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桃源县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来源: 时间: 2009-07-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桃源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879.1万元,同比增长15.2%,累计增速呈现出稳中回落的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总体情况
 
    1—6月,桃源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9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虽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总体上逐月累计增速呈现回落的运行态势。1-6月,分月累计增速分别为20.3%、20.4%、18.8%、19.1%、16.1%、15.2%。
 
    从销售地域看,县一级实现零售额1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3.16亿元,同比增长13.6%。
    
    从销售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87亿元,同比增长17.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68亿元,同比增长16.0%;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8.1%。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月销售总量增势平稳,增幅回落扩大
 
    1-6月,从总量来看,1月份零售额为4.49亿元,2月份零售额为4.12亿元,3月份零售额为4.08亿元,4月份零售额为4.62亿元,5月份零售额5.20亿元,6月份零售额4.86亿元,总量呈稳中有降有升。从累计增速来看:今年1月份受春节提前因素影响(去年春节在2月份),累计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9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取得了开门红。2月初正处于人们走亲访友进行拜年的消费旺季和元宵节的消费推动,2月份增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累计增速达20.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1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下降至18.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4月份增速稍回升至19.1%,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5月份增速仅16.1%,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3个百分点;6月份继续回落至15.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呈扩大的趋势。

    (二)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县级快于农村

    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县一级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93亿元,累计增长16.7%;县以下部分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亿万元,累计增长13.6%,比县一级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3.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长慢于县一级消费品市场。 

    (三)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新增消费亮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餐饮消费观念的更新,加之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全县住宿餐饮市场零售额快速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县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68亿元,累计增长16.0%,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8个百分点。

    (四)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增势强劲,龙头地位不减

    据统计,上半年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14.8%,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0%。批发零售贸易业依然占主导地位,成为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其龙头作用尚不可替代。

    (五)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市场明显升温

    城镇消费的强劲带动使其辐射面波及到农村市场,桃源县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对基本生活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实行免征农业税、种粮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等政策的实施,农民的预期支出减少,使农村市场蕴藏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得以适时释放,直接推动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1-6月,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625.6万元,比去年同期多15749.6万元,同比增长13.59%。
  
    三、促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增加拉动了消费需求

    随着全县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一系列民生惠农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在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 2067元,同比增长9.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45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4 %。 

    (二)返乡潮流拉动了消费需求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回乡过年的比往年多,而且回家住的时间长,因此今年的节日消费比历年都多,形成了一个增长点。

    (三)惠农政策拉动了消费需求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项目是商务部推行的一系列重大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大多数农民的购买热情,提高了农民购买欲,形成了又一个刺激消费的增长点。现在较大的电器超市有8 0—9 0%的销售是“家电下乡”产品。

    (四)促销活动拉动了消费需求

    商家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店庆大搞各种促销活动,大大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热情,吸引了广大居民的消费,带动市场快速发展。

    四、制约当前消费需求的几个因素

    (一)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至五月底全县消费品价格上升的有8类,即:食品类上升1.5%,服装鞋帽类0.8%,化妆品类0.6%,文化体育用品类0.8%,日用品类0.8%,家用电器类0.6%,农业生产资料类0.8%,服务项目及收费类0.6%。消费品价格的略有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

    (二)消费环境的不完善制约着居民的即期消费

    主要表现在购物环境不适应和基础设施落后。在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缺水及广电传播设施落后等原因,影响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消费,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连锁超市这种新型业态在农村发展缓慢,有些偏远地区虽有连锁超市,但存在商品种类少、供货不及时、存货有限的特点,使农村居民无法便捷地购买到所需商品,特别是大件商品很难买到,售后服务更谈不上。在城镇,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档彩电、电脑等新型家电的消费。

    (三)社会保障和观念问题阻碍着居民的消费欲望

    对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保障性支出最传统的方式是存钱保障。因此,收入不稳定的居民往往会把平时积蓄存入银行,对消费倾向有所降低,阻碍了居民消费需求。再加上消费观念总体上较为保守,居民崇尚节俭,精打细算,“轻消费,重储蓄”、“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等消费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

    (四)旅游拉动消费的综合效应不明显影响了消费

    近年来,桃源县确立旅游强县的目标,大力改善旅游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品牌旅游形象,但旅游市场的综合效益并没得到根本性发挥。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缓慢,对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五)农村消费市场挖掘不够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的品牌,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对个别品牌还得委托代理商经营;再如,有的“家电下乡”经销商积极性不高,认为家电下乡产品必须开具正规销售发票,开票纳税后成本增加,与不具备开具正规销售发票的销售网点比较,价格无优势可言,反而让农民认为下乡产品价格偏高。而农民则认为家电下乡的产品单一,选择面不广,还认下乡的家电产品都是积压品或次品,因而购买的欲望并不高。对于这些不利扩大消费的认识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五、刺激消费需求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创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桃源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桃源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桃源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二)注重发展旅游产业,快速拉动消费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等附属产业的发展,从而可以直接拉动消费的需求。结合桃源县的实际,可以从两个方面快速发展旅游业:一是要创桃花源旅游品牌。要创桃花源旅游品牌,就要进一步理顺经营权和管理权,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的标准,突出桃花源景区招商,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发展观光农业。抓住桃源“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游乐、消费等。
 
    (三)全力抓好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要在加快域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消费软环境的建设,加强市场调控和食品安全监督,切实保障市场运行平稳和居民消费安全。一是要在居民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引导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二是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总之,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收入会不断增加,从而增强消费信心,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供稿:桃源县统计局 姚爱民]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