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4-01

打印本页

0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速度永州、和谐永州、活力永州”,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赶超崛起步伐,全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06.39亿元,增长14.0%,比上年快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07.93亿元,增长1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0%、27.9%和4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875元,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全市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8%、13.8%和14.0%。 
   
    “三化”进程加速推进。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8%,拉动经济增长4.03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为22.7%,比上年上升0.1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2家,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63.52亿元,增加值为10.47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80家,增长13.9%;省级龙头企业新增4家,增长25%;市级龙头企业新增25家,增长61%。全市有4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比上年增加19家。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7年城镇化率34.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0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3.86%。通讯服务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0.6%。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2.9%,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全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8.64%;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削减率为0.84%,化学需氧量削减5.58%,砷削减率为8.7%,镉削减率为20.04%;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1%;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91%。

    和谐永州建设稳步推进。全省8件实事分给永州22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2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共完成通乡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投资9.96亿元,建设通乡公路286公里、通畅里程3063公里,分别完成任务数的190.7%和120.1%。新增通电话自然村87个,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36所;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农家店580家。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人数10.78万人,完成任务数的103.7%。新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2.57万平方米,完成任务数的171%。新建农村沼气池6209口,完成省定年度计划的103.5%。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19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4277万元,解决了12.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均比上年增长64.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帮扶203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均超额完成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工业经济仍相对薄弱;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显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务环境、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2.8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15.76千公顷,增长0.63%。油料种植面积37.71千公顷,增长7.96%。棉花种植面积2.09千公顷,增长6.09%。蔬菜种植面积145.69千公顷,增长5.05%。粮食总产量314.63万吨,增产8.68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68.77万吨,增2.1%。肉类总产量68.93万吨,增长5.8%,其中,牛肉3.26万吨,增长7.2%;羊肉0.79万吨,增长6.4%;猪肉51.73万吨,增长5.5%。水产品产量15.42万吨,增长6.3%。全年生猪出栏760.74万头,增长6%;羊53.54万头,增长7.1%;牛29.5万头,增长6.9%;家禽8815.98万羽,增长6.3%。
 

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量

同比增长%

 

314.63

2.8

 

7.63

8.8

 

86.15

6.9

 

395.39

7.4

 

0.27

10.5

 

0.16

1.4

 

3.51

-1.6

 

4.03

8.5

 

68.93

5.8

 

4.75

5.9

水产品

15.42

6.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改善。全市水利建设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12万处。林业投入2.65亿元,完成造林32.27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治理项目投资643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9.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完成投资4139万元,新增耕地4435.5亩。烟基建设完成投资1.65亿元,增长27.5%。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共争取投入资金910万元,增长1.1倍。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4.77万千瓦,增长9.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多渠道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8亿元,新启动了260个示范村建设,完成了300个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示范村完成改水1.65万户,改厕1.3万户,改厨1.04万户,新建和硬化通组入户道路1800余公里。兑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8326万元,比上年增加14108万元,66.5万农村学生受益;扩改建乡镇敬老院19所,村级“五保之家”27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上年的6%提高到7.3%,人均供养标准由上年的796元提高到893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上年的3个县扩大到全市范围,参合人员由上年的69.11万人增加到374万人,参合率达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7家,实现增加值81.08亿元,增长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9%,中小企业增长24.2%,集体企业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长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3.9%,重工业增长16.4%。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7个省级工业园共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05亿元,增长25%。 
 

2:规模工业增加值汇总表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绝对值

同比增长%

工业增加值(现价)

81.08

23.0

在总计中:轻工业

33.02

33.9

          重工业

48.06

16.4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17.41

13.4

集体企业

0.45

12.4

          股份合作企业

0.86

5.9

          股份制企业

40.67

26.0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9.21

41.3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2.49

18.6

在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26.14

16.9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25.06

16.6

在总计中:中小企业

77.15

24.2

在总计中:小型企业

56.02

26.3

在总计中:园区工业

29.05

25.0


    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卷烟产量159.83亿支,增长30.5%;汽车1.75万辆,增长2.3%;铁合金产量47.88万吨,增长15.9%;生铁产量16.04万吨,增长19.6%;十种有色金属3.61万吨,增长5.7%;水泥382.47万吨,增长32.2%;大米45.82万吨,增长30.7%;罐头11.03万吨,增长16.2%;布2345万米,增长66.1%;皮鞋286万双,增长1.9倍;人造板62.63万立方米,增长30.6%;机制纸及纸板21.72万吨,增长1.12倍;原煤生产量23.53万吨,下降11.2%;发电量21.96亿千瓦时,下降8%。
 

