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个行业。近几年来,以中联重科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常德装备制造业,依托传统产业优势迅猛发展,为常德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一五”以来,常德市坚持工业强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共有装备制造企业215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2.9%,比2005年新增企业159户,占近四年来常德新增规模企业数量的1/3。资产总计96.3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0.5%,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1.8%。完成工业总产值154.3亿元,比2005年增加110.1亿元,年均增长36.7%,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10.0个百分点,对2005年以来常德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9.8%。
2、企业效益不断向好。2009年常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7亿元,占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16.1%,“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35.2%,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9.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1/5,比2005年增加15.0亿元,年均增长64.2%,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3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2.1亿元,占全市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51.7%,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26.7个百分点。
3、行业结构有所变化。常德装备制造业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了全部七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等。2009年这三个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79.1%;拥有资产77.8亿元,占80.8%;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利税总额19.4亿元,分别占80.3%和87.9%。
在常德装备制造业的七大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是近几年中发展最快的优势行业,不仅工业总产值总量从原来的第三位跃升至目前的第一位,资产、利税等其他指标也均居榜首,是常德装备制造业的支柱行业。该行业企业单位数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40.0%;2009年创造工业总产值65.0亿元,占42.1%,“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幅度高达75.5%,比装备制造业增幅高出38.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对常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8%,拉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19.4个百分点。
4、骨干企业支撑加强。2009年常德共有大中型企业86家,其中22家属于装备制造业,占常德总数的1/4强。2009年这22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4.6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总量的61.3%,资产总计61.7亿元,占6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0亿元,占62.7%;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占76.8%;可见,仅这2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就已占据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六成以上,对常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中联重科、常德烟机等4家在“十一五”期间成长起来的“十亿”企业,经济实力雄厚,产值比重大,盈利能力强,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有很大的份额,对常德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整个工业都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5、区域分布更加集中。 武陵区(含德山)、鼎城区和津市市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一直有着良好的基础,2009年该三地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42家,占常德总数的66.0%;拥有资产77.0亿元,占79.9%;实现工业总产值123.2亿元,占79.8%;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占92.0%。尤其是鼎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常德装备制造业的“龙头”,2009年分别实现产值53.3亿元、收入46.5亿元、利润10.1亿元,这四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6.6%、73.5%和152.7%,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4.5%、33.9%和57.9%。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常德装备制造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在创新、出口及辐射面等方面存在问题。
1、企业创新不足。 一是科研经费投入少,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3%以上,高技术产业超过10%,而常德装备制造业的这一比重只有1.9%;二是多数企业缺少必要的研发机构,常德装备制造业每百家企业中只有8家拥有科技机构。从数据上的反映,200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1.3亿元,较2005年末增长30.8%,年均增长6.9%,增速明显低于其产值增速;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13.5%,其中有四个行业比重较2005年有所下降,这反映出常德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相对其扩张存在一定的滞后。
2、 高技能人才匮乏。常德装备制造企业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偏低,技术队伍比较薄弱,缺少专业技术的顶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2009年装备制造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6.1%,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外向度不高。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常德装备制造业中的比重很低,2009年的资本组成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仅占2.2%,较2005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同时常德装备制造业出口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与贡献作用也很小,2009年常德市规模工业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3.6%,“十一五”期间对装备制造业的贡献只有2.0%。
4、与湖南相比水平较低。常德装备制造业自我比较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放在整个湖南省来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一是常德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3.41%;二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这一指标常德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5个百分点。
三、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大国,装备制造的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成长。
2、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2009年初又制定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装备制造业更多倾斜。
3、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我们能够低成本吸引国外投资,购买国际市场的先进技术,加快提高技术引进与消化能力。
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政府在产业引导、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相关职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引领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向配套的保证体系;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减免税或增税方法,加快发展产业的薄弱环节;提供行业信息采集、高级人才引进等专项服务,为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推进企业加速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常德装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受投资增长的驱动使然,那么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势必要转变发展方式,向创新要发展,创造出前沿产品,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可以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携手共创,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兼并、收购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变别人的创新为自主创新成果;政府可以有重点的扶持一些已具备条件的大企业,使他们尽快具备主动创新的能力,以点带面。
3、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集群化发展是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成本低、生产率高、创新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业吸引力大、扩张能力强等优势,使整个区域竞争功能的增强。因此常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由各自为政向分地区、分行业,有主次分步骤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有知名度的、有特色的装备制造业集中地。
4、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再培训。常德是人口大市,具有劳动成本低的优势,而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一批账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将是常德装备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