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民营企业“四多、三难”现象突出

来源: 时间: 2006-03-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几年来,汉寿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汉寿民营企业的发展。2005年县政府拿出809万元资金兑现优惠、奖励民营企业,这笔资金相当于汉寿国、地两税总收入的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2005年汉寿国、地两税总计5008万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3666万元)。数额之大,创下建国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5年,汉寿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8%,民营企业的GDP占所在行业GDP的比重分别为:一产业为33.7%,二产业为94.8%,三产业为56.7%。可见汉寿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得到了速猛发展,为拉动汉寿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经普资料和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都显示,汉寿的民营企业存在小规模、粗放核算、新增固定资产挂帐等现象,并且企业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决策难、监控难等“三难”状况。具体表现在:

    一、低层次、小规模的多。据2004年经普资料显示,汉寿有民营企业971个,占全县法人企业的95.3%,其中,规模以下930个,规模以下的小型私营企业占95.8%。个体工业户均只有3个从业人员,可见汉寿县的个体工业还处于手工式作坊阶段,象康普一样产值过亿元,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大、中型企业较少,2005年末,汉寿总共只有规上工业企业51个;规上贸易、餐饮企业8家;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家。

    二、会计核算粗放的多。汉寿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多数技术手段落后,95%以上的企业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不管是规上或规下企业都存在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等现象,如开办费一次性进入成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不分期计提折旧,税前分红等。

    三、新增固定资产挂帐的多。据走访调查,一部分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工程完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部分在建工程竣工后不能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帐户。2005年,太子化工因未办房产证,有360万挂帐,宝龙汽车几条生产线的机器设备,因未开发票,约700万挂帐等……

    四、资金不足、融资难。
据调查了解,汉寿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一是靠银行贷,二是靠家族内部凑,这两种形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银行贷款很难,家族凑资有限,是制约汉寿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05年这一年汉寿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的缺口在3亿元以上,预计2006年将达4亿元左右。

    五、经验决策,科学难。汉寿的小型私营企业,业主一般凭经验决策,决策的依据主要是产品的订单,即订单式生产,由于订单在某种程度上只反映近期行为,对中、长期行为没有预期,致使不少企业短命。2005年就有恒惠香化、金升纸业、鸿达等一批企业停产、或被兼并。

    六、业主“说了算”,监控难。
汉寿的民营规下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个人专权的家族控制特色,95%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企业的资金筹集、运用老板说了算,出纳一般由亲戚担任,会计只是个“记帐员”。据调查了解一个人兼任2-5个企业会计的情况很普遍,所以要实现财务部门通过控制财务收支和分析检查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监督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协助业主实施财务监控难。
 
[汉寿县统计局  毛芬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