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生态新村

来源: 时间: 2011-04-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农村清洁能源主要来源于农村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沼气能等生物能源,农村清洁能源的有效开发,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之一。临澧县积极实施国家沼气能源建设项目,走出了一条“集中建池,统一管理,分户有偿使用”的路子,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新能源科技产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了农村户用沼气能源项目的迅猛发展,有效地遏制了乱砍滥伐树木的不良现象,显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自2005年以来,临澧县开始大力推广以沼气、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上流式浮罩沼气池19700个,遍及18个乡镇(区)100多个村。建池户广泛开展了以“猪—沼—稻、猪—沼—果、猪—沼—渔、猪—沼—菜”等为主要模式的沼气生态农业和沼肥综合利用。全县现有沼肥种烟面积2106亩,种果面积4352亩,养鱼水面2065亩,种菜面积1538亩;农村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00多台,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节支。

  二、农村清洁能源的主要效益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沼气,可以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一个农户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投资3500元左右,利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即可发酵产气。其效益是:解决3—5口人家一年的生活燃料,全年可节煤1.5吨,节电100度,节约炊事、照明生活用能费用600元左右;沼液可替代农药,沼渣可保证2亩地的肥料,一年可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元;如果每户养3—5头猪,每头猪可赢利300元,按年出栏10头计算,每年可创收3000元。

  2、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村容整洁。目前,农村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人畜粪便不但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发展沼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标准。同时,沼气建设不但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环境,还可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大环境。通过发展沼气,农户厨房干净了,厕所卫生了,污水横流的情形不见了,坑塘水变清了,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3、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沼气建设不单单是解决了农民点灯、做饭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使农民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洁净能源。以前,澧北四乡镇是血吸虫高发区,人畜通过粪便相互感染,大部分村都有感染的病人。这几年,通过建设沼气,推广“一池三改”,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感染。

  4、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是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沼气发电、沼气烧锅炉等在全省一些企业已开始使用,县秸杆发电工程已破土动工,目前,全县已发展户用沼气1.1万户,一年就可节约用煤1.2万多吨,节电110万度。如果全县10万多农户中有一半用上沼气,一年下来就是6万吨煤,660万度电。

  5、有利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推广的户用沼气,在解决生活用能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的良性循环生态链条,从而解决生活用能、环境污染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个小型产业链中,沼气上接养殖业、下联种植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提高。同时,沼液、沼渣的使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从而降低了化肥、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实现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三、制约农村能源发展的几大因素

  根据全县统一规划,2011年沼气普及率要达到30%以上,即户用沼气总量达到2.5万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除三大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不够。由于宣传力度不大,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新沼气池的理解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对沼气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了解不多,所以对沼气建设工程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误认为是新的形象工程,还有一少部分基层干部没有从20世纪70年代沼气建设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认为沼气建设是小项目,发展不发展既不影响GDP,也不影响稳定,因而不愿下真功夫去抓。

  2、资金投入不足。沼气工程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农村沼气而言,每建一座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需投资3500元以上,加上改厨、改厕、改圈等配套建设,需要资金5500元以上,这笔资金对城郊或条件较好的农村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不少农民,特别是低收入纯农户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我们发展沼气的重点是并不富裕的丘陵山区,虽然这两年国家加大了沼气建设投入,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对每个农户的补贴还只有1500元。因此,农民想发展沼气而没有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3、配套服务跟不上。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功能主要是保障生活用能,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不够,尚未把发展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与修建沼气池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尚未体验到沼气池建设在发展农业经济、提高自身收入等方面带来的现实效益。新一轮沼气建设要想长期发挥效益,必须建管并重,全县在沼气建设上虽有一定专业的技术力量,但在管理上,还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旦沼气发展起来后,谁来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也会影响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

  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资金管理

  农村沼气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在鼓励农民积极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中的比重,特别对经济薄弱的村要给予重点扶持。另一方面,针对沼气建设资金多头管理的问题,要积极整合财政、农林、爱卫办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新能源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民建设新能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坚持建管并重,优化配套服务

  沼气池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标准化、专业化施工,合同化管理,确保安全和质量。要加快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网络,为农户建设、使用沼气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沼气池发挥应有效用。要进一步加大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切实培养一支事业心强、技术精湛、能吃苦耐劳的建设管理队伍,解决农民使用沼气池的后顾之忧。

  3、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综合效益

  要充分利用农村沼气池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优质化,让广大农民真正从新能源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黄平]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