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05

打印本页

0

  2013年,在全球经济预期下调,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全市经济面临诸多复杂形势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 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4.89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9.5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5.65亿元,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15727元,比上年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38.7:36.9调整为22.5:38.9:38.6,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GDP的比重为64.9%。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28.44亿元,增长25.1%,增速高出全市2.5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68.15亿元,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34.82亿元,增长28.5%;非税收入33.33亿元,增长25.5%。全市上划中央收入28.93亿元,增长13%,上划省级收入7.19亿元,增长24.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8.0%,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95.6亿元,增长19.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29亿元,增长26.1%,医疗卫生支出30.71亿元,增长7.9%,节能环保支出6.14亿元,增长27.4%,农林水事务支出39.36亿元,增长18.5%。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GDP的比重为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8%;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22.25亿元,增长10.5%;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69家,比上年增加78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9家,过5亿元37家;工业招商引资完成124.21亿元,增长15.1%;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4.5%;全社会用电量67.53亿度,下降0.4%,其中工业用电量38.13亿度,增长12.5%。

  民生民利有效改善。全市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3万人,为省定任务的104.8%,农村公路建设858.8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02.5%,农村危房改造14648户,为省定任务的101.2%,新增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及新增高效生物质炉灶用户分别达到10351口和10413口,为省定任务的103.5%和104.1%,城市、农村低保月救助标准分别达到243.5元和113.1元,比上年提高11.6%和14.6%,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274户,为省定任务的114.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民人数614.6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参合率到达97.33%,提高0.8个百分点;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可比价)。种植业完成产值204.44亿元,增长2.3%,粮食产量达到311.97万吨,比上年下降2.1%,油料总产量15.37万吨,增长14.4%,烟叶产量1.49万吨,增长12.0%,水果总产量75.11万吨,增长8.8%。畜牧业完成产值128.06亿元,增长2.9%,年内出栏生猪955.98万头,增长0.3%,肉类总产量78.42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1.81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4.28万吨,增长6.0%。林业完成产值15.63亿元,增长6.6%。渔业完成产值10.67亿元,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10.25万吨,增长5.8%。

  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和改造农村配电网200个,农村用电量8.6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3%。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4.98万千瓦,增长2.3%。全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42个,比上年增加170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82个;新建农村沼气池8413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40.21万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3座;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增长33%,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5万人。

  现代农业活力倍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0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4182家,实现销售收入357.71亿元,增长19.6%,其中规模企业226家,销售收入241.23亿元,增长21%。休闲农庄接待游客860万人次,实现收入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18.2%。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286.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8%,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741.98亿元,增长19.1%(现价),其中规模工业(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完成产值1469.72亿元,增长19.7%。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4.67亿元,增长12.4%,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3.5%,股份制企业286.77亿元,增长1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5.17亿元,增长11.0%;大中型企业141.14亿元,增长8.7%;轻工业169.52亿元,增长12.9%,重工业245.16亿元,增长12.0%;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67.9亿元,增长12.9%;省级重点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2.86亿元,增长12.3%。

  优势行业较快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12亿元,增长18.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91亿元,增长19.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33亿元,增长22.4 %,汽车制造业18.75亿元,增长4.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04亿元,增长17.1%,农副食品加工业29.32亿元,增长9.5%。

  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27.59万吨,下降27.1%;发电量88.03亿千瓦时,增长32.8%;饮料酒10773万升,下降2%;轻革358万平方米,增长22.2%;人造板196.89万立方米,增长10.8%;水泥927.8万吨,增长7.8%;石膏463.83万吨,增长19.4%;蓄电池31727万伏安时,增长20.9%;发电设备11.33万千瓦,下降25.9%;钢材5.28万吨,增长69.8%;改装汽车8790辆,增长10.6%;机制纸及纸板80.88万吨,下降1.3%。

  运行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净利润55.81亿元,增长26.9%,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0.54元,比上年下降71.6%,亏损面2.36%,下降1.0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21.77亿元,增长27.6%;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328.56%,比上年下降4.6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31%,出口交货值91.36亿元,增长46.3%。