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万吨

23.53

-11.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1.96

-8.0

 

万吨

45.82

30.7

 

万吨

11.03

16.2

饮料酒

千升

38397

75.7

 

亿支

159.83

30.5

万米

2345

66.1

 

万双

286

188.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62.63

30.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1.72

112.2

氮肥(折合N100%)

万吨

15.74

161.8

中成药

2754.42

33.8

 

万吨

382.47

32.2

 

万吨

16.04

19.6

铁合金

万吨

47.88

15.9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3.61

5.7

 

17497

2.32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得到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8%,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利润12.06亿元,增长60.8%;实现利税31.07亿元,增长49.8%;亏损企业亏损面为3.4%,下降9.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9.11%,比上年提高28.75个百分点。在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实现盈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效益提高较快,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拉动明显,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38亿元,增长2.3倍;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利润1.29亿元,增长218.2%;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0.66亿元,增长72.3%。
  
    建筑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46亿元,增长29.0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22.2%;税金总额1.42亿元,增长20.8%。施工项目招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达到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2.9万平方米,增长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0.4万平方米,增长1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城乡50万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20.25亿元,增长46.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3.31亿元,增长65.6%;第二产业投资91.24亿元,增长42.4%,工业投资达78.68亿元,增长32.3%;第三产业投资115.7亿元,增长47.8%。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223个在建的市重点监管项目实际投资95.36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38%。如洛湛铁路永州南段全线铺轨、长丰猎豹CS6和骐菱两款新车顺利下线、零烟包装设备完成更新、莲花水泥建成投产、湘纸二期、泓溧水泥、骄阳水泥开工、广丰生化、熙可罐头、甬兴锰业、巨涌锰业、科力电机等项目进展顺利,浯溪、晒北滩、大林江电站等正抓紧施工或进行前期工作。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5.07亿元,增长18.8%。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68.5亿元,增长21.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增长加快。全市投资过5000万元的住宅建设项目达到96个,房地产开发总投资24.8亿元,增长60.3%,比上年提升38.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92.6%、82.3%和11.2%。土地开发面积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4亿元,增长18.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增幅再创新高。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8.53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0.01亿元,分别增长20.3%和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7.96亿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20.03亿元,增长17.6%;其他行业0.55亿元,增长12.1%。年末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0个,成交额达40.93亿元。

4:2007年永州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及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绝对值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8.54

18.1

其中:市

39.86

19.5

       

48.67

23.7

        县以下

50.01

12.3

其中:批发业

18.37

27.2

        其中:限额以上

8.35

51.9

             限额以下及个体户

10.02

11.9

零售业

99.59

16.8

        其中:限额以上

14.29

32.8

             限额以下及个体户

85.3

14.4

       住宿和餐饮业

20.03

17.6

       其他

0.55

12.1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0.2 %;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    增长184.4%。汽车零售量1237辆,增长38.4%;零售额9779.2万元,增长21.4%。其中轿车零售量303辆,增长43.6%。家用电器类零售额8094.1万元,增长109.8% 。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其中出口1.17亿美元,增长105.3%。进口0.51亿美元,增长237.9%。出口大于进口0.66亿美元。

