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抽样调查方法研究(内容提要)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抽样调查是目前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特别是各基层统计部门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它关系到整个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成败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非全面调查是统计调查方法的必然选择,而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的首选。自1994年国家统计局确定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必要的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总体目标以来,抽样调查在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大的困难,尤其是近几年在工业、商贸、劳动力和人口变动情况等方面的抽样调查,县、乡两级政府统计部门承担了从领导组织到具体实施、从方案制定到上户督查的繁重任务。实践证明,凡是能满足抽样调查技术要求和前提条件的调查对象,像经营产品单一、样本框基本不变、样本替换问题不存在等等,应充分利用抽样的方法。我国现在进行的45项抽样调查中,像农产量测产、住户抽样调查等,均与理论相吻合。对于在抽样调查实践中遇到而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的难题的调查对象,应该在抽样组织方式和非全面调查方法上探寻“多目标综合抽样调查方法”的出路。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及结构:1.认为多目标问题历来是抽样调查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应尽快推行多目标抽样调查;2.在多目标综合抽样调查方法的理论探讨这一部分中,课题就多目标样本框的设计理念、样本框应搜集的资料、构建样本框的具体操作、多目标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中的定位及改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课题中所提出的一整套复核、调查、调整、轮换的方法,旨在帮助经常进行抽样调查的单位和部门在调查时避免每次都要采用直接面对总体的抽样方法。在构建样本框的具体操作中,对现行几种抽样方法如目录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类)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等群等距抽样法、分阶段抽样和分成(类)抽样等方法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抽样框设计如对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抽样框和贸易统计抽样框设计、以及对多目标复合抽样方法进行了探讨和介绍。课题重点讨论了样本抽选方法。课题认为,从确定的样本框中抽选的样本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总体是设置样本框的主要目的。由于样本框理论上的容量、分布及参数的设计与实际操作有所不同,样本的参数设置应依研究要求而定,考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超过样本框的容忍范围。就样本的抽样方法而言,从样本框中抽选样本个案没有什么方法上的限制,只要抽样方法科学、抽样误差可以接受就可行了。但实施上需要考虑人员、时间、费用支出、方便程度、可操作性等。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充分利用样本框信息、保持样本框特性且最简捷的方法。为此,课题设计了针对样本容量的两种抽样方法:(1)直接抽群法;(2)抽中群中抽样法。在样本(框)容量的讨论中,课题认为建立样本框的目的是方便以后的抽样,如果不把以后的研究样本考虑进去,样本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调查研究目标各有不同,理论上除非把总体设为样本框,否则无论多大容量的样本框均有其适用范围,所以如何满足本单位的抽样调查研究工作就成了样本框容量考虑的前提,课题除了对以往调查样本的特征和调查样本的容量进行理论探讨外,还认为样本框有清晰与模糊的区别,也有崭新与陈旧的区别。样本框的基础是普查等相关资料,其调查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样本框资料的复核以及定期对样本框进行部分轮换是必须的;3.多目标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中的定位及改进的方向。抽样调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调查方式,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抽样方案的设计既要理论上可行又要可操作性强,因此必须结合我国经济成份相对复杂,生产经营规模相对分散的特点,力争快速准确地反映重要的各行各业的生产信息,并且将各级政府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整合起来,推进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一体化改革。通过现阶段多目标综合抽样调查工作的初步尝试,我们认为多目标综合抽样调查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多目标综合抽样调查制度有着广阔的前景。一是方向对头,符合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要求;二是路子正确,符合中国国情和目前基层基础实际情况;三是措施可行,只要认真扎实履行,可以做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归纳起来有技术上和组织实施上等问题。课题最后对加强和改进多目标抽样调查工作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湖南省统计局《多目标抽样调查方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