  建筑企业健康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5.1%。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449.80亿元,增长32.9%,完成总产值223.09亿元,增长20.7%,期末从业人员85910人,比上年减少9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738人,比上年减少483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5.42万平方米,增长19.5%,竣工面积1116.72万平方米,增长2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02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镇投资796.02亿元,增长27.1%,房地产投资102.73亿元,增长36.1%,农村投资131.23亿元,增长119.3%。在全部投资中,国有投资188.07亿元,增长15.4%,非国有投资841.92亿元,增长40.6%,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81.74%,比上年提高3.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96.57亿元,增长35.4%,第二产业投资551.93亿元,增长38.7%,第三产业投资381.49亿元,增长30.5%。

  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7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能源投资61.82亿元,增长7.5%,交通投资64.64亿元,增长17.5%,水利投资14.22亿元,增长62.7%。环保投资4.85亿元,增长112%,教育投资17.35亿元,增长51.7%,卫生投资7.15亿元,增长61.9%。工业完成投资549.88亿元,增长43.3%,其中采掘业59.16亿元,增长36.8%,制造业428.90亿元,增长4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1.82亿元,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6.11亿元,增长34.5%。全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274个,比上年增加82个,总投资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5.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1%,比上年增长60.4%。

  房产市场稳中有快。商品房施工面积1205万平方米,增长47.2%,竣工面积182.79万平方米,增长8.1%,销售面积230.08万平方米,增长35.6%,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07.72平方米,下降36.4%,住宅销售面积217.24万平方米,增长36.1%,住宅每平方米均价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7.8%。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稳定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4.14亿元,增长14.3%,其中城区130.2亿元,增长14.5%,乡村实现零售额57.73亿元,增长11.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9.87亿元,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99亿元,增长11.9%。  

  限额单位主导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达到493家,比上年增加47家,实现零售额174.5亿元,增长23%,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5.2%,服装和针纺织品类增长2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3%,书报杂志类增长13.1%,金银珠宝类增长28.8%,汽车类增长30.1%。全市186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11.59亿元,增长21%。

  物价指数继续上扬。2013年,全市CPI累计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4.9%),烟酒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上涨0.1%,居住类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9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一般贸易40293万美元,增长36.43%,加工贸易18778万美元,增长5.86%。出口52163万美元,增长26.4%,进口6913万美元,增长15.4%。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5661万美元,下降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42万美元,下降18.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70万美元,增长32.4%,农产品出口8347万美元,增长98.1%。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6376美元,下降29.1%,占出口额的12.2%,东南亚联盟国家9512万美元,增长0.1%,占18.2%,香港地区9334万美元,增长204.83%,占17.9%,其他有印度占7.7%,欧盟占7.5%等。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批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7亿美元,增长20.4%。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89.56亿元,增长20.5%,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80.62亿元,增长17.5%。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1个,同比增长17.6%。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5家,合同投资额1.73亿美元,增长26%;建成对外劳务输出平台2个,拥有国际承包资格企业4家。韶山海关邵阳监理组、株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工作组入驻办公,开通了一般报关业务。

  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接待国内旅游者1895.4万人次,增长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0亿元,增长37.6%;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4.6万人次,增长16.2%,其中外国人1.05万人次,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1404.31万美元,增长48%。

  七、交通和邮电

  区位条件明显改善。洞新、怀通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使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实现县县通高速;安邵、邵坪高速抓紧建设,武靖高速即将开工,我市真正进入了高速时代。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21837公里,增长0.8%,其中等级公路17297公里,增长2.5%,高速公路422.8公里,增长48.5%。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全市拥有民用车辆64.5万辆,比上年增长7.7%,其中汽车26.3万辆,增长21.8%,轿车10.36万辆,增长26.8%。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2.06亿吨,比上年增长12.8%,货物周转量412.95亿吨公里,增长6.9%;客运量1.47亿人,增长5.6%,旅客周转量86.80亿人公里,增长8.8%。

  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量3.81亿元,增长5.5%,电信业务量32.49亿元,增长10.1%。年末局域交换机总容量644.44万门,比上年下降3.1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9.64万户,比上年减少4.44万人,移动电话用户388.18万户,新增30.7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3.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3部/百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资金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10.68亿元,比年初增加190.67亿元,比上年少增13.1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44.20亿元,增长1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1.50亿元,增长15.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5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4亿元,比上年多增18.68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9.83亿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余额393.31亿元,增长31.5%。在全部贷款中,人民币消费贷款84.63亿元,增长58.5%,个人住房贷款52.84亿元,增长53.8%,房地产开发贷款23.66亿元,增长42.4%,中小企业贷款246.3亿元,增长9.5%。

