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德市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来源: 时间: 2011-02-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认真落实年初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1.6亿元,增长1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创历史新高。总量稳居全省第3位,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为“十一五”时期最佳排名。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4.4%;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5.3亿元,增长21%;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6.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2.836.4调整为18.845.935.3,一产业比重降至20%以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2亿元,相当于“十一五”前4年投资总和,增长37.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9.6 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第2位。“十一五”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8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30.1%,较“十五”时期高出15.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9.1亿元,增长24.7%,增速排全省第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006户,产值1253.1亿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了100.9亿元,增长3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亿元,增长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9.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18.7%十一五时期常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936.9亿元,年均增长18.0%,高出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6.1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目标圆满完成。2010年,常德单位GDP能耗预计为0.91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底下降19.1%,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5元,增长14.8%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1.8%,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8.9%快了2.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38元,增长11%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10年,国家继续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扶持,且全市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行情看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市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74.5千公顷,增长1.7%,总产量379.5万吨,增长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9.6千公顷,增长1.3%,总产量55.2万吨,增长4.6%,其中油菜籽总产53.1万吨,因天气原因,油菜籽出油率较往年有所下降;棉花种植面积88.6千公顷,增长12.7%,总产量13.4万吨,增长11.5%。全年牲猪出栏614万头,增长1.9%。出笼家禽11421万羽,增长3.8%。禽蛋33.6万吨,增长4.8%。近几年来,水产品价格稳定,水产养殖稳定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35.2万吨,增长7%

  2、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4.7%,比去年高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规模迅速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和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双双突破千户千亿大关,分别达到1006户和1253.1亿元。二是重点企业强力拉动。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8家,比去年多18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1.3%,其中有7家企业增加值过5亿元,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今年实现增加值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卷烟厂实现增加值24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1%。三是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园区内规模企业达到435户,是2005年的3.8倍;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42.2亿元,是2005年的5.7倍,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常德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创元工业园、灌溪工业园分别完成产值72亿元、73.2亿元。四是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不含烟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7.2亿元,增长41.6%,增幅较上年高2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3.6亿元,增长46.7%,较上年高32.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36.9亿元,增长52.3%,较上年高49.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8.4%,较上年提高41.8个百分点。

  3、投资增长强劲。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13.2亿元,增长37.2%,增速在全省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10位跃升到2010年的第2位。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7.2亿元,增长37.2%。今年全市投资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增速快。从3月份开始,全市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月份为12月,增速达到了37.2%,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7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增多,大中型项目拉动作用大。全市在建项目共计2104个,计划总投资1146.5亿元。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共完成投资353.8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的69.8%,增长37.3%,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62.6%,拉动投资增长23.3个百分点。如:中联重科分别在鼎城、汉寿、津市、德山四个区县市投资共完成投资12.8亿元,石门海螺水泥二期工程及余热发电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晟通科技铸钆、熔铸项目共完成投资6.5亿元,鼎城南方水泥完成投资4.8亿元,金天钛业完成投资2.3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三是工业投资增长快。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86.1亿元,增长49.9%,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2.1%,拉动投资增长23.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159.2亿元,增长57.5%

  4、居民消费持续升温。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4亿元,增长18.7%。其中:批零贸易业实现400.9亿元,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68.5亿元,增长18.1%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09.6亿元,增长18.7%;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增长18.4%。其特点为:一是农村市场启动有力,但后劲略显不足。纵观全年城镇、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走势,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210月均大于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但差距逐渐缩小,从2月份的17.6个百分点一路下滑到12月份的-0.3个百分点。二是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伴随居民消费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逐步转变,加之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以及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鼓励消费政策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年销售家电汽摩下乡产品54.1万台(辆),实现销售19.4亿元,其中家电45.1万台(件)10.3亿元,汽摩9万辆9.1亿元。全市汽车类销售7.9亿元,增长172.4%

  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但在全省范围内保位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总收入保持了20%以上的月度增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为曲折,在4月份达到29.9%的波峰,后5个月连续出现回落,到12月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回升到41%。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市本级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46.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53.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市本级14项税种中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土地增值税为135.2%,契税为75.5%,资源税为51.6%。从增加额来看,增量最大的是城建税,同比增加3.3亿元,占整个税收增加额的45.4%,增长32.5%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月增速在全省排位来看,常德市虽然4月份在全省居第6位,12月份排名第2位,但11月份居第9位,其余月份更是居10位或10位之后。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63.1亿元,比年初增长 21.6 %;各项贷款余额480.7亿元,比年初增长18.9%

  6、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通过举办第四届湘商大会、第五届中国·常德诗人节、首届世界围棋名人争霸战,打造柳叶湖梦幻桃花源旅游项目、实现柳叶湖荣升国家AAAA旅游景区等举措,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常德旅游知名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3.7万人次,增长率为21.1%,其中国内游客1438.2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8亿元,增长27.8%。

