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统计方法改革的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产品生产呈现多样化,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生产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区域间的发展也不平衡。给畜牧业生产的统计带来了许多困难,原有计划体制下层层逐级汇总上报的传统农村统计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运用新的、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对快速多变的畜牧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改革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统计方法已成为农村统计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现行农村畜牧业生产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现行畜牧业生产统计调查方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面对十分分散的生产经营单位,如何准确地进行调查统计,基层统计部门尚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传统方法出现"统计加估计"的现象普遍发生,这样难以准确反映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
(二)现行畜牧业生产统计调查方法对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统计缺乏依据。农村中农户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统计的认识更低,对统计调查不愿提供真实数据,基层统计人员对这类农户缺乏深入的了解,统计时问个大概,有的甚至凭空造数,这样的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
(三)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取得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计划数"。凡是考核指标,上级越重视,该指标的水分可能就越大。多年来通过我们的检查发现,一些单位上报的都是等于或略高于年初的计划数,这样就出现了"统计跟着计划转"的怪现象。
二、畜牧业生产统计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未来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畜牧业生产统计采取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较为现实,即散养户采用抽样调查推算,规模户采用全面统计。
三、畜牧业生产统计调查方法探讨
(一)规模户调查方法
规模户实行全面调查,-方面可以依靠畜牧部门乡镇兽医、动物防疫员,每年春秋动物防疫普注和夏冬防疫补注之机,对规模户的畜禽存栏登记造册;另方面可以由乡镇驻村干部对规模户摸底调查,统计站登记造册,各乡镇综合汇总上报县级统计局。
规模户应以畜禽存栏数作为划分标准,因为存栏数最为客观、实在,较易调查,能准确统计。若以出栏量或饲养量作为划分标准,则由于出栏是陆续进行的及统计的力度不够,业主由于经济利益等原因不如实申报,因而实际操作起来不好统计,也统计不准。当然畜牧业生产统计除统计存拦外,还要准确统计畜牧生产成果,即出栏情况,则可通过典型调查解决,印在规模户中按大中小规模户分别选2-3户典型调查,可得到年出栏率,以此计算出栏总量。
结合我市情况及畜牧部门现行统计标准,建议规模户的划分标准为,牲猪存栏3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其中奶牛存栏5头以上),羊存栏Z0只以上,家禽存笼300羽以上。达到以上规模的户,家庭从业人员必然有半数以上从事养殖,家庭收入半数以上来自养殖业,年出栏猪可达60头,牛出栏5头,羊出栏10只,家禽1000只。对符合标准的这些规模户实行全面统计,并建立统计台帐,每季度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将辖区内的所有规模户的数据综合报送乡镇统计员,乡镇统计员年末根据全年实际情况对规模户进行一次核实,计算出栏、存栏数,并依据标准对下年度规模户进行调查,实行动态管理。
(二)散养户调查方法
散养户采取抽样调查。通过乡镇根据地域特点,饲养习惯各选3个村进行调查,也可以在原有农调点的基础上,每乡扩充到3个村30户进行调查,以进一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农调队的调查网点是按人平纯收入这个指标确定的,综合反映农户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情况,因此,农调网点的样本户具有一般散养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可以作为畜牧抽样样本。在此基础上海各乡镇共抽取3个村,再在抽中的村按每个散养户的出栏数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队,逐户累计,采取随机起点、对称等距的方法各抽选10个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抽样户所在组全部户数及养猪户、空栏户数。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样本户可适当集中。调查人员对存栏、出栏情况登记畜牧业统计台帐,各乡镇统计站每季汇总上报县(市)统计局。
(三)总体的推算和汇总
散养户的畜禽产量推算方法:首先把某调查畜禽品种每个调查村10个调查户的数据进行超级汇总,算出全县(市)调查样本的户均数,然后计算出每个调查村饲养读品种的户数的比例(某品种散养户户数+总户数),将所有镇品种调查村的饲养户比例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出抽样总体的读品种的饲养户比例,然后将调查样本的户均数与这个比例相乘,即为抽样总体的户均数,再用户均数乘以全县(市)乡村户数褥出垒县(市)散养户的某品种的存栏数或出栏数。
将规模户全面统计数据与散养户推算数据相加即可得到全县(市)某畜牧产品的汇总数据。
[邵阳市统计局 马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