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石门县劳动就业和劳动报酬实现双增长

来源: 时间: 2011-05-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县域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职工就业和劳动报酬实现双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各项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就业环境趋好,就业人数稳步增加

  2010年,石门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经济转型、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推动全民创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县级财政总收入62335万元,比上年增长39.2%。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了劳动就业增长。2010年,全县从业人员(不含私营)28786人,比上年增加2261人,增长8.5%,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在岗职工人数27444人,比上年增加1679人,增长6.3%。主要特点: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县国有经济类型从业人员为17187人,比上年增加322人,增幅1.96%;集体经济类型从业人员369人,与上年持平;其他经济类型从业人员11230人,比上年增加1927人,增幅20.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的从业人员占全县新增从业人员的85.2%。

  二是企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全县机关单位从业队伍稳定,从业人员与上年持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9890人,比上年增加229人,增幅2.3%。企业从业人员达14840人,比上年增加2018人,增幅15.7%,增长最多的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其中采矿业和制造业增加1316人,占企业增加人数的65.2%。

  三是农民工是企业单位用人的主力军。2010年从业人员变动情况数据显示,全县从业人员增加2261人,其中从农村招收1212人,占全部增加人数的53.6%,而从城镇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录用的人员仅占27.6%。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基本从事制造业,采矿业、建筑和房地产业等劳动密集性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技术、学历要求较低,且农民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是女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全县女性就业人数9935人,比上年增加418人,增长4.3%,占增加人数的18.2%。随着妇女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女性就业倍受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妇女的就业率不断提高。

  五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下降态势。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 102.6%;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00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 135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城镇登记失业率 2.8 %,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已连续三年控制在4.5%以内。

  二、薪酬标准提高,劳动报酬较快增长

  1、劳动报酬整体增长,增速加快。受惠于经济快速发展,县内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生活补贴标准由2009年的年人均13000元提高到15000元,并及时发放到位,工资稳步增长。2010年, 全县城镇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累计75950.7万元,比上年增加12825.0万元,增幅20.3%,增速比200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年人均劳动报酬为27234元,比上年增加3640元,增长13.7%,增速比2009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国有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3万元大关。

  2、企业单位劳动报酬增幅大。2010年,全县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累计33663.7万元,比上年增加7970.9万元,增长31.0%,年人均 23274元,增长15.5% ,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增幅。一是2010年有15家规模工业企业、6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纳入劳动统计范围,且这些企业效益好,职工工资高,拉高了全县工资水平。二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企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增势强劲,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受通胀和企业“用工荒”的影响,促使企业提高工资标准,职工收入相应提高。四是部分盈利性服务业单位随着企业管理升级及体制优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使职工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垄断性行业劳动报酬较高。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烟草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年人均工资分别为:113316元、43010元和41222元。居后三位的行业是住宿餐饮业12510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6250元和采矿业17656元。

  4、离岗职工生活费有所增长。辖区劳动统计单位共计发放离岗职工生活费1498.8万元,同比增长10.5%。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11168元,仅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1.0%,同比增长1.0%。

  三、存在的问题

  1、薪酬水平整体不高。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物价“涨”声一片的情势下,普通职工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

  2、行业间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垄断性行业劳动报酬较高,传统行业报酬水平较低。石门县城镇单位大部分行业职工工资与国家垄断性和垂直管理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贫富悬殊现象凸显,势必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如烟草公司人均报酬比最低的行业收入高出8万元以上。

  3、劳动就业的供求矛盾仍然突出。目前新成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大中专毕业生、退役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就业,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石门县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能完全满足就业的需要,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以及就业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

  4、离岗职工生活费仍然偏低。离岗职工生活费不但总体水平偏低,而且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差距较大。国有单位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11745元,同比增长16.0%,其他单位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5093元,同比下降7.4%。其主要原因:一是国有单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离岗职工主要是内部退养人员,他们的离岗生活费相对较高;二是其他单位都是企业单位,多数单位离岗职工没发放生活费,或者生活费很低。

  四、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引进新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促进职工增收。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到私营企业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发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2、加强对垄断行业分配的监督和管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工资支付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增加工资分配的透明度;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职工就业本领。随着石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增多,企业用工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在充分落实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多渠道开展技能就业培训,提高广大求职者素质,增强其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好地就业。

  4、进一步加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现状下,实行全面统计面临诸多困难,建立一套科学的劳动工资抽样调查制度是可行的、必要的。可利用基本单位名录库资料,建立健全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完整的劳动工资统计抽样框,这样可全面、灵活地反映城镇单位劳动情况,且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劳动工资统计的执法工作,严肃查处迟报、拒报、瞒报和虚报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提高基层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坚持依法统计,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