  7、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63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增长14.8%。市委、市政府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为民办实事共29项指标,其中14项超额完成,常德市还自加压力,增加为民办实事工程23项,且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完成计划的116%;援助城乡困难对象就业3684人,完成计划的123%;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66元,完成计划的102%;农村低保扩面后达到保障人数17.6万人,完成计划的108%;新农合参合人数为441.6万人,完成计划的107%;住院补偿率达到54%,完成计划的108%;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32.5万人,完成计划的108%;压减珍珠养殖面积6.1万亩,完成计划的102%

  三、2011年常德经济运行形势展望

  (一)当前常德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

  从国际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远未消除,欧元区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低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在复苏,但失业率仍然维持在高位,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保证就业。为了促使经济复苏,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增发大量货币推动“再杠杆化”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埋下了通胀的隐患。此外,美国的次优债危机有可能继次级债危机之后,引发新一轮危机。很多国际组织预测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这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压力。从国内看,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明确方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虽然转方式,调结构以及节能减排的硬性目标从短期来看将对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发展速度有所抑制,但从长期来说,是有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持续稳定发展的,我国仍然具备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环境。从省内发展看,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经省局初步测算,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达到15902亿元,增长14.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平均速度快4个百分点以上,弯道超车的态势非常明显,全省经济步入快车道。

  (二)常德经济发展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复苏的态势不断稳定,反危机政策在2011年将逐步向正常化过度,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执行完毕,中央财政政策又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所以短期内可能不会再有如此大金额的投资规划。货币政策将面临由扩张性逐步向中性转变,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出现过快增长。二是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下投资增速将会适度放缓。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为完成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势必会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水平。而常德目前所拥有的拉动经济增长比较有力的主要是能耗较高的企业,如电厂、水泥厂、铝材等等,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压力很大。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执行抑制投资增速。从目前看,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与中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期抑制房价涨幅,这将会使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问题逐步暴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四是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新增信贷和投资增速。20106月,中央为有效防范政金融风险,发出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出台后,银行暂停发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而影响投资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难度加大。

  2、物价上涨较快,影响消费预期和投资信心。2010年物价持续攀升,全国CPI比上年上涨3.3%,常德CPI上涨3.2%。农产品、能源及主要原材料纷纷涨价,推动物价走高,成为拉动CPI上升的主力。2011年通胀预期将继续上升,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油、菜等刚性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均在涨价范围之内。从CPI构成的八大类来看,2010年可谓全面“飘红”,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3%;在经济回暖,需求增加拉动下,多年来持续下降的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上涨0.4%0.7%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6.1%。物价上涨不仅影响到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更让广大群众对除食品等“刚性”消费外的其他各项消费产生观望态度。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价格体系中存在多种“倒挂”现象,物价上涨从生产要素向消费、投资环节以及服务业传导的压力加大,成为影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企业效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少特大工业项目,经济缺乏持久发展的动力。常德经济经过近几年持续的高速发展,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而缺少特大工业项目,要想持续获得高速的发展态势是比较难的。就发展后劲而言,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没有100亿元以上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也为数不多。部分续建和新上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市场问题等原因也是进展缓慢。而全省其他市州中如益阳实施的核电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衡阳实施的富士康电子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岳阳140亿元升级石化产业集群,湘潭实施的湘钢技改、宽厚板项目等4个项目总投资均在100亿元左右。对此,我们必须看到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时刻保持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三)2011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策扶持机遇仍然较多。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对农业、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持,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程加快,这些都为我们推进科学跨越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只要我们选准切入点,甚至有可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机会中获得飞跃发展。

  2、已完工项目的经济效应即将显现。通过几年的积累,一批已建成的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重大项目正在步入发展正轨,即将发挥井喷效应。随着海螺二期、金天钛业钛材深加工、三一重工常德业园、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等正在上和准备上的重大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的竣工投产,特别是常德烟厂规划实施的总投资在60亿元以上的200万大箱芙蓉王生产线异地扩改项目的实施,更增加了常德经济稳步发展的可能。

  3、地域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的条件逐步成熟。常德虽不直接与长株潭城市群接壤,但在区位上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成渝都市群三大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交汇点,是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黄金地带,是全省长常张黄金走廊的核心枢纽,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随着2011交通建设大会战的开展,东常、常岳、常安三条高速公路要完成主体工程,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要争取开工,完成夹山至盘塘、张公庙至临澧等8条干线公路改造任务,石长铁路增建二线、桃花源机场扩建、大杨树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新开工黔张常铁路、长益常城际铁路及桃花源景区改线、周家店至西湖等8条干线公路建设,沅水澧水港口建设和航道加快整治。常德市与湖南省其他市州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市域范围内将更加互通有无。

  4、基础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常德经济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好的发展基础。首先,常德本身就是农业大市,农业从解决温饱变成了致富之门,尤其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作用下,农民的积极性更高,农业生产年年丰收,农民年年增收。其次,常德形成了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德山电子机械制造中心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在完备的工业体系基础上,常德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扶持10大支柱行业,十一五期间,烟草制品业成长为百亿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成长为十亿行业,并且德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再次,常德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省有名的宜居城市,城市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十一五”末,市城区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58万增加到70万,新建扩建城市道路69条,拉开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城市建设将进入新一轮高潮,有力地推动常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