  证券交易比较活跃。年内在邵4家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6200个,比上年增长46.3%,股民保证金4.41亿元,下降12.3%,年内交易量758.86亿元,增长48.5%,股票买入量382.38亿,增长48.2%,卖出量376.49亿,增长48.7%。

  保险业务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共有24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9家,寿险15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19亿元,增长27%,人身险保费收入28.92亿元,增长3.6%。保险密度543元/人,比上年上升44元/人,保险深度3.46%,比上年略有提升。全年完成各项保险赔付金额达13.32亿元,增长41.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61亿元,增长35.3%,人身险赔付额7.71亿元,增长45.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趋于协调。全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81万人,比上年增长5.2%,在校生2.71万人,毕业生0.8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34万人,下降4.5%,在校生6.71万人,毕业生2.4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11万人,下降1.9%,在校生11.56万人,毕业生3.37万人。初中和小学共招生20.88万人,下降3.8%,在校生88.12万人,毕业生17.67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06万人,在校生0.2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2万人,增长9.2%。各类民办学校60所,在校学生7.1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科技创新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97家,比上年增加36家,其中省厅认定的高新企业51家。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50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增加值14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536件,比上年增加318件,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188件,增长7.4%,专利授权量792件,增长18.0%。签订技术合同86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1亿元。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217万元,增长42.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8个。有线电视用户66.8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实现增加值47.8亿元,占GDP的4.2%。“送戏下乡”演出573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2万场次,建成农家书屋5542个,实现每个乡镇均有文化站。“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祁剧《梦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绥宁侗寨申遗的侗寨保护规划、遗产研究及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83个,比上年增加130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80个,拥有床位总数2.58万张,比上年增长11.2%,卫生技术人员2.53万人,增长5.9%,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万人,注册护士0.94万人,增长11.9%。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90余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208万人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 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全省青少年锦标赛的18个项目,获得22块金牌,团体总分1733分。其中羽毛球金牌总数全省第一,总分第三;游泳总分第三;摔跤总分第六;跆拳道总分第六,圆满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18名优秀运动员参加了湖南省第四届“强民杯”农民篮球、乒乓球赛,取得了篮球赛一等奖,乒乓球赛男子双打第一名、女子双打第一名、男子单打第一名及男子单打第四名的好成绩。新增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74个,共有网点433个,全年销量达1.61亿元,增加700万元,增长率为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全市年末总人口805.94万人,比上年增加3.5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2.63万人,女性人口383.31万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306.58万人和499.3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04%,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83.0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3%。全市常住人口720.0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1.84万人,出生率12.44‰,死亡人口5.5万人,死亡率6.15‰,自然增长率6.29‰。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达到21937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113万元,分别增长11.95%和12.34%,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达到1455人,发放扶助金222万元,增长5.0%和5.8%。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7元,增长10%,人均消费支出10812.55元,其中食品支出4132.05元,恩格尔系数为38.2%,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206.18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33元,增长12.5%,其中工资性收入3340.84元,家庭经营纯收入1801元,人均消费支出4636.5元,恩格尔系数30.6%。

  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7.5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2.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5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9万人,增加0.0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2.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4.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3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面积趋于稳定。全市耕地面积439.7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7.55千公顷,旱地面积102.15千公顷。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25.4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24.2千公顷,绝收面积74.9千公顷。

  水利资源保障充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1.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6%,人均占有水资源1945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258.6毫米,年末水库蓄水量4.0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6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27.1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74立方米。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发现各类矿种74个,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有35个。共发现矿产地645处,探明储量的矿床229个,其中大型矿床7个,中型矿床18个。煤、铁、锰、铅、锌、锑、镉、金、硫铁矿、石膏、滑石、灰岩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全省占有明显优势,其中滑石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硫铁矿、石膏居全省第二位,锰、锌矿居全省第三位。全市保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计达3128.24亿元。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5%,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3701吨,比上年少排1872吨,削减率7.3%,化学需氧量98956吨,少排697吨,削减率0.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9%,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8.89平方米,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继续好转。全市造林面积36.3万亩,森林覆盖率5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植树3.1万亩,是近10年造林的总和。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5%和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49起,比上年减少433起,下降55.3%,死亡人数64人,下降53.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6人,下降56.2%;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人,减少3人;煤矿死亡人数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38起,增长18.5%,死亡105 人,下降6.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6人,下降11.1%。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邵阳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