    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5个,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增长6.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6亿美元,增长43.3%。实施省外内资项目330个,实际到位资金62亿元,增长40%。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433万美元,同比增长60%,完成营业额243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659人,境外中方合同投资额达300万美元。“香港招商周”招商成效明显,首届“中博会”和“珠洽会”签约项目落实成效明显。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国内外游客518万人次,增长2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增长21.2%;接待入境游客2.56万人次,创汇24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5%和28.2%。全市现有旅行社21家,新增2家;星级饭店新评3家, 有5家宾馆正在评星申报。荣获“2007年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浯溪碑林、阳明山、金洞金沙滩等3个景区被评为3A景区,金洞、千家峒新增为国家森林公园,舜帝陵有望晋升4A景区。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3.5亿吨公里,增长24.3%;旅客周转量63.9亿人公里,增长0.7%。零陵机场投入运营,开通了永州经长沙至广州的往返航班。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4.9万辆,增长6.3%。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11亿元,增长5.2%;电信业务总量23.95亿元,增长27.7%。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9.99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8.2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为61.52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拥有量为86.47万户,增长25.2%。全年新增通电话自然村87个,农村“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顺利实现。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29.02亿元,同比增长25.5%,比去年同期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6亿元,增长22.9%。11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均过亿元,比上年增加2个,过2亿元的县区2个。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13亿元,增长38.2%。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科技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27.6%、86%、57%、52.9%和52.3%。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34.42亿元,比年初增加60.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为5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32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4.92亿元,同比多增6.4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6.53亿元,同比多增6.13亿元。 

    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10.17亿元,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亿元,增长36%;人身险保费收入7.72亿元,增长29%。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18亿元,增长58%。其中财产险赔款1.49亿元,增长26%;人身险给付2.69亿元,增长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2.2万人,增长4.43%。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9.8万人、22.4万人和41.8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84人。拥有幼儿园 414所,在园幼儿6.7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41.06 %;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71.8 %,提高13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4 %,提高 0.29 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提高0.27个百分点。各类民办学校 148所,在校学生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所。中心城区中小学新增112个教学班5000个学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永州工商职业中专进入全省示范性职中行列,申报筹建永州技师学院获省通过。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6项,其中省以上科技成果3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专利268件,其中发明专利57件。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落实资金58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经费209万元,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项,经费180万元。完成了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编制下达,共确定39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28项,指导性计划70项,安排经费35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2007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11个。全市广播电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3.16%。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37%,有线电视用户8.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000户。新田发现重大历史文物遗存,江永上甘棠、零陵涧岩头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建成乡镇文化站205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卫生机构353个,拥有人员16976人,床位总数114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2个。卫生技术人员14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224人,注册护士4124人。已改建或新建乡镇卫生院149所,占全部建置乡镇的80%。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参合率达80%。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运动健儿参加国际国内赛事,获3个世界冠军,10个全国冠军,在省级运动会上中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3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年组织大型健身活动113次,其中千人以上的19次,参加人数达到8922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0.16万人,增加2.6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512.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比上年提高1.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7‰,上升0.0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3‰,比上年提高1‰。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 5267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657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09.18元,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7448.98元,增长15.5%;经营净收入1493.85元,增长34.2%;转移性收入1739.51元,增长18.1%;财产性收入204.2元,增长38.2%。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31元,增长18.8%;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4.57元,增长2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97元,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27元,增长16.7%;家庭经营收入2105元,增长14.2%;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66元,增长14.5%。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68.85元,增长13.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8%。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01.65元,下降8.3%;交通和通讯支出620元,增长25.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9元,增长2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3%,下降1.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62辆,家用电脑32.26台,分别比上年增加1.69辆和8.36台。农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5台、冰箱21台、洗衣机17台、手机60台、摩托车30台。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41.43平方米,增加3.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54平方米,较2000年增加4.75平方米,增长15.9%。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2.45 万人,比上年增长4.29%;企业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6.87万人,增长4.7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96万人,下降2.18 %;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2.99万人,增长8.7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31万人,下降13.56 %。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57亿元,增长29.8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由上年的7.5万人增加到10.4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10元提高到30.8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共有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12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地表水满足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90%以上。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3个,面积82.1平方公里,已建成1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62.8平方公里。永州市中心城区无害化垃圾处理系统投入运营,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基本完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54%。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4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7999.7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694    起,下降6.47%,死亡246人,下降15.17%。其中,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9%,下降0.21个百分点;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2.95%,下降0.45%;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5.66%,下降3.43%;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4.84%,下降1.81%。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永州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7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