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是一个水利大县,农田水利建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曾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管理标兵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防汛抗旱先进县、全国水利百强县等称号。特别是小农水工程在提高抗灾能力、保护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经过去年特大旱灾的考验,桃源小农水工程建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水利这个大命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水库塘坝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一是小型水库病险交加。全县310座小型水库中,存在大坝渗漏等病险问题的有223座,前几年虽然进行了百库整治,但受经济条件制约,因陋就简,大部分是治标没治本。二是山塘河坝普遍淤积。全县5.9万口山塘普查存在着淤积现象,蓄水能力严重下降,据调查,严重淤积的山塘占65%;有些山塘自从包产到户以来就一直没有清过淤,全县33座水轮泵河坝,坝前普遍淤积。
二、渠道输水功能严重退化。一是灌溉面积萎缩。上世纪70年代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但目前只有63万亩,其中黄石水库设计灌溉37.5万亩,目前只能灌溉20万亩。二是灌溉系数下降。灌区近6000公里渠道,存在垮、漏、废、堵、淤问题的达60%左右。三是防渗渠比重不足。目前进行了混凝土硬化的渠道仅占18%,比例严重偏低。
三、水利附属设施严重毁损。全县有各类涵闸16145处、输水涵管10523处、渡槽277座。到目前为止,因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等原因,涵闸失效4569处、输水涵管破损3587处、渡槽失效46处。
四、机埠排灌能力严重丧失。全县33座水轮泵站和770处抗旱机埠,提灌面积曾经达到32万亩,目前,有70%因设备老化、坝前淤积、人为损坏、偷盗失窃等原因,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据调查分析,桃源小农水工程失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先天不足的历史原因,但主要还是长期建管机制失衡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长期投入不足。随着农村经营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小农水工程建设的筹资渠道越来越窄。一是减免政策的刚性和责任主体的分散,农民的主体筹资几乎断流;二是国家水利建设投资的重点在大江、大湖、大库的防汛工程,而小农水抗旱工程投资几乎被忽略;三是小农水投资的直接回报少。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小农水工程的建管无法到位,明知有问题也只能带病运行,日积月累,问题越积越多。
二、管理队伍弱化。据调查统计,全县40个乡镇水利站,有5个站没人,有16个站只1个人,大部分乡镇水利站名存实空。有个乡镇有2座小Ⅰ型、10座小Ⅱ型水库,50处机埠、1900口山塘,还涉及1个中型水库灌区,水利站核编6人,但只有1人在岗,并且工资待遇6年没到位。全县水利站普遍存在待遇不到位的问题,由此直接导致了无人管水。
三、资金使用分散。目前,桃源每年来自大中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退耕还林等8个不同部门和行业的水利投资,总额近亿元。但这些投资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和调度,部门各自为政,资金使用分散,没有做到防汛抗旱兼顾,整体效益不佳。
四、工程产权不明。目前,桃源水利工程设施的产权极为复杂,有国家投资的,也有地方投资的,有集体投资的,也有个人投资的,还有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有人用水,无人管水,田是个人的,水是大家的,平时都不管,用时方恨少。
桃源是个农业大县,修复小农水工程,增强抗旱保收能力,已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一、统一认识,提高位置。小农水工程主要服务于抗旱保收,去年罕见的干旱已经警示我们,小农水工程设施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而是关系水利命脉的大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防汛固然重要,但抗旱也不可忽视,全县上下要转变观念,像重视防洪工程建设一样重视小农水工程建设,像重视防汛工作那样重视抗旱工作,将小农水工程建设列入全县水利建设的重要日程和重点内容。
二、明确责任,分级建管。将水利工程划分为枢纽、干渠、一级支渠、二级支渠、田间渠道。属枢纽、干渠、一级支渠的维修改造,应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负担,其建管以县为主。属二级支渠、田间渠道的维修改造,作为生产为本,由受益区群众负责,其建管由乡镇负责组织,群众负责实施,财政适当补助,实行以奖代投。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职责,也才能解决一味两眼向上的问题。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好病险库的整治和山塘清淤。
三、转换机制,明晰权责。要解放思想,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的思路,像郝坪的暴家村、漆河的朱湖村、热市的桃子村等村那样,大力推行经营权转换,盘活山塘、抗旱机埠、河坝、小型水库等小型水利设施资产,实行“谁建管、谁受益、谁用水、谁付费”,变政府建管为经营者建管,变行政领导负责为用水协会负责。这样,既能使水利工程的权、责、利统一,又能减轻政府和群众负担,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整合资金,综合治理。要以灌区为单位制定灌区渠系上下游和乡镇之间小农水工程统一治理的规划。要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水利建设资金,集中使用,避免各自为政,分散使用。同时对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也要有全局性规划,引导上下游之间,适当调节,合理整合,综合治理,避免出现“肠梗阻”工程。
五、落实待遇,加强管理。要落实好乡镇水利站上岗人员的工资待遇,并实行绩效挂钩。乡镇党委、政府要督促乡镇水利站切实担负起小农水工程的管理责任,做到有人管事、有人负责、有人追责。
[供稿:桃源县统计局 颜忠明]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