.93亿元,增长14.3%。

    证券业务进入调整阶段。年内在邵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1.49万个,比上年下降59%,股民保证金3.22亿元,下降8.2%,年内交易量474.42亿元,下降36.3%。

    保险产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20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10家,寿险10家,当年新进入的有5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3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8.30亿元。保险密度291元/人,比上年增加118元/人,保险深度4.39%,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84亿元,人寿险赔付额3.0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发展趋势平稳。全市三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72万人,比上年下降20.6%;在校生2.19万人,毕业生0.5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3万人,增长2.8%;在校生5.15万人,毕业生1.5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9万人,下降11.5%;在校生13.95万人,毕业生5.38万人。初中招生8.66万人,下降1.7%;在校生25.55万人,毕业生8.6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1.47万人,增长1.0%;在校生57.12 万人,毕业生8.2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03万人,在校生 0.2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31%,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99.81%,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79.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53家,产品品种数449个,其中省厅认定的高新企业14家,产品数165个。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增加值21.8亿元,实现利润3.98亿元,增长183.2%。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73件,增长28.0%;签订技术合同188项,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万元,增长56%;科技三项经费投入840万元,增长18.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8个。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增长2.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1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98%。继续开展“政府出资、群众看戏”活动,全年免费送戏下乡430场,放映公益电影6.4万场,开工新建乡镇文化站15个,基本建成农家书屋465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祁剧、邵阳花鼓戏、花瑶呜哇山歌、五峰铺蓝印花布和绥宁四八姑娘节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大力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加强报刊和网络的管理,“扫黄打非”和反盗版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总数2.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2万人,注册护士0.53万人。全市5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其中55所竣工使用。全市积极应对年初冰雪灾害,组建470支巡回医疗队,共救治车祸人数5100余人,摔伤人数8000余人。大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派出12医疗队赶赴重灾乡镇,免费提供价值3万元的药品,环境消毒面积达185万平方米。

    群众体育活动掀起新高潮。全市上下积极开展“迎奥运健身月活动”,举办大小活动80余次,总计参与人数达100万人次。市民强身健体意识高涨,全市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60万人。在全省第三届大众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四位、团体总分二等奖的良好成绩。全年体育彩票销售发行6192万元,位列全省第6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54.09万人,比上年增加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4.07万人,乡村人口529.02万人,城镇化率29.8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2.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9.56%,与上年基本持平。年内出生人口7.57万人,出生率10.1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69%,逐步向正常值转化。死亡人口3.59万人,死亡率4.83‰,出生率和死亡率比上年呈现双降局面;自然增长率为5.34‰,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674.15万人。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邵阳市区11065元,增长11.2%;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91元,恩格尔系数为43.9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32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6元,增长11.0%,恩格尔系数为54.75%。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7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4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8.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2.8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6.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3.13万人,减少1.4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44.75万人,增加6.6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0.0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4.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3.22万人和26.9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耕地面积292.82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34.6千公顷,旱地面积58.22千公顷。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18.67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3.01千公顷,绝收面积16.46千公顷。

    水资源供求关系趋向缓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02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345.7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73亿立方米,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矿产资源勘探基本稳定。已查明的矿种有24个,已发现的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床33处,石膏、钨、铅锌、锑、金、银、煤等矿产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在洞口江口发现新的矿藏,初步探明铁矿储量3.5亿吨,锰矿3千万吨。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关停并转“十八小”和“新五小”污染企业66家;大力增加环保投入,财政支出资金8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0.2%;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95%,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38411吨,比上年少排2116吨,削减率5.22%,化学需氧量85390吨,少排2965吨,削减率3.3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达119平方公里,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4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9.1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4.8%。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

    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31起,同比下降22%,死亡人数247人,同比下降16.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4人,下降27.9%;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3人;煤炭安全生产形势趋向缓和,煤矿百万吨煤死亡人数7.25,比上年下降47.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9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5.41人。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邵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方面指标数据按照农业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