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常德市经济继续稳步增长

来源: 时间: 2005-11-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1-9月,常德市经济继续呈稳步增长之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主要领域进一步趋于活跃。经测算并由省统计局评估返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5.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全市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3.73亿元、195.69亿元、156.08亿元,增速分别为6.4%、12.6%、11.4%。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仍然来自工业和投资。

    经济增长的背景:近年来常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工业和投资。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经济持续增长是在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下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国家政策调控、生产企业产能、市场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常德市工业发展;二是投资受国家有保有压的政策因素影响,增速受到了明显影响。对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是加强了对常德市招商引资的协调和服务;二是在工业化领导小组汇报会上专门听取各部门对常德市近期工业现状的汇报,部署下阶段工业工作。

    农业生产形势继续向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达154.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高出2.9、1.7个百分点。拉动农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粮食的丰产。今年来常德市早、中稻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早、中稻面积分别比上年扩大5.9%、7.4%,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4%、9%。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出栏生猪、家禽出笼、肉羊、水产品等主要产品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3%、5.7%、7.8%。

    工业生产增速下跌之势有所缓解。在国家宏观调控不断强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全市工业经受了新考验,通过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下跌之势有所缓解。9月止,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比7月、8月的累计增速分别提高了1.6、1.8个百分点。其中烟草、食品、纺织、造纸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比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8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7 %,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食品工业,增速达35.3 %。在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4.8%、16.8%、19.4% 。国有工业企业增速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偏低,但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方面仍起着决定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趋于理性化。与上年相比,常德市固定资产投资各月累计数没有出现大的跌宕起伏,走势不仅平稳,且与国家宏观调控相吻合。9月止常德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90亿元,较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增速达到25.9%。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石门电厂二期58814万元,皂市水库48717万元,江北防洪圈建设4500万元,市电网改造7540万元,穿紫河治理4588万元,江北防洪圈建设450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工业技改969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主要是烟厂综合技改16299万元,桃源金果扩大生产线2400万元,力元新材泡沫镍二期2358万元,金键药业软塑输液二期1649万元等。 

    内外贸易持续增长。常德市消费市场持续进入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时期,居民对住、行、讯消费能力的增强,带动常德市消费结构升级,也给消费市场带来持续的增长潜力。已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规模以上零售、餐饮业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实现批发零售贸易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出口增势良好。据海关统计,8月止出口总值66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三资企业出口增幅高于整体31.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整体3.8个百分点。

    收入领域保持平稳增势。从财政看,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比上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企业看,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8.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8.3个百分点,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从个人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过城镇居民增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2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

    常德市经济在总体上保持协调稳定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内生动力不强是阻碍工业经济增长的“绊脚石”。从常德市这一轮工业经济增长的周期来看,从前四年增长速度逐步攀升走高到2004年达到高峰,再到今年9月止回落至2002年水平,明显构成了常德工业经济增长周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常德市真正拥有较强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只有像烟厂、纺机、金健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在宏观经济面上迎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上溶入经济产业链的力度不够。常德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点的支撑,面的带动不足,这几家企业的增长周期也就决定了常德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周期。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技术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甚至是决定性因素,9月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8137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36%。作为常德市经济增长极的工业园由于产业集聚度,产业集群度不高,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领头羊作用。9月止,常德市的德山工业园完成增加值6亿元,增长16.2%,仅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速度也出现下降和新产品产值率低,使企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政策和资金双重因素影响投资提速。在各项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呈现明显的不稳定性,五年来,更新改造投资不仅时高时低,而且增降起伏较大(见附表一)。2002年9月更新改造投资跌至低谷,出现负增长,而随后的第二年由于政府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增长的同时,更新改造投资也得到了投资者空前的关注,2003年9月增速又一下冲到了顶峰——90.3%。更新改造投资增速的大起大落主要体现在工业技改投资上,工业技改在更新改造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技改投资的主体——企业,受资金运转紧张、人才和技术弱、收效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只有当某种产品生产受阻时才去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带有很强的滞后性,缺乏前瞻性的投资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空间不是很大,生产效率很多时候跟不上生产的形势,不仅导致了更新改造投资增速的大起大落,更影响着企业生产后劲。而企业的生产能力强不强,生产效率高不高,直接左右着全市经济的“脉搏”。另外房地开发投资的下降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前几年常德市房产业如日中天,大小房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连续五年来,房地产投资都是常德市经济发展的强动力,但自去年贷款紧缩、国家房地产投资政策、政策的变动和土地严控政策的出台,常德市房地产投资相比往年,可说是在低位运行,各月累计速度都没有超过30%的,到9月止,大的楼盘如九重天、龙呤水榭、城市花园、电力新村、美景本年均已进入施工尾期,只有收尾工程,而部分项目如金键南城就因拆迁、土地价格问题,无法正常开工,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仅13.4%。而去年除一个月(38.6%)外,各月累计速度均在40%以上,2004年年度房地产投资更是高达63.3%。房产投资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将牵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

各年份9月止更新改造投资增速表

    招商引资工作任重而道远。进入90年代后期,各地、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地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小时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等提法在各省、市间不断地成为现实。而常德曾有的、本不太强的区位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更被逐渐弱化,以至于招商工作是困难重重,已有的招商的项目也是引而不优,招商的资金是招而不大,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形成长而强的产业链条。

    在目前情况下,常德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必要调整自己支柱产业的范围,以及对招商引资资金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一方面要讲求切合实际,一方面要讲求和谐发展。另外,对常德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做适当调整,以应对宏观调控形势。

[常德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