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桃源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0-03-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桃源县作为一个旅游大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旅游经济大潮中,逐渐落后于周边地区。为了探索桃源旅游经济的发展方面,振兴桃源旅游产业,由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对全县旅游资源及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发现桃源旅游产业的前景虽比较广阔,但目前桃源旅游产业的现状十分堪忧,而振兴桃源旅游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审视桃源旅游产业现状堪忧

  桃源县的旅游产业有着很好的先发优势。桃花源当年饮誉九州之时,张家界、凤凰尚“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如今张家界、凤凰的年旅游收入已是桃源的167倍和50倍,就连慈利的五雷山、汉寿的清水湖都走在了桃源的前面。仔细审视桃源旅游的发展现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旅游规划滞后,资源保护面临威胁。桃源是一个旅游大县,却至今没有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更没有一个全县性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而周边的湘西凤凰县、张家界永定区,都是先有发展规划再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从而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汉寿县2002年才开始讨论发展旅游业,旅游局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汉寿县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于有了规划指导,该县旅游的很多工作走到了桃源的前面。尽管桃源也正在制定桃花源景区总体规划,并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但此规划核心景区控制面积仅28.59平方公里,实际控制保护面积仅1.85平方公里。由于没有规划约束,全县旅游资源的保护无法可依,管理出现了真空。现在夷望溪旅游虽在升温,但水心寨的设施无人维护,私搭乱建的现象已经出现,秀丽的自然景观正在遭到破坏。在热市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子宫的管理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温泉资源任由当地村民随意采集经营,矿山开采已经对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了极大威助。由于规划滞后、管理缺位,全县众多地方的旅游开发存在许多纠纷和安全隐患。

  2、体制包状沉重,旅游发展受到制约。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是桃源旅游产业的龙头,但实行的是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桃管处共有在编员工295人,吃的是统发工资的“大锅饭”,每年的门票收入基本用于人头经费,还累计欠下了巨额的社保费,根本无力进行景区开发的再投入。而在桃源周边地区,大多已采取买断经营权的方式对旅游体制进行了改革,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桃源形成鲜明对比。如周边某景区由开发商买断了50年经营权,政府每年坐收1700多万元租赁费和800多万元税收,更有突破的是他们运用灵活的民营体制,采取薄利多销的措施,大幅度让利,把每张门票收入的75%折扣给旅行社和导游,极大地激活了旅行社拉客组团的积极性。去年,该景区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而因为体制原因,桃花源景区每张门票给旅行社的折扣只有7-13%,因无利可图,旅行社和导游带团到桃花源的越来越少,甚至过门而不入。另据桃源各家旅行社反映,每年通过本土旅行社组团外出的游客达20万人次,而组团引进的游客不到2万人。

  3、开发投入不足,旅游亮点难以呈现。这些年来,省内各个景区都在加大投入,为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大做文章、吸引游客。会同县打造炎帝故里,汩罗县挖掘龙舟文化,宁乡县举办国际佛文化节,各地都在斥巨资,打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就连旅游没有先发优势的宁乡县,就是靠炒作佛教文化,打造出万佛灵山主题公园,吸引旅游投资66.2亿元。而桃源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旅游开发投入。桃花源景区历史债务高达5500多万元,门票收入难以维持基本运转,景区的改造维修都是零打散敲,更不用说进行深度开发、产品打造和市场宣传了。而夷望溪沅水风光、热市镇的星德山和温泉、乌云界国家自然保护区近几年的旅游开发投入基本为零。

  4、资源整合不力,产业链条对接不紧。全县旅游景区没有实行有效的整合,没有一个统一的旅游线路安排,没有一个综合的旅游资源介绍,甚至没有一份推介全县精品旅游线路的统一导游词。由于旅游的相关产业同样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桃源丰富的物产资源没有转化成旅游商品,卖不起价钱;没有一个成规格的旅游商品市场,游客到桃源来买不到称心的特色旅游商品,有钱花不出去。

  二、探索桃源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与周边地区比,桃源的旅游产业有着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品牌效应非常明显。从1600多年前陶渊明先生写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开始,人间仙境桃花源的美名就被中外传颂。自1992年大开发以来,桃花源景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四块金字招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旅游景区。现在,全国各地有10多个地方争抢桃花源的品牌。常德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上海世博会湖南展馆以“回归桃花源”为主题布展。这充分说明桃花源这个品牌潜在的巨大价值,只要利用得好,就完全可以把这一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桃源县的历史古老悠久,山水奇异秀丽,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百里沅水伴随着武陵、雪峰两大山脉的绵延起伏,为桃源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风景资源。据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368处旅游资源,桃源占了104外。沅江风光带的水游景观,沅水多条支流的漂流景观,竹园、凌津滩、黄石水库的湖光山色,牛车河、郝坪的天然溶洞,热市的温泉和星德山,乌云界的原始次生林,都是大自然赐给桃源的瑰宝。桃源的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以《桃花源记》为依托的隐逸文化,以屈原行吟为代表的古楚文化,马援、孔明、吴三桂等留下的古代军事文化,还有扎根桃源乡村的丰富的民俗文化,都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自唐以来,王昌龄、孟浩然、李白,几乎历代所有的文人大家,都为桃源留下过笔墨。桃源县成为革命老区之后,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得到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只要深入了解桃源,人们就会发现,桃源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桃源的文化令人品味无穷。

  3、地缘条件日趋优越。如果说以前桃源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还相对滞后的话,现在,桃源境内已有常吉、常张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随着桃花源机场的扩容,黔张常铁路过境建站,游客来往桃源会更加便捷。而且,桃源还处在张家界、凤凰等旅游热点地区的交汇点上,游客往返都必须经过桃源,融入大湘西旅游圈的地缘优势非常明显。汉寿县近几年围绕做活西洞庭湖生态旅游,打出了“游山张家界、玩水西洞庭”的口号,桃原县更有区位优势对接张家界景区,打造“张家界品奇峰异山,桃花源观福地洞天”的旅游品牌。

  4、当前机遇十分难得。这些年旅游消费市场出现了几个突了变化。一是城市旅游向乡村旅游转移;二是长线旅游向短线旅游分流;三是观光游向度假休闲过渡。而这些变化都非常有利于桃源旅游产业的顺势发展。现在,桃源县西安、芦花的漂流来势看好,前往夷望溪游玩的客人明显增加,他们大多是周末休闲游的客流。特别是桃源水电站建成后,将会极大地改善沅水风光的旅游条件,催生桃源旅游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

  三、推动桃源旅游产业任务艰巨

  桃源的旅游事业大有可为,而桃源发展旅游的形势十分紧迫,推动桃源旅游提速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笔者建议要根据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尽快调整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实现桃源旅游产业的全面提速。具体建议如下:

  1、编制旅游规划,实行有序开发。用规划指导桃源旅游开发,用规划保护桃源旅游资源,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建议县财政今年安排专项资金,组建专门班子,聘任专业机构,全面启动全县旅游资源的普查和旅游规划的编制。在规划尚未形成之前,要冻结各个景区的开发建设。同时组建县旅游执法大队,保障旅游规划的贯彻落实。

  2、整合旅游资源,实行整体开发。一方面要向市委、市政府进言,要求以桃花源为品牌,全面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巩固桃花源在全市旅游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要主动围绕“桃花源”这块金字招牌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考虑到桃源的旅游交通格局和资源分布状况,全县的资源整合是否能分三块进行:一是南路沅水两岸,涵盖乌云界自然保护区,以桃花源和沅水风光带为发展主线,主打桃花源品牌,开发桃源水电站至夷望溪水上游路,连接西安、虎溪漂流。打造“看世外桃源、游美丽沅江、探生态宝库、玩梦幻漂流”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北路西路的星德山、温泉、溶洞开发,全面对接张家界、五雷山等景区,主推星德山的道教文化,主打“看山张家界、问道星子宫”的品牌;三是枫树青林乡是维吾尔族第二故乡,要加快建设维吾尔族民族特色村和民族风情园,主打“品味仙源美景,领略西域风情”的品牌。用这三条主线带活全县的乡村游、生态游、探险游、休闲游等各种旅游项目。

  3、创新经营体制,实行市场开发。首先,桃管处必须改革体制,实现政企分离。要解放思想,舍得让利。经营权实现分离之后,桃花源景区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引进市场合作伙伴,实行公有民营。县里要出台优惠政策,象发展工业一样发展旅游产业,比如放宽旅游市场的准入条件,激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等等。汉寿县的两个主打项目西洞庭生态旅游、清水湖会展休闲全部是开发商零进入开发,却吸引了4个多亿的建设资金。

  4、打造旅游卖点,实行营销开发。现在各地的旅游营销流行一句话,叫做“炒作”。所谓“炒作”,就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吸引游客。桃源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美丽的景色,为宣传推介旅游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题材。桃源的旅游营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文章:一是政府要搭台营销。全县要投入一定启动资金,每年通过利用媒体推介、外出布展推介、高速公路沿线广告推介、举办节庆活动推介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桃花源的品牌形象。二是各方要整合营销。县旅游局要联系各个景区和各个旅行社,按照各自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品牌定位,联合起来对外营销。避免无序宣传和重复宣传,避免宣传口径不一和恶性竞争。三是景点要让利营销。为彻底解决景点旺季太短、淡季太淡的被动局面,全县各景点特别是桃花源景区的各个景点应该大胆让利促销,力争薄利多销。要改原来在外派驻旅游联络处营销的方式为直接和各大旅行社联系,在淡季对旅行社大幅让利促销,用利益机制吸引旅行社和导游担当引客促销的主力军。还应该学习外地经验,对全市特别是桃源的本土客源实行大幅优惠,把桃花源景区淡季的人气盘旺。四是项目要招商营销。全县要对现有成形的旅游项目进行摸底排查,适合推向市场的进行营销招商。要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人策划包装、有人宣传推介、有人追踪服务,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营销出去、落实到位。

  5、对接相关产业,实行配套开发。全县在旅游规划过程中还要调整政策,实现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对接。新农村建设要向有观光农业资源优势的地区倾斜,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注重引导旅游商品的开发。文化建设更要与旅游事业紧密结合、相互融合,为桃源旅游加入丰富的文化元素,用旅游来带活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投向旅游开发,积极促成319国道改道工程上马。全县要围绕旅游大做文章,开发一批适合景区营销的旅游商品,整理一批能够融入景区的文化资源,培植一批与景区紧密对接的观光农庄、桃源人家、旅游定点酒店、商场、加工企业等,甚至培养一批本土旅游文化表演团队,配套开发桃源的旅游产业,提升桃源旅游的产业规模。

[供稿:桃源县统计局 颜忠明]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