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加快启动民间投资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 时间: 2010-09-1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民间投资是指个人及个人集团的投资,它包括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个体户、个人合伙、内资中非国有控股部分的投资。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共同构成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本文研究的民间投资范围是指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以外的非国有控股投资,具体是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一、启动民间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加快启动民间投资,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从必要性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当前国际形势逐步好转,政府刺激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迟早会退出,能否有效启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能否促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之举。从可行性看,2009年末,常德市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到792.1亿元,增长29.0%,比2008年末增加了177.9亿元。表明目前常德市民间资金还比较充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的出台,更是给推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常德作为内陆城市,如何抢抓机遇,全面启动民间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的飞跃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常德市民间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常德市民间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投资领域大大拓展,投资活力持续增强,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的态势。

  1、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快,总量迅速攀升。2006年至2009年,常德市民间投资分别完成97.5亿元、142.7亿元、184.2亿元、255.8亿元,增速分别为18.0%、46.4%、29.1%、38.9%,增速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5.9、31.8、15.9、26.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至2009年,常德市民间投资总量从82.6亿元扩张到255.8亿元,增长2.1倍,五年累计投资达到762.8亿元,总量在迅速攀升。

  2、民间投资已占整个投资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五年来,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占据半壁江山,尤其2007和2008年两年,比重分别达到62.0%和60.6%;2009年受国家4万亿资金投入影响,常德市争取国家投资力度较大,全社会投资459.8亿元,增长67.3%,其中民间投资255.8亿元,比重略有下降,但比重仍有55.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6.0%,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

  3、股份制和个体投资成为民间投资发展的主力军。2009年,在常德市民间投资主体中,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分别完成投资131.6亿元和103.1亿元,这两种经济类型的民间投资额占到民间投资总额的91.8%,是民间投资发展的主力军,拉动民间投资增长32.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联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的民间投资虽然份额还不大,但是发展来势迅猛,2009年这三种经济体的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6.7%、201.5%、405.6%,其发展前景看好。

  4、民间投资已涉及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领域,并在一些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城镇投资的14个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民间投资比重较低外,其他行业民间投资比重均较高。民间投资额占同行业比重超过50%的行业就有6个,分别是房地产业94.7%、批零贸餐业91.3%、采掘业87.8%、制造业8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2.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9.9%。

  5、民间投资的资金积累能力明显提高,自筹资金成为主渠道。2009年民间城镇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民间投资的82.8%,其次是国内贷款占8.7%,国家预算内资金占0.3%,其他资金占4.7%。这一方面说明民营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强,同时也反映出民间投资的资金筹集渠道较为单一。

  三、当前民间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民间投资总量小,占全省的比重偏低。尽管近几年常德市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但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009年,常德市完成民间投资255.8亿元,仅占全省民间投资总额的5.3%,而地区生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9.4%,与经济总量相比,民间投资份额明显不足。2008年、2009年常德市民间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5%、20.6%,而2008年全国、全省这一比重分别达到35.9%、31.1%,常德市的比重明显偏低。

  2、民间投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仍然偏小。2009年,常德共有1590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国有投资项目543个,占34.2%,平均投资规模7874万元;民间投资项目1018 个,占64.0%,平均投资规模3400 万元,民间投资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只有国有投资项目规模的43.2%,民间投资的规模仍然偏小。

  3、民间投资行业分布依然较窄。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采掘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的投资额分别为47.7亿元、10.4亿元、5.9亿元和125.7亿元,这四个行业集聚了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总额的86.1%,而通信、交通和保险等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可观收益的行业,还存在各种行业垄断障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邮政业等民间投资介入程度更低,在同行业投资中的比重尚不足一成。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民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需资金量必然越来越大,企业单靠自身的积累来实现发展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当前无论是财政资金,银行贷款,还是股票或债券融资,绝大部分投向了国有及控股经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民间地下融资渠道的不合法性,致使银行贷款成为民营企业投资资金的唯一合法来源,而银行信贷对民间投资增长支持的力度难有明显的扩张,要启动民间投资快速发展明显后劲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将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二是目前民间投资缺乏好的项目载体。优势项目难觅,民间投资空间有限,客观上存在“有钱难找好项目、小钱难办大项目”的现象。地方经济的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园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载体,软硬环境还不够理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民间投资缺乏这样的天然载体。

  三是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垄断制约了民间投资的扩张。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使民间投资与各类投资享有同等待遇,但是,部门、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仍然存在,“明宽暗窄”的现象较为严重。甚至一些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这样导致了民间投资行业结构层次明显偏低。

  四是少数民间投资者的自身素质偏低。许多民营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突出弱点,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扩大开放的形势,即使一些产业准入限制已经放宽,也难以拓展其经营领域和规模;一些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甚至挥霍性消费,缺乏投资意向,从而限制了扩大投资。

  四、全面启动民间投资的几点建议

  目前,民间投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下,能否有效激活利用民间投资,是一个关系到常德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为经济发展服务,在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从常德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1、疏通拓宽民间投资的筹融资渠道。民间投资面临融资困难,是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启动民间投资,首先要解决民营企业筹融资难的问题,尽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和合作基金,加强为民营企业的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对民间投资者的贷款申请应一视同仁,积极对有效益的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为民间投资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对民间投资项目,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减少程序,提高效率,建立民间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积极引导、热心服务、依法监管,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3、放宽民间投资的行业限制。虽然民间投资发展较快,但投资领域明显狭窄,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禁区”,如金融、电信、教育、卫生等新型服务业,民间投资的进入仍然存在障碍。仍有一些行业由于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设置了严格的投资进入管制制度,也使得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因此,只要是国家政策没有限制的行业,对民间资本都应放开。

  4、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积极创造更加良好的软环境和外部条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建设资金进来,鼓励外地的民间资本前来投资,特别是要引进一些规模、